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三十而已》,顾佳明知茶厂是骗局,为什么还愿意盘活它?

林越历史笔记 2024-03-27 07:00:16

热播剧《三十而已》顾佳被李太太坑了,用300万买了一个资金链有问题、纠纷在身、资质过期的破茶厂。这300万对于太太圈而言就是一个包或者一顿饭的钱,但对于顾佳而言却是全部身家。

实地考察后顾佳想及时止损结束茶厂,当看到茶园里一张张等待的脸孔,为了养家糊口还在认真采茶的茶农和孩子们,她不忍心让茶农失去唯一的经济来源,为了把问题茶厂做好,顾佳亲自去茶厂学习半个月,从采茶到成品一个步骤都没落下,除了解决茶农的基本生活问题,她更想让大家喝到一口干净茶。

虽说电视剧存在故事性,但顾佳的理念如同李启彰老师说的:“喝一口干净的茶,比喝一口好喝的茶来得重要!”

最近,我看了李启彰老师的著作《茶日子》,这是一本探讨以人体五行脉络结合口腹体感的安全饮茶法,试图开发人们饮茶的敏锐度,从而感知茶汤的质量与远离农药过量的有害茶品的书籍。

01

喝茶是中国人多年的习惯,多数人是为了健康而喝茶,也有少部分人竞逐各种名贵的茶饼,导致茶的商业利益巨大。全世界的茶叶因为饮茶人口的激增,让农药和化肥变成了茶农增产的好朋友,毕竟没人会跟自己的钱过不去。

李启彰老师在《茶日子》一书指出,茶叶因为检测费所费不赀,大部分的茶农不可能就每一季的产出逐批送检,茶商只能相信茶农,消费者只能相信茶商。

根据台湾今周刊在2014年10月的报道“检验出一杯茶含22种农药”,13%茶叶农药超标,这些残留的农药很多都是致癌物质。李启彰老师积累多年体感试茶与选茶的经验强调:“人体的饮水线:喉咙、胸口、胃最后到脑,对于茶叶的安全与否的感知能力,本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只是大多数人因为环境与食品污染、经脉不通与从未自我开发这项觉知力而导致无感。”

很多人喝茶以后有身体不适的感觉,便以为自己不适合喝茶,其实不然,不要忽视自己身体反射的任何信息。一款真正干净的茶一定是自然的、没有任何添加物、喝了身体没有负担如同水一般。

02

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青菜都是喷洒过农药的,但在清洗和烹煮的过程中使农药残留大部分被处理掉。茶叶与青菜同样是农作物,很多人喜欢在泡茶前先把茶叶洗一遍,我们把这个动作称之为“洗茶”,但这个动作只能洗掉表面的农药残留。

《茶日子》一书指出:喷洒在叶片上的农药会经过植物的呼吸、光合作用、雨水、露水与自然的代谢消除大部分,茶农依据每一种不同农药在采收前的施用期使用,采摘前不再喷洒则没有残留的疑虑。但长期累积在土壤中的农药则不容忽视了,会由植物的根部吸收进入到植物的细胞。

我们都听说过“揠苗助长”的故事:一位农夫为了赶收成,把稻谷的秧苗一天拔高一点儿,希望可以早点儿采收卖钱,最终秧苗都死光了。小时候我们都会说农夫是愚蠢的,长大后我们却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们为了能达到最大的产出,不停地伤害给予孕育万物的土壤。

《三十而已》村长说:“我们吃亏就亏在产量低,可我们做的都是良心茶。”

所以这一口好茶,我们无法像清洗与烹煮青菜那样避开大部分农药残留,还得依靠茶农在施用农药时对安全期执行的良心,也是对大地的哀号的反省。

03

《三十而已》一剧中,顾佳和许幻山第一次来到那座仙气飘飘的茶园时,漫眼茶田、坐看云海、恍若置身一番仙境,这大概就是茶农想要的生产环境了,在茶厂,顾佳看到的是最原始的种植技术、手采技术。

村长告诉顾佳:“大茶企机械化程度高,又离城市近,人多、车多、污染多,真正的有机无污染一定是在深山里。”

从村长的话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好的生态环境对茶树的成长非常重要,如同《茶日子》一书指出:茶树的生长环境、气候、以及茶农的悉心照料都会影响茶叶的质量。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茶树也是一样。当你喝茶时,入口的不仅仅是那一口茶汤,而是茶树当年生长的环境,当地的水土与云雾,当时的阳光和风雨。人们之所以会觉得老茶好喝,是因为那时茶树的生长环境好;现在不好喝的茶,不管你存放多长时间结果都一样。

台湾冶堂主人何健曾说:“现在喝50年前的红印,是反映50年前的自然环境;今天人们收藏一饼茶,50年后再喝,是反映今天的自然环境。”

一口好茶,能简单地带领我们进入一个静默的世界,因为爱茶、惜茶而了解自然,我们更应该感恩大地对我们的孕育之情。

04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竞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茶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而学习茶知识也成了品茶人必学的功课。喝一口好茶不需要任何理由,想喝就喝、简简单单地喝、明明白白地喝、安安全全地喝……

常言道:一道菜可以治愈人心,一口好茶可以填满灵魂。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植物仅靠一片叶子就如此深刻地影响了全世界,这大概就是“以茶养德”了。

0 阅读:0
林越历史笔记

林越历史笔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