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起义2个旅长不愿参加红军,拿300元走人,后来他们结局如何?

追梦的年 2025-04-05 11:13:18

发生在1931年末的宁都起义,是土地革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次起义,原先总共才4万余人的红军,一次性从国民革命军26路军改编过来1.7万人,扩张三分之一左右。

并且这1.7万人共携带2万余件武器,这对被严重封锁的苏区来说,属实是雪中送炭。

不过,这次起义毕竟有些仓促,发生之前及发生之后都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事,像有两位旅长就拒绝投向革命,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一、仓促发动的起义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兵败下野,其麾下的孙连仲被蒋介石收编,成为26路军总指挥,这26路军基本也是西北军的老底子。

老蒋用人格外看重“黄浙陆一”,对于这种被打败的“杂牌”始终不信任,26路军改编不久,便被调到江西与红军作战。

谁都看得出老蒋是“打死敌人除外患,打死杂牌平内乱”,26路军上下非常不满,但人在屋檐下,他们也没办法。

在与红军作战的过程中,26路军接连损兵折将,第三次“围剿”失败驻于宁都时,他们就想要反抗。多次给蒋介石致电希望回到北方,然而没有回应。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思乡心切的26路军决心硬闯,在没得到命令的情况下强行北上,准备去前线抗日。

可他们开出没多久,便被中央军团团围住,蒋介石还以断饷为要挟,命26路军继续回去“剿”共。没有基本地盘的26路军无奈,只好重回宁都,不过全体上下心里都有很大的怨气。

总指挥孙连仲以患牙疾为由,请假到南京就医;26路军27师师长高树勋私自离队到达庐山疗养,部队的指挥权就来到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的手上。而赵博生早在我方地下党的影响下,成为了秘密党员。

1931年春,组织派出地下党王超、袁汉澄、李肃进入26路军做兵运工作,他们三人之前要么参加过北伐,要么在西北军中任职过,加上有一直在26路军中担任参谋的共产党刘振亚配合,便没有引起反动势力的怀疑。

进入26路军中,王超、袁汉澄被分配到后勤部门,李肃则被分配到情报部门,他们都在工作中了解基层官兵的思想,觉得是苗子的就努力发展,一段时间下来取得很大的成效。

像王超发展了总指挥部译电主任罗亚平入党;袁汉澄发展了军官学校工兵队同学李秉仁、王铭五入党;李肃发展了79旅2团特务排的田玉珊、李春华和总指挥部执法队的王振铎;刘振亚发展学兵队的李青云入党等等。

而他们发展出来的党员,又可以发展出新的党员,像王振铎介绍孙步霞、杨履元入党;李青云在学兵连介绍王际坦入党。王际坦又介绍赵洪志、杨艺林、谭时清、刘静生、霍万仲等人入党...

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形成一个裂变,革命的声音慢慢也从基层往上传,引起了赵博生的兴趣。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赵博生就在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的熏陶下,思想变得非常进步。但后来冯玉祥将共产党员全部“礼送出境”,赵博生与革命的联系就断掉了,他曾派人秘密去上海寻找党组织,可惜没有结果。

如今26路军中思潮再起,赵博生主动积极靠拢,后通过罗亚平与组织搭上线,1931年9月秘密入党。

当孙连仲、高树勋等高级将领都离开26路军后,赵博生认为这是机会,但他对部队的掌控力不够,想着先等一等再说。只是,一个意外打乱了全盘计划。

1931年12月初,王超奉命回上海述职,途经南昌时,因情报有误,将一份26路军党组织领导人名单交给了被破坏的接头机关,导致情报全被泄露。

12月5日,南昌行营给26路军总指挥部发去急电,要求逮捕刘振亚、袁汉澄、王铭五等人。

不幸中的万幸,接收电报的人是总指挥部译电主任罗亚平,他看后连忙去找刘振亚、赵博生等人商议对策。

赵博生随即找到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旅长季振同密谈。董振堂、季振同曾经跟刘伯坚关系也很好,并且对孙连仲、蒋介石都有意见。

因此赵博生说出“情况十分紧急,蒋介石要消灭杂牌军,我们到了当机立断的时候了”时,董、季二人都表示“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

得知赵博生要率部参加红军,董振堂问了一句:“人家能相信我们吗?刘部长(刘伯坚)是不是在那边?能联系上吗?”赵博生回答“能”,事情基本就敲定。

12月9日,蒋介石的一封手令传到26路军,要求彻底清查26路军中的共产党。这道手令,就成了宁都起义的导火索。

5天后,26路军总指挥部安排了一场庆祝领饷的宴会,团级以上军官全部到位,这些人没注意到的是,宁都城内的要道及重要据点,全部被73旅和74旅的人掌控。

宴会到一半,赵博生突然站起身向在座的人揭露了蒋介石的阴谋和压迫行为。他详细描述国民党政府如何失去民心、如何残酷镇压异己,以及对士兵和普通百姓的不公正待遇。

大部分人对老蒋排除异己的做法早就心有不满,因而大声呼应。见时机成熟,赵博生表示要带领大家参加红军,走一条光明的大道。许多军官立即表态,声称愿意为了更公正的事业而战。

部队很快开赴苏区,被编为红五军团,瞬间扩充了中央红军的实力。国民党则不甘心失去26路军,多次派飞机撒传单策反,有些不坚定的人还真被说动。

1932年1月中下旬,起义部队中,先后发生“军官逃跑”、“士兵反水”等恶劣事件。有人提议严肃处理,但毛主席表示:宁都暴动参加革命是他们自觉自愿来的,我们欢迎,如果他们认为这儿不好,愿意回去,我们表示欢送。

每个人理想不同,有两位旅级军官就拿了300元回去,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二、去向不同的军官

这两人一个是26路军27师80旅旅长冯安邦,他早年跟随冯玉祥,中原大战后跟随孙连仲投了蒋介石,宁都起义他属于被胁迫的,心里一直有怨气。

但得知红军的优待政策后,冯安邦立即要求回去,红军真给了他300元。但他没念这份情,回到孙连仲身边后担任新组建的74旅旅长,接着又率部与红军作战。

不过抗日战争钟冯安邦非常英勇,坚守娘子关、血战台儿庄都打得非常拼,可惜1938年11月3日在襄阳一带牺牲,享年54岁。

无论之前如何,抵御外敌殉国,亦能称为英雄。2014年,冯安邦被列入了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还有一个是26路军27师81旅旅长王恩布,同样是冯玉祥的老部下,跟着孙连仲投奔了蒋介石。在宁都起义中,王恩布反抗得很激烈,被下了枪、绑了起来。

但他回到国民党阵营后,没怎么率军继续与红军作战。他本人之前当官时捞了不少,1934年直接辞职,过起了富家翁的生活,这种悠哉的日子持续了20来年。

1954年,王恩布因历史问题被捕,次年就病逝了,终年59岁。

说起来宁都起义贡献这么大,几位重要领导人都太可惜了,赵博生、董振堂等人都过早牺牲,导致红五军团军衔最高的只有上将李达,哎。

23 阅读:7259

评论列表

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

17
2025-04-06 18:37

他们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人民英雄!

凯撒

凯撒

4
2025-04-06 02:33

董振堂红五军团长,黄埔一期,长征时的铁卫,随西路军战死在甘肃高台县!如活到建国至少授大将

用户11xxx71 回复 04-07 15:09
元帅的可能性更大!中央红军当时的三个主力军团,其五军团的实力更在彭林军团之上!彭和林是排名第二第三的元帅!

向走黑

向走黑

4
2025-04-06 05:26

令人痛心的是,宁都起义的高级军官没有人活到新中国成立[祈祷][祈祷][祈祷]

兼职神秘少女

兼职神秘少女

2
2025-04-05 22:06

上将李达,陕西眉县人

追梦的年

追梦的年

所谓合适,是指要碰上那个你能降得住又能降得住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