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那个高考708分学霸的故事,才懂得最高级的教育就是陪着孩子

杉杉评育儿 2024-07-04 16:09:54

每年高考结束后都能看到学霸们分享学习经验,家长们分享教育经验。以前对于学霸的印象就是孩子都很自律,父母不用怎么管。

但是看到今年武汉三中的张煜东父亲的访谈以后,才懂得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张煜东的爸爸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孩子读书这些年自己除了工作把80%的时间都花在陪孩子身上。而且这种陪伴不是盯着看着孩子,而是有效地陪孩子,做同样的事。

陪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张煜东爸爸在分享中说到“孩子从读小学开始放学回家以后就先做作业,然后再做其他的事。”

张煜东爸爸还说到从孩子幼儿园中班开始到小学五年级就一直坚持练硬笔书法,孩子练的同时父母也跟着练。正因为小学阶段父母全心全意地“陪着”,孩子才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对于孩子来说,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都会提高,成绩自然也不会差。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二年级是小学的基础,所以一定要在这阶段把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好了。

那么这个阶段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哪些高效的学习习惯呢?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上专注听讲、课后及时复习、高效作业、做好时间管理、提前做好学习规划、自主学习、拥有科学的记忆方法等。

如何系统地帮助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家长家长参考成雅老师的《好习惯带来好成绩》这本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步骤,跟着做让孩子轻松学习。

就比如预习这件事,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预习就是要把下节课要上的内容都认真学习一遍,但是成雅梅老师说,预习可不是把下节课内容记住或者是提前把内容都学会。

重要的是要把握住三个关键点:新旧知识衔接点、旧知识重点、新课重点。而且预习也不是时间越多越好,要懂得利用期待效应,按预习4步法去预习,这样的预习才是有用的。

再比如高效听课的技巧:课前做好3准备、课中用5到听课法、课堂笔记3要点、抓住课堂3个关键时间段等

高效做作业的方法:4大方法解决孩子做作业不端正的态度、点拨式辅导孩子作业、自律写作业的4个步骤。

此外书中还分析了如何用海马体高效记忆、孩子阅读的技巧、乐于探索等7个让孩子能够高效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学习习惯。书中都是实打实的方法和干货,孩子只要跟着做就可以。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上。

陪孩子制订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分享中张煜东的爸爸说到“每次孩子考完试,老师发了成绩单以后,他就会给孩子做一个明细的表格,然后进行科学地分析”。张煜东父母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找出孩子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同时也能够让孩子清晰可见地看到自己的学习上的变化,让孩子在学习上更自信。

相信这一点很难有父母能够做到,我们不可否认每个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但是对于孩子的成绩很多父母看到的都是单纯的数字,而很少去分析这个数字背后的孩子们的具体问题。

董宇辉曾说过: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言传身教,而是身教言传。张煜东的父母做到了很好的示范,陪着孩子做学习规划,不仅是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式,更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于自己学习的重视,学习道路上并不是孤军奋战。

陪孩子去面对生活的一切

张煜东爸爸在分享中说到“小孩从一年级到高三,我一直都是陪着他的,不光是学校里面的学习,还有包括他兴趣爱好的学习。孩子学书法,爸爸也跟着练。”孩子到了高中,在学习上能帮上的就比较少,这个阶段主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重点关注孩子的心理。

孩子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陪孩子做同样的事,建立亲密的关系,和孩子面对生活的一切,认真学习,热爱生活。

每个优秀的孩子后面都是父母的付出,现实当中不缺乏陪着孩子的父母,比如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都会盯着,但是很多家长这个时候演示的“监督者”的角色,“监督”孩子有没有认真写作业,有没有把作业写完整,更有的家长是自己玩手机“陪着”孩子写作业。这本质上和孩子不是同频,也不是有效地陪伴。

根据《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数据显示:父母在实际陪伴孩子时,并非全情投入。47.6%的家长会“兼职”做家务,38.4%的家长会经常“看朋友圈、刷微博”,49%的家长在陪伴时从不参与孩子正在做的事,而是选择旁观或忙自己的事,使亲子陪伴流于“形式陪伴”。

写在最后

“中国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尽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是却没有传递内在心理支持的正能量。”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是家长的付出,你认真陪孩子的每一瞬间,孩子都能感受到。陪孩子做同样的事,并不是要父母放弃自我,完全围绕着孩子,而是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时长,而是在于走心。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51
杉杉评育儿

杉杉评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