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3月20日的午夜,瓷都江西景德镇大雨倾盆。
城北德阳街上,空无一人,只听得见刷刷雨声。一辆三轮车从城中心方向跑来,车夫将车停在小巷口后,客人撑开油纸伞下了车。
突然,一声枪响划破寂静的夜空。下车的人身体摇晃了一下,便倒在了泥泞的路上,一动不动。鲜红色的血液从胸口渗出,浸染了他身上那件米黄色的风衣。
这起案件的发生,惊动了当地警察局。
警察发现死者身上的钱包、戒指、金表都还在,因而判断凶手不是为了钱财而来,此案很有可能一起仇杀。
事后证明,警方的分析没有错。在3月20日深夜开枪的人,的确是为了报仇而来。
而他们复仇对象,正是出卖邓演达烈士的叛徒——陈敬斋。
邓演达之死邓演达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积极拥护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极力主张讨伐蒋介石,因此成为了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
1931年8月17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在上海愚园坊举行干部结业典礼。为了躲开反动派的耳目,邓演达特意于前一天夜间就来到愚园坊。
但令人心痛的是,由于叛徒的出卖,他还是遭到了逮捕。
蒋介石抓获邓演达后,派人前去劝他投降,还用副总司令的宝座加以引诱,妄图逼迫他归附南京政权。
可是邓演达斩钉截铁地表示:对蒋介石始终不低头。
这让蒋介石恐惧不已,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处,牺牲时年仅36岁。
12月初,邓演达遇害的消息开始慢慢在社会上散播开来。
宋庆龄得到传闻后,立刻跑到南京去找蒋介石对质。
她没有挑破窗户纸,而是旁敲侧击说:现在国难当头,你与邓演达的矛盾,我来给你们调解。你把他叫来谈谈。
蒋介石交不出人,只能保持沉默。
宋庆龄又说:如果你觉得在这里谈不方便,就带我去见邓演达。
蒋这才不得不说:你已经见不到他了。
宋庆龄勃然大怒,在《申报》发表宣言,痛斥蒋介石祸国殃民,悍然杀害“忠实革命人才”的滔天罪行。
国内各地也纷纷开展了悼念邓演达的活动,矛头直指杀人凶手蒋介石。
邓演达的死,不仅让宋庆龄感到悲痛愤怒,也让视他为好友的周恩来等中共党人遗憾不已。他们发誓要抓住那个出卖邓演达的叛徒,为烈士报仇雪恨。
而叛徒的名字,叫作陈敬斋。
叛徒的诞生陈敬斋是江西都昌人,品行恶劣,绰号“窑公子”。他在父亲去世后败光了家产,就投机革命,想要实现升官发财的美梦。
1928年春,陈敬斋游荡到上海,混入了中华革命党。
三年后,他见到了邓演达,被安排在上海市干部会地下机关整理、收发文件。
陈敬斋在邓演达身边工作的时候,就经常卖惨说自己生活困难,吵着闹着向组织要补贴。邓演达一开始同情他,分三次批了100元、80元、80元的经费。
但是陈敬斋非但不感恩,还经常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搞得组织内纪律混乱。
考虑到他的能力和性格完全不适合地下工作,上海市干部会不得不在1931年停止他的工作,将他派往福建。
一开始,陈敬斋拒不接受,死皮赖脸要呆在上海,无论别人怎么劝说都没有效果。可是过了20多天,他的态度突然一百八十度急转弯,表示愿意去福建。
当然,陈敬斋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觉悟的。
他表面上同意去福建,暗地里却因为被停止工作而对邓演达怀恨在心,做好了找蒋介石出卖邓演达的准备。
1931年8月3日,陈敬斋化名钟春岑,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邓演达正在上海活动,组织异党。如需要,请速派人联系。
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勾当,陈敬斋还在信中和蒋介石约定用登报寻人的方式交流。
发出信后,他便天天翻报纸找寻人启事。
8月9日,陈敬斋终于在上海《时事新报》上看到了一则奇怪的“启事”:岑弟如晤,弟寄家中之信已收到......父亲特着兄来沪寻弟,望于见报后即来西藏路一品香旅社七号为盼。
他欣喜若狂,立刻判断出报上那个“西藏路一品香旅社七号”,就是蒋介石的人约定的见面地点。
陈敬斋赶到一品香后,见到了五个身穿西装的神秘人。
其中一个穿西服的问他:“邓演达在什么地方?”
陈敬斋说:“我还不知道,不过他不久要找我谈话,到时候就可以找到。”
神秘人说:“如果找到了,有你的好处。”
陈开口索要报酬:“给我5万块钱,我要出国留学。”
对方一口答应:“只要事情办成了,留学、要钱,都可以办到。”
陈敬斋兴高采烈,以为自己终于要出大运了。之后,他和蒋介石派来的特务们多次密谋策划,伺机行事。
8月15日,特务们拿到了淞沪警备司令部签发的逮捕邓演达的“拘捕证”,并在陈敬斋的帮助下,将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地下机关都摸了个清楚。
万事俱备,只等邓演达现身,就可以实施抓捕。
8月17日,邓演达现身上海愚园路愚园坊20号,给干部训练班的同志们讲课。
陈敬斋得知消息后,便佯称肚子痛,出门买仁丹。结果一出门,就有好几个负责盯梢的几个特务围上来问:“邓演达在里面吗?”
陈敬斋回答:“在”。
很快,淞沪警备司令部侦缉队一拥而至,将愚园坊20号严密包围,包括邓演达在内的众多干部全部被捕。
同年11月29日,蒋介石派侍卫长王世和将邓演达秘密杀害。
而陈敬斋,在行动当天就被送到了南京,他并没有实现出国留学的梦想,只拿到了几千块的“赏金”。
陈敬斋恨得牙痒痒,但是又无可奈何,只能回到了江西老家。
他在家里躲了好几个月,等邓演达被杀的风头过去了,才敢抛头露面,开了一个瓷窑谋生。
景德镇刺杀案陈敬斋作恶回乡之后,得知邓演达已被杀害,组织也遭到严重摧残,就以为蒋介石已经“斩草除根”,自己应该平安无事了。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邓演达的同志们一直牢记着这笔血债。
一场复仇行动已经在悄无声息中开始了。
邓演达入狱后,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同志们一直在分析到底是谁走漏的风声。
愚园坊20号这个地方从未暴露过,来开会的人又是临时召集的,事先知道的人很少,怎么特务们来的这么快?
算来算去,事发当天只有一条漏网之鱼——陈敬斋。
临时行动委员会为了报仇,决定们秘密制裁陈敬斋。他们找到了两个执行者——高岩和杨应龙。
高岩军人出身,枪法如神;杨应龙为人仗义,和高岩是多年挚友。
高、杨二人接受使命后,悄然来到景德镇,他们潜伏了很久,都没有打听到陈敬斋的动静。
原来陈敬斋作贼心虚,平日里故意神出鬼没,很少被人知道自己的行踪。
高岩和杨应龙一筹莫展之际,想到了临时行动委员会事先准备的一个线人——姜义雷。此人是当地的一个棺材铺老板,交友广泛,很有名望。
姜义雷知晓了高、杨两人的来意,很快就打听到了陈敬斋的情报。
原来陈敬斋一直躲在景德镇,但最近勾搭上了“定如意酒馆”老板的妹妹,经常去酒馆找情妇碰头。
高、杨大喜过望,当即前往酒馆踩点。
他们合计了一番,定下了一个暗杀计划——等陈敬斋离开酒馆后跟踪,在半路上伺机下手。
高岩和杨应龙在“定如意酒馆”对面连着守了三个晚上,终于等到了目标。
当晚,天降大雨,陈敬斋身穿米黄色风衣,头戴帽子,冒雨急匆匆地进了酒馆。
接近午夜时分,一个身穿米黄色风衣的人鬼鬼祟祟地溜出了门,坐上了人力车,往北门方向而去。
高岩和杨应龙凭借衣服,断定此人正是陈敬斋,因此骑上了事先准备好的两辆自行车,悄然尾随。
不久后,人力车来到了德阳街。高岩加快骑车速度,快速进入一条小巷内,然后拔出左轮手枪,静静等待人力车经过。
雨越下越大,高岩看到目标人物出现在视线内后,毫不犹豫扣动扳机。随着一声枪响,“陈敬斋”倒在了大雨中。
高岩和杨应龙匆匆赶回了客栈。他们本以为顺利完成了暗杀计划,可以回去交差了。
可是万万没想到,当晚离开酒馆、坐上人力车的人并不是陈敬斋,而是当地一个名叫钟执虎的地头蛇。
原来陈敬斋去酒馆喝酒的时候,钟执虎看上了他那件高级的风衣。陈敬斋为了讨好他,便把风衣奉送给了对方。
钟执虎十分开心,当即就在酒馆里穿上了衣服。
案发当天,夜色沉沉,大雨如注,高、杨看不清脸,所以只能凭借衣物杀人。
钟执虎到死都没有想到,这件风衣成了自己的“催命符”,而他自己,居然成了陈敬斋的替死鬼。
这次暗杀,最终以失败告终。
陈敬斋命不该绝,逃过了一劫,然而他的噩梦并没有就此结束。
最后的审判1938年,一部分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成员来到了江西,他们满怀复仇之心,多方打听陈敬斋的下落。
但是由于当时局势复杂,一直没有对陈采取行动。
直到建国以后,这个可耻的叛徒才迎来了末日。
1950年3月初,江西省公安厅两名便衣人员来到景德镇一家瓷器店。他们找到了老板,开口问道“你是陈老板吗?”
陈敬斋很爽快地回答:“我是,你有什么事?”
便衣说:“我们有点生意,想同你谈谈。到外面说吧。”
陈敬斋一路跟着他们出了门,边走边谈。一直走到景德镇公安局门口,一个身穿制服的公安人员走上前来,对他说:“进去吧!”
陈敬斋这才骤然明白过来,自己十几年前犯下的罪行败露,如今是报应到了。
他低下了脑袋,小声说了句:“我没有什么话说。”
很快,陈敬斋被捕的消息汇报给了周总理,周总理气愤地说道:“该和他算账了!”
1951年4月23日,陈敬斋在北京受审。他对自己叛党投敌、谋害邓演达等罪行供认不讳。
4月25日,军事法庭宣读了判决:“陈敬斋,江西南昌人,变节投敌,勾结蒋匪杀害临时行动委员会领袖邓演达,应处以死刑。”
这个可耻的叛徒,作恶20年之后,终于没有逃掉人民的审判。
参考资料
出卖邓演达的叛徒落网记.中国农工民主党常德市委员会.20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