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遇到大通胀压力,为何德国脆了,意大利却坚韧无比?

林风小木 2024-11-21 16:20:41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前段时间宣布关闭一家工厂,以减轻公司的成本压力,由此导致了近三万名工人失业,在欧洲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原因是俄乌开战以来,欧洲能源成本增高,企业运营压力增大,纷纷转型或者向外迁移工厂。德国经济已经连续两年衰退了,可笑的是,去年德国经济明明衰退,却因为欧元汇率上涨,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然而这并不能掩盖德国的经济困境,这两年的输入型通胀,对德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同期法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9月份法国录得81亿欧元的贸易逆差,两大欧盟发动机可谓是难兄难弟。

与之相反的是,意大利经济却出人意料的强劲,9月份贸易顺差25亿欧元,在欧洲普遍经济疲软的环境中可谓一枝独秀。

对此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却谦虚的表示,这不是政府的功劳,而是企业家的功劳。

梅洛尼在一个视频会议中表示,“今天意大利的经济增长是欧洲和欧元区平均水平的两倍多。这是政府的功劳吗?不是。这要归功于我们的生产结构,以及那些每天卷起袖子投入工作的个人。”

据预计,意大利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达1%,在欧盟中算是不错的成绩。

那么梅洛尼总理说的这个意大利生产结构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提到意大利独特的中小企业集群模式了,自二战后意大利东北地区诞生了一种新的经济生产模式,经济学上叫“第三意大利”,以区别于已经实现工业化的西北地区和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南部地区。

第三意大利模式,是一种高度互联的工业结构,这一产业集群里由99%的中小型企业组成。特点是针对高度细分化的市场,生产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

这些企业的科技含量不一定很高,集中在农产食品加工、家具、服装、皮革……等日常可见的商品,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不大,没有大企业那样生产过剩的隐忧。

同时小而美的产品也不愁销路,这些中小企业都有较好的利润率。对于抵抗经济危机有很大缓冲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每次看意大利经济要不行了, 但最后总能奇迹般复活的原因。

这是一种独特的现象,很多产品的艺术掌握在家族企业的隐性知识当中,外人很难复制,这些中小型企业既是竞争对手,也是盟友,这是出口的一大优势。

因为小企业船小好调头,当发现错误时能迅速改进错误,调整经营策略。这是大企业很难学习的原因,大企业一旦经营出现错误,很可能进行裁员或者关门倒闭。

意大利模式虽然很优秀,却很难在他国成功复制,主要是因为意大利历史上缺乏中央集权的传统,从而让民间的一些小作坊自发的合作起来,打造一种民间的经营联盟,而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很小。

在长期的自发秩序中,每个村镇都形成了一两个特色产业,这些产业从设计到生产的步骤来自不同的小公司或家庭作坊,他们以地区为中心,紧密合作,跟韩国那种大财阀模式是完全相反的。

可能不那么出名,但是卖的价钱很高,几乎是身份品味的象征。意大利的产品质量,甚至不亚于以质量著称的德国。

然而意大利经济也有弱点,那就是持续的老龄化,是意大利经济发展的隐忧,劳动力紧缺可能限制了经济的长期发展。

0 阅读:87

林风小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