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宁静的洛阳城,连风也染上了三分醉意。
不知何处飘来一曲悠扬的玉笛声,穿透夜空,轻盈如絮,悄然穿行于街巷楼阁之间。
它乘着春风,掠过柳梢,拂过青瓦,最终化作一场无声的雨,飘散至整座城池。
这笛声,在夜的掩护下,无声无息地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而在这悠扬的曲调中,又夹杂着《折杨柳》的哀怨之音,那熟悉而又遥远的旋律,勾起了多少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门前的石阶是否还覆着苔痕?檐下的燕巢可曾筑了新泥?邻家老翁是否仍爱在暮色里闲敲棋子?
是啊,在这月色如水的夜晚,又有谁能够不被这笛声所触动,不怀念起远方的家乡呢?
月华如练,却照不见千里外的柴扉。而柳枝低垂处,尽是天涯未归客。
笛声渐散,而洛城的春夜愈发寂静。
唯有风,裹挟着柳絮与乡愁,掠过每一扇未眠的窗。

—【02】—
呼童开玉樽,对此春庭月。
故人期不来,云外清钟歇。
——明·谢榛《夜期贾道简不至》
明月高悬,春夜里的庭院被柔和的月光轻抚。谢榛呼唤童子,让他打开那珍贵的玉樽,备下新醅,焚香扫径,只待故人踏月而来,共话半生疏狂。
然而,友人却迟迟未至,庭中梨花簌簌而落,举杯邀月,饮下的却是孤影。
远处山寺的钟声,一声接一声,悠长如叹息,最终消散在云外。
夜愈深,风愈凉。
此刻的我,独自面对这满庭的月色,心中难免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寂寥。

—【03】—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更漏将尽,金炉中的香已渐渐燃尽,似乎在诉说着夜的深沉。
独坐书斋,任翦翦轻风透窗而入,携来丝丝春寒,却也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案头奏章堆积如山,朱批未干的墨迹里,依稀映着新法的刀光剑影。
春天的夜晚,是如此地迷人,却又如此地恼人,它让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夜色如水,花影婆娑。那轮明月悄然攀过东墙,将虬枝的疏影投在栏杆之上,恍若在诉说着无尽的思绪。
想起少年时,也曾为一片落花赋诗,为半阙残词彻夜不眠。而今满园花开,竟无一朵肯入他梦中。
忽然觉得,自己与这移上栏杆的月影并无二致——看似高悬天际,实则不过是浮光掠影,被更深的夜色一寸寸吞没。

—【04】—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宋·苏轼《春宵》
千金易散,春宵难留,春宵一刻,其价值堪比千金之贵。
在这美好的夜晚,月色为花儿镀上一层银边,暗香浮动,非兰非麝,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月光洒下柔和的阴影,恰似美人卸妆后残存的胭脂气,一切都显得如此和谐而宁静。
远处楼台的笙歌细细飘来,阵阵悠扬,如丝如缕,为这春夜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夜色已渐渐深沉,春夜原该是喧嚣的,可在这深深院落里,万籁俱寂,秋千空荡,绳索上犹沾着白日的笑语,似乎在诉说着夜的温柔与神秘。
风过处,花影碎,笙歌远。
这价值千金的春宵,终究要化作明日鬓边一缕霜。

—【05】—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唐·张泌《寄人》
在那悠长的梦境中,轻轻地踏着虚浮的月色,恍然又至谢家庭院。
梦里回廊九曲,青石板上的苔痕,阑干旁斜逸的梅枝,连风过时檐铃的轻响,都与当年别无二致,依旧那般熟悉,又那般遥远。
原是梦太深,人未醒,唯有庭中那轮皎洁的春月,依旧多情如故。它攀过回廊,绕过朱户,将银辉细细铺在满地落花上,仿佛替离人拾起零落的往事。
这份情,这份景,如同心底未曾忘却的温柔,静静流淌在岁月中。
风起时,花影簌簌,如叹息,如低语。
原来连梦中重逢,也需借月光的怜悯。

—【06】—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唐·李益《春夜闻笛》
寒山之巅,悠扬的笛声穿透边塞夜空,裹着碎雪与残冰,仿佛在呼唤着春天的归来。
而我这被贬谪的旅人与同戍的迁客们,在帐中相对无言,泪水不自觉地沾湿了衣襟。
春归的号角原是欢歌,此刻却似塞外呜咽的风,将他们的心揉作一团皱纸。
洞庭湖畔,一夜之间,黑压压的雁阵掠过洞庭夜色,衔着月光,负着霜寒,迫不及待地振翅高飞向北而去。它们似乎不待破晓,不惧路遥,仿佛天地间只剩归心似箭的决绝。
这景象,如同我心中那份急切而无奈的归乡之情,被春夜的笛声轻轻唤醒,化作无尽的哀愁,随风飘散。

—【07】—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月夜》
夜深人静,月色如水,悄悄洒落人间,漫过邻家的屋脊,将半座城池浸在银波里。
抬头仰望,北斗垂落,南斗倾斜,夜已深得能听见星子坠地的声响。
月光正漫过邻家的屋脊,将半座城池浸在银波里。
今夜,瓦楞上的残雪未消,屋檐角却已悬着欲滴的春露。让我格外感受到春意的温暖,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勃勃生机。
忽然,一声清脆的虫鸣声刺破寂静,攀着藤蔓,穿透新绿的窗纱,那是春天的声音,轻轻地,悄悄地,唤醒了沉睡中的世界,直抵我的枕畔,也触动了我的心弦。
伸手接住一缕夜风,竟触到温软。
原来春气早已在无人处暗涌——冻土下的蛰虫翻了个身,老柳的枯皮下渗出青浆,连井台上的冰裂纹,都化作蜿蜒的春溪。

—【08】—
鹿眠芳草印春庭,月挂萝窗晓半扃。
白发老僧偏爱客,忍寒同看换鹅经。
——宋·释绍昙《王庵和刘府教》
春日里,山鹿悠然地躺在春庭前的芳草丛中酣睡,茸角压弯了几茎兰草,印下一串串欢快的足迹。
月华如练,静静地挂在萝蔓缠绕的窗前。老僧王庵拢了拢旧袈裟,将半掩的寺门又推开三分——他在等那位踏霜而来的刘府教。
炉上茶汤初沸时,山阶传来笃笃杖声。
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僧,对客人总是充满偏爱,即便寒风侵骨,也愿意在这清冷的早晨,对着泛黄的《换鹅帖》彻夜长谈。
他们不在乎墨迹真伪,不争论书道古今,只贪恋这春夜有人共听:檐角融冰的滴答,卷中墨魂的呼吸,以及彼此笑声里未褪尽的少年意气。
这份超然物外的宁静,这份对生命的深刻体悟,如同春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照亮了我们彼此的心田。

—【09】—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
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唐·毛文锡《更漏子》
春夜已深,春意中的愁绪却格外深切,仿佛能穿透静谧的夜空。
月光下,花朵之外的子规鸟,啼破了春夜的最后一层薄纱;声声啼鸣,穿透了寂静,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独坐空庭,看红纱灯影在风中摇晃,如一颗不肯安眠的心。
灯下曾有人对弈,有人调筝,而今只剩半局残棋,一柱冷香。
人儿已不在眼前,梦境也变得虚无缥缈,难以依靠,只留下那一抹红纱灯,孤独地点亮着空旷的房间。
在这芳菲的季节里,偏偏要承受离别的痛苦,伸手拨弄灯芯,火苗忽明忽暗,映得满庭丁香千簇万簇,皆似离人打不开的千千结,诉说着心中的愁怨。
子规仍在啼,一声比一声凄恻,它不知人间最苦的别离,仿佛要把三春的恨意都喊尽。
柳丝正长,桃腮正艳,偏偏要教多情人折尽长亭枝。
随着夜雾渐渐散去,晓霞开始在天边绽放,一片光辉之中,梁间的燕子成双成对地飞翔,更映衬出人间的孤独与寂寞。

—【10】—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唐·李贺《过华清宫》
春夜里,宫墙外的寒鸦驮着月色,掠过华清宫的断壁残垣,宫帘轻垂,隔绝了御花园的春色。
云气从红色的宫门上生出,使得宫门显得更加昏暗,踏着青苔拾阶而上,朱漆廊柱早已褪作焦褐,雕龙绘凤的藻井爬满蛛网。
当年杨妃沐浴的莲花池,如今漂着几茎枯萍,倒像美人散落的翠钿。
俯身拾起半片玉碗,碗底还凝着夜露,恍若盛着未饮尽的荔枝浆。
更深处,银灯蒙尘,旧纱垂落,映出壁上剥落的《霓裳》舞谱。那些婉转的足尖、飞扬的水袖,都随羯鼓声碎在渔阳鼙鼓里。
蜀王已很久没有传来消息,只有泉眼旁钻出几簇芹芽,青翠欲滴,依旧静静地生长,不知为谁而绿?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和无尽的等待。

—【11】—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宋·晏殊《无题》
那装饰华美的油壁香车,自那次离别后再也没有相逢,如同峡中的云雾,了无痕迹,任其随风西东。
梨花盛开的院落里,月光如水般溶溶流淌,漫过石阶,将满树梨云浣作一池碎银。风起时,柳絮飘飞池塘边,带来一丝丝凉意。
几日来,酒后的寂寥更添伤感,记得那日禁烟节,火把映红半城天。她隔着车帘递来一枝杏花,说此去巫峡云深,不必相送。此刻烟火不生一片萧瑟的气氛,更增加心中的伤感。
只好酗酒度过寂寞的时光,而今酒醒残更,案头鱼书未就。
想要寄出书信,却无从送达,只因山高水远,处处都是相同的阻隔。
这心中的思念与愁绪,如同这无尽的山水,绵延不绝,难以诉说。

—【12】—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宋·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春月悬至中庭时,恰似那午时般明媚,堂前小酌,酒香轻摇,连杯中的酒也泛起粼粼波光,似要随月起舞,舞步旋转,飘然欲醉。
绕过九曲回廊,见梅枝斜探,风过时,残瓣零落的梅花散发出温柔而缠绵的暗香,比新酿的醪糟更令人沉醉。
云霭轻笼,薄雾缭绕,这景致,正是青春年少时疏狂与欢愉行乐的佳境。
此刻的春月,亦如少年心性,温柔又恣意,不似秋光总爱挑破离人泪,将别恨照得纤毫毕现,让断肠人更添几分哀愁。
苏轼以月下的酒香、梅花的婉娩香,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让人仿佛能闻到那醉人的香气,感受到那份闲适与惬意。

—【13】—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春日的山峦,处处是美景,让人流连忘返,直至夜幕降临,仍不愿归去。
伸手掬起一捧清泉,月光便如明珠般在掌中跳跃;轻抚过路边的花朵,香气便沾满了衣襟。
兴致来时,无论远近,都愿去探索这春山的奥秘;想要离去时,却又因惜别这满山的芳菲而犹豫。
忽闻远处钟声荡开,如石子投入夜色,泛起层层涟漪。
循声南望,见翠微深处隐现楼台飞檐,恍若仙人抛下的玉簪。
这一刻,他忽然懂了陶潜的东篱、王维的辋川——不是山水留人,是人心甘愿被一瓣花、一泓月、一声钟,缚住余生。

【免责声明】插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