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一首诗,短短28字,如梦似幻,充满无限眷恋深情

小生说动漫 2023-04-12 14:13:53

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起码从唐代开始,那里就是繁荣兴旺的商业都市。

她不仅吸引着各地的客商,同时也吸引了许多骚人墨客。所以,在唐诗中,吟咏扬州的作品不少。像“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等都是。

杜牧曾经在扬州生活过一段不短的时期,所以写扬州的诗作就更多。

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作者离开了扬州之后的作品。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在扬州期间,与当时同在幕府任节度判官的韩绰共事,两人风流倜傥,一见如故,趣味相投,谈诗论文,相谈甚欢,同事,同好,同饮,同游,就是他们两人之间连绵不断的友情故事。

三年之后,杜牧被朝廷调任监察御史,到长安任职,但他心中依然盛开着扬州似锦的繁花,每每感觉明丽斑斓、宛如画卷:

苍青色的远山,在天幕下勾画出一道连绵起伏的影子;浅落了的江水,向远处不断延伸。

秋天快要过完了,这江南一带的草木,也显出凋残零落的样子。

啊,扬州那边,著名的二十四桥想必正沐浴在明亮月色之中吧?

那么此刻,美丽的姑娘们又是在哪里指导你吹奏玉箫呢?

在这首诗里,诗人先从远处落墨,描绘自然山水,绘声绘色:

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

“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含着与韩绰远隔千山万水,却无法被阻断的深厚情谊。

眼下虽然已经到了深秋,但温暖的江南草木也许尚未凋零,好像看到了江南风光依然秀丽旖旎。

或许,正因为身处北方,面临晚秋的萧条景象,因此才会对江南的绿水青山更加眷恋吧。

诗人非常怀念曾经的居住之地,也会想起旧游时的风景,印象最深的,也许就是那个“二十四桥明月夜”:

一片皎洁的月色,像白纱一样笼罩着二十四桥,一身披着银灰、光润洁白的美人在悠然吹箫。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

这一切的一切,沉静而魅惑,古典而飘逸,旋律响起,穿透宁静,悠扬的箫声和微动的波光交织在一起,如梦似幻。

杜牧的这首诗,为扬州增添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意象——“二十四桥”。

那么,这“二十四桥”究竟是指一座桥,还是指二十四座桥呢?

后人纷纷猜测,说法不一。

宋朝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他的意思非常明确,认为这是单独的一座桥。

宋朝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却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可记者有二十四桥。”

事实上,“二十四”这个数字,在扬州方言中有时并非实指,只表示“多”的意思。

比如说,“这个人二十四道全会”,是说这个人多才多艺。

所以,我们在这里理解为,“二十四桥”是指扬州的桥很多。

地处江北的扬州,确实有很多桥,因为同属于江南水乡文化板块,水多才会桥多,桥多才会景多,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是实数还是虚数,这都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唯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的怀念和眷恋。

“二十四桥”,犹如藏在杜牧心底的一个梦境,一种消散不去的情结,只有通过贴切的诗歌形式呈现在大家眼前,才好像如释重负,化茧成蝶。

因为杜牧抓住了扬州的特点,从此以后,无人超越,二十四桥也被认为是扬州的代名词,许多诗人只要写到二十四桥,我们就知道要进入扬州的意境了。

在我来看,杜牧的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他的所有写扬州诗词中最美的一首,我非常喜欢。

回看全诗,首句即点出追忆之情,二句以江南深秋的凋残零落作为反衬,然后笔锋一转,却把同一时节扬州的景状设想的风情万种,绮丽无匹。

虽然名义上,这首诗是寄给韩绰判官的,但何尝不也同时捎去了作者的无限眷恋之情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两首《青玉案》,一首前无古人,一首后无来者,词史上最经典
0 阅读:16
评论列表

小生说动漫

简介:故事原产地,每日更新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