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3个秘诀,做优秀的父母影响孩子的人生

林越历史笔记 2024-03-27 07:00:20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杀人犯,在他即将走向刑场的时候,他向法官提出了一个要求:他想见他母亲最后一面,法官同意了他的请求。

于是他的母亲被带到了儿子面前,面对悲痛欲绝的母亲,儿子向其母提出了最后的请求:妈妈,我能不能再吃您最后一口奶?欲哭无泪的老母默然地点点头。随后是一声惨叫,只见这位母亲的奶头被其儿子咬了下来。

接着儿子说道:妈,你为什么从小不好好地教育我,为什么你对我如此溺爱,导致我今天无法无天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你要对我的死负责!母亲鄂然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欲辩无词。

生活在这个物质充裕的社会,长辈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吃苦受累,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任何要求。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就会形成了“老子是天下第一”的心态,也给他们的未来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实,父母给孩子的教育要张弛有度,并不是一味的帮助他们扫清障碍,满足他们的要求,有时候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放手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人生;要知道,适当的挫折反而是一种教育方法,孩子若是能够从挫折中站起,对于他们来说获得的经验和锻炼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武志红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这本书对此进行了剖析。他是我国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在多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已帮助成千上万的人收获幸福。他著有《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家会伤人》等作品。他在书中用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如何让孩子真正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武志红在书中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了空间、挫折、选择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性,孩子想要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关键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

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私人空间,让他们追寻自己的梦想

武志红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一书中说:每个人都需要有秘密空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感觉:我的心灵空间和地理空间,我说了算;是敞开还是关闭,这是我的基本权利。

前段时间,同事气急败坏地跟我说:“我家小孩开通了微信账号,其他亲戚朋友能看到她的朋友圈,而我和她爸啥都看不见,居然连我们都屏蔽了,真是气死我了。”同事说完后,我笑着跟她说:“这很正常啊,说明你家小孩长大了,她需要有独立的空间。我侄女也把家里人全屏蔽了,这种行为太正常不过了。”

现今社会,很多父母总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干涉自己孩子的生活,然后以各种理由闯入孩子的私密空间。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的内心:你有用心关注过孩子的真实需要吗?进入孩子的房间,你有先敲门吗?

要知道,云朵喜欢蓝天的空间,鸟儿喜欢大树的空间,鱼儿喜欢海洋的空间,孩子喜欢独立的空间。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精心呵护孩子的梦想,给他足够的私人空间,去自主选择,独立思考,而不是要求孩子去实现父母的梦想,成为父母的附属品。

唐兰兰在《素养决定孩子的格局》一书中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我们的想法跟孩子冲突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倾听孩子的想法,并且尊重他们的想法、意见,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但可以适当的给他们一点意见。

父母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一切行为,不要限制,不要总希望孩子能活在父母的世界里。连小鸟都知道,飞行这种活是要靠自己去学的,摔下去也没关系,只要肯飞,始终是可以在空中翱翔。

父母要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让孩子自己说了算。让他们尽情地享受独处的时光,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决定方向

现在,越来越多父母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孩子存在的唯一价值,只要考试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标准,“蠢、笨、无用”就成为孩子的专有名词。父母用自己的方式与格局告诉了孩子:考试成绩就是他们的全部,也是决定他们将来的唯一筹码。当孩子某一次考试失败了,他们内心的支柱也就瓦解了,认为自己今后都是一个失败者。

其实,当孩子陷入困境,父母要引导他们走出来,陪伴他们在挫折中成长,不能让“大势已去”扎根在孩子的内心。

武志红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一书中说:当别人都以为“大势已去”的时候,控制感高的人总能透过种种消极因素,看到积极、自己可以做主的地方,而绝不轻言放弃。控制感低的人,一遭遇挫折,即便仍然还掌握着很多资源,他也很容易觉得“大势已去”。

我国著名企业家褚时健,他就是一个逆商无敌的人。“大势已去”这四个字,从未在褚老的心里燃起。

1995年,褚老经历了人生的过山车。那一年,他39岁的女儿被举报入狱并自杀,褚老第一次在外人面前痛哭。1999年,已到退休年龄的褚老被判无期徒刑,狱中待了两年的他,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2002年,他获得保外就医的机会,回到老家。74岁的他选择东山再起——包山种橙子。10年后,褚老再次获得成功,84岁的他让褚橙一举成名,卖遍全国。

教育家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说过:抗挫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看到那些内心强大的人,大多是从孩提时就慢慢树立起了“善待挫折”的认知。

人生,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起起伏伏。当挫折来临时,就能决定跌落谷底的你是触底反弹还是直接放弃。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尽管身处深渊,他也能淡定自若,怀着努力向上的希冀,因为他们知道深渊上面就是全新的天地。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父母不应把它放大,而是陪同孩子坦言面对。因为,逆商高的人,可以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做到我心岿然不动,并且取得成功。

给孩子选择人生的权利,让他们享受自由的生活

岸见一郎曾说: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开来。

在《登天的感觉》一书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嘉慧是哈佛大学四年级学生,她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名记者或者专栏作家。可惜嘉慧的父母不同意,他们给了嘉慧两个选择:一是学医,二是学法律。

嘉慧的父亲和叔叔放弃了自己原先的兴趣发展,而是根据现实生活需要,选择了医生和律师。因此,他们希望嘉慧认清事实,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自己的生涯。

武志红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一书中说: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因为选择决定了你是谁。

生活中,父母总是打着“我是过来人”的旗号干涉孩子的决定。就像嘉慧的父母一样,规定孩子的学习方式、就业方向,社交方式。事实上,不管家长如何选择,最终的那份快乐只能由孩子自己承担。

割舍别人的课题,是让自己和身边的人获得自由的第一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相信他们在自己的选择上能够获得成功。

曾奇峰曾说:“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父母的常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他们总是忍不住要替孩子做选择。但是,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作主,那么就无异于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父母操的许多心都不是孩子想要的。文章中,嘉慧的父亲只是把自己对生活的总结和期望,一股脑的放在孩子身上,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真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的将来属于自己,属于社会。他们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父母要做的是引领他们前行,鼓励他们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向走下去,而不是牵着他们往前走。

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请拿出你的关心与爱,尊重他们的选择;教会他们摆脱他人的期待,做最真实的自己。告诉你的孩子,若需要你的建议,你很乐意;如果暂时不需要,你能陪伴左右,并献上祝福。

结语:我的人生,我做主

岛田洋七说:按自己想要的方式过活,因为能为是自己的人生。

家庭的本质应该是彼此滋养,彼此支持的。父母给孩子的空间越大,孩子将来的格局会越大;人生的每一次挫折困难都是孩子的成长机会,孩子自己的选择决定了他们未来的方向。

人生是我们最难玩的“游戏”,而孩子是自己人生的唯一主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允许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声音;鼓励他,认可他,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愿他们都能真正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0 阅读:0
林越历史笔记

林越历史笔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