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顶撞聂荣臻,朱德被惊动,刘伯承:让陈赓去杀杀他的锐气

开卷于甲子 2024-08-05 18:22:46

前言

“我们之所以打败仗,全都是因为你聂司令,你的反省如此不深刻,是根本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吧!”聂荣臻元帅被开国上将痛批,就连朱老总都惊动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当众指责聂元帅

1946年10月,也就是解放战争爆发的第四个月,此时聂荣臻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由于张家口保卫战的失利,让我军大量军需物资,成为了敌人的战利品。

再加上部队伤亡惨重,所以整个军区都被愁云笼罩起来,为了重振士气,吸取失败的惨痛教训,所以聂荣臻决定召开一次总结大会。

会议开始后,在场所有人都眉头紧锁,一言不发,会议室里,只有聂荣臻的声音在回荡。

他认真的分析战局,反思失利的原因,希望找到一条好的道路,来扭转局势。然而不知是出了什么问题,二纵队司令员郭天民突然拍案而已,痛批聂荣臻,直指问题核心。

郭天民认为,领导层的反思并不够深刻,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盲目乐观,对战争准备不足;盲目裁军,自废武功;对傅作义的威胁视而不见,过分轻敌冒进。

郭天民的这段话直指聂荣臻,纵使聂荣臻向来以温和著称,此时被当众批评,也会感到难堪,于是也不顾会议室的其他同志,径直离开了。

会议之后,郭天民就再也没有在晋察冀带过兵。当天发生的事情,也传到了朱老总的耳朵里,为了平息这场风波,刘伯承决定将郭天民调到自己麾下,并说到:“这个刺头,得让陈赓来管一管。”

直性子得罪不少人

这位郭天民究竟是谁?他又为何要当众顶撞聂荣臻呢?

郭天民1905年出生于湖北黄安,父母都是农民,虽然家境贫寒,但依旧供他完成了学业。郭天民从小就非常的聪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得到乡贤的资助,得以在城里的学校继续深造。

虽然郭天民学习成绩好,但这并不代表他性格好,恰恰相反,郭天民从小就是个刺头,他性格直率,遇事极易暴躁,为他之后顶撞聂荣臻埋下了伏笔。

20岁的时候,郭天民成为了一位教师,但是在他心里,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他在第二年,赶赴广州,成为了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22岁时,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黄埔军校期间,郭天民因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校内的右派分子发生了冲突,虽说得到了一部分同志的支持,但还是为他埋下了祸根。

“四一二”事件爆发后,郭天民成为了国民党右派的打击目标,幸亏他的上司李亚芬及时相救,这才得以逃脱。这次的事情,并未让郭天民感到惧怕,反而是坚定了革命的心。

1929年,郭天民加入到了井冈山的红军中,成为了红四军的一员。郭天民在井冈山的日子里,因其勇猛果敢赢得了毛主席和朱老总的赏识,只不过郭天民的暴躁脾气,也让主席头疼不已。

虽然领导们知道,郭天民这人就是性格直率,没有什么坏心思,但是他得罪人啊。

郭天民在为人处世方面非常的过激,对待手下更是严厉,也因此引发了不少争端。在郭天民眼中,几乎容不下下属的任何一个小错误,甚至曾经还因为一个战士的小错误,而当众斥责动手。

虽然说他的带兵方式,暂时维持了军纪,可是也因此引起了将士们的不满,只是出于害怕,不敢违抗而已。

正因为有领导们的赏识和下属们的畏惧,才让郭天民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才导致了他当众指责聂荣臻这件事的发生。

当时的国内外形势高度紧张,所以党内高层非常重视军中的团结,就怕被一些不法分子,从内部分裂,而郭天民的这种行为,无疑是顶风作案。

为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央只能让郭天民暂时离开军事一线,以平息事态。可郭天民到底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中央也不可能完全放弃他。

幸好此时刘伯承提议让陈赓来管理郭天民,帮助他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陈赓和郭天民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大学就认识了,而且两人都是黄埔军校的学生,陈赓是一期,郭天民是六期,平日里郭天民都以“学长”称呼陈赓。

而且郭天民非常的纯粹,谁打仗厉害他就佩服谁,陈赓恰好就是如此,所以刘伯承相信,只有陈赓才能管得住郭天民。

结果刘伯承果然没有看错人,经此事件,郭天民不仅在军事上得到了锻炼,在个人修养上也有了很大进步。

不过当时郭天民虽然言语激烈,但也不是胡乱说的,他指出的三点问题也确实合理。

张家口保卫战因何失利

抗战胜利之后,国共两党为了和平进行谈判,达成了多项协议,其中就包括裁军协议。

按照协议,国军部队将缩编成90个师,共军部队将缩编成18个师。

只不过国共两党在裁军问题上都留了一手,国民党裁撤的主要是“杂牌军”和老弱病残,将“军”级番号改成“整编师”,人数其实并没有减少多少。

我军这边大部分地区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唯独晋察冀军区是个例外,聂荣臻严格按照裁军协议的要求执行,9个纵队裁减的只剩4个,32万武装人员只保留了20万。

可以说聂荣臻的这一做法,让我军从人数上就落了一大截,当时军区的部下包括其他军区的司令员,都对裁军政策表示担忧。

甚至还写信来劝聂荣臻,希望他能够调整策略,否则日后必将吃大亏,但聂荣臻只回复了一句话:“严格执行裁军命令”。

三个月之后,全面内战爆发,晋察冀军区裁掉三分之一兵力的做法,无疑就是自断臂膀,所以在张家口战役中两次被傅作义偷取,导致我军的战败。

所以说当时的战役确实是因为盲目裁军,盲目自信才导致失败的,如果当时聂荣臻能听进别人的劝告,调整策略,可能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因此郭天民也没有说错。

只是郭天民的做法太极端,不应该当众指责聂荣臻,这才酿成大错,但郭天民确实没有坏心思,只不过是打了败仗着急而已。

结语

所以说无论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为人处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如果当时郭天民这事没有一个解决方案的话,那么最后只有两种结局,要不就是分裂,要不就是郭天民被停职。

好在最后有一个满意的结果,陈赓和郭天民相处的也非常的融洽。

0 阅读:74

开卷于甲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