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母亲河”——多么温情的称呼,可你是否知道,这位母亲的怀抱中,潜藏着怎样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奔腾万里的黄河,源自壮丽的青藏高原,携带着大量泥沙,在漫长的旅程中勇往直前。
但当这条大河步入地势平缓的中下游区域,水流速度骤降,所携泥沙渐渐沉淀,河床随之升起,造就了闻名遐迩的“地上悬河”。
令人堪忧的是,黄河泥沙的填塞日渐聚集在河道中心,近90%的泥沙堆积于河槽之内,使得主槽床逐年升高,竟超越两岸的滩地,而滩地又高出背河的地面,悄然演变为异常危险的“二级悬河”现象。
黄河独具的河床构造,致使下游地区防洪态势愈发严峻,其中潜藏的危机令人揪心。
一旦发生较大洪水,高高在上的河水就像脱缰的野马,直冲地势较低的堤坝,其破坏力可想而知。
但23年,这一情况貌似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莫非地上河要消失了?
01悬河治理的阶段性成果
黄河治理进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不容许我们轻易下定论,因为每个表象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深层次的问题。
最近频繁出现关于黄河泥沙减少和河床侵蚀的报道,一些观点据此乐观地预计黄河将不再是“高架河”。
可深入研究相关数据,会发现上述观点可能有失偏颇,据官方资料显示,2023年黄河主要河道的年输沙量为0.95亿吨,与1952年至2020年的平均年输沙量9.21亿吨比较,降幅达到90%。
这个数据本身让人倍感鼓舞,似乎说明了黄河泥沙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尽管输沙量下降,每年黄河下游河段仍然会积累可观的泥沙量。
自 2002 年 4 月始,至 2022 年 4 月终,在黄河从小浪底至汊 3 的主要河道断面,主河道平均冲刷深度达 3.1 米。
这些数字直观地凸显了我们在黄河整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些成果并不足以让我们放松警惕。
因为河床的冲刷主要发生在主河道部分,而河滩部分的平均高度变化并不大,河滩的宽度往往是主河道的三到十倍,所以黄河“高架”的外观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二级悬河”的结构问题依旧存在,在某些区域甚至更为突出。
02权衡利弊
面对黄河悬河的复杂局面,一些人提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直接将悬河挖走。
这个想法乍听起来似乎很有吸引力,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难度、经济成本和生态风险。
据估算,黄河下游长达 800 公里的悬河,若以平均高 5 米、宽 0.8 公里计,所需开挖的土方量竟达 32 万亿立方米之巨。
这个数字大得吓人,哪怕动员全国的力量,短时间内也难以搞定。
这么做的话周边环境的生态肯定要承受不小的打击,毕竟动土这么大的工程,对自然的影响可不好估计。
即使不考虑工程量,单就泥沙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黄河下游每年都会积聚数亿吨泥沙,要想清理这些泥沙,就算动用我国最大的清淤船“新海鲟”号,也得动员一大批船只来帮忙运输。
而且挖泥船的造价和运营成本都非常高昂,这无疑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
如果黄河下游的河床降得太厉害,那可能会带来一连串的生态环境问题。
例如海水倒灌风险剧增,沿海淡水资源将受威胁,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亦会遭破坏。
03科学方案
与其追求不切实际的“一劳永逸”,不如脚踏实地,探索更加科学、可持续的治理方案,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而治沙的核心在于“调水调沙”。
小浪底水库的建成与运作,为黄河治理提供关键助力。合理调控其蓄放水,能高效冲刷河床,避免泥沙淤积,令黄河管理成效显著。
但调水调沙并非万能药,河床被水冲刷得越来越糙,这个情况现在变得越来越突出,结果就是我们在调整水流和沙土方面变得不如以前那么高效了。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优化调水调沙的策略,探索更加精细化的调度方案,以提高调沙效率。
除了调整水源和沙土,我们还得多想想其他办法,从源头上控制泥沙问题。
在黄土高原来点实际行动,比如多种树、把耕地还给树林和草地,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减缓水土流失,不让那么多泥沙跑到黄河里去。
我们还可以通过建造一些像淤地坝、拦沙坝这样的设施,来拦截河里的泥沙,这样就能减轻它们对下游河流的影响。
在加强治沙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防洪的重要性。
黄河下游形成了所谓的“二级悬河”,这样的地形让防洪任务依旧十分艰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堤防建设,提高堤防的防洪标准,确保其能够抵御大洪水的冲击。
咱们得花功夫把防洪水预警系统搞得更加靠谱,提升预报的准头和速度,这样一有情况咱们能赶紧应对,避免洪水给咱们带来太大的损害。
04结语
黄河悬河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存在一蹴而就的办法。我们既要肯定近年的治理成果,又要清晰地意识到当前的问题及挑战。
简单地认为黄河即将告别“地上悬河”,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挖走悬河”的想法固然大胆,但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咱们别浪费时间在那些不太可能实现的计划上,还是多关心点现实可行的方法吧。
优化调水调沙策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升防洪能力,方能逐步改善黄河现况,减轻悬河所致风险,让黄河安澜有望。
黄河的治理,不仅需要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措施,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唯有众人皆明晰保护黄河之重要,踊跃投身治理之事,方可让黄河真正达成长治久安之态。
防治结合,是黄河治理的根本方针。
在做好防洪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生态保护,努力恢复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
唯有将防洪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方能实现黄河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太阳]
参考来源:大众网 海报观察丨黄河将告别“地上河”?专家:济南泺口段河床降了3米 河滩仍比城区高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