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本章老子主要讲了天地、圣人是如何看万物的。老子站在天地之中,又是如何看万物的。
译文:天地没有仁爱,将万物看做如同祭祀的物品。圣人也同样没有仁爱,把百姓看做如同祭祀的物品。天地之间的虚空,难道不像烧火用的风箱一样吗?虚空却不空洞。烧火的风箱虽然中间是虚空的,但是一推一拉之间,会产生风。天地的中间虽然是虚空的,但是天地交汇过程中,会产生出各种万物。做为天地之间的人,无论怎么用语言去形容,也无法数清楚世间的万物,所以不如守着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天地的共鸣。
思考:老子在本章主要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第二层,天地之间虽然虚空,但是会产生出万物。
第三层,内心与天地共鸣。
直观的看,这三层意思之间没有什么必然逻辑联系,并不是一种递进的描述。比如,第一层还在说天地不仁,第二层怎么就推进到了天地像风箱一样了?第二层还在说天地像风箱,第三层怎么又变成“不如守中”了。所以,学习这章,就不能以一种递进的逻辑思考去学习,而要从感受的角度去学习这一章。
首先,第一层“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老子是感受到天地对于万物,是不仁的,是没有任何像我们人一样的感情的。这个很好理解,天地对于万物来说,确实没有像人一样的感情。天地只不过生出万物,万物在天地间生活,万物最终又死去。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天地生出了万物,但是对待万物,并没有像人对万物一样,产生多余的情感。因此,老子说圣人不仁。老子认为,圣人,做为人格化的神,对待万物,也应该像天地一样,没有感情。
接下来,老子感受到,天地之间,虽然虚空,但是却不是只有虚空,虚空之中,万物从天地中涌现了出来。最后一句,老子说了,我是怎么感受到这个过程的呢?不是通过观察万物,观察天地看到的,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守中”知道的。
可是,老子只用了“守中”一个词语,就描述了他自己看到这些的方式。这可难为我们读者了。“守中”究竟应该怎么守?“守中”的“中”到底在什么地方?老子都没有说清楚。在这里,我们只能去推测。
我们带着问题去推测。第一个问题,“守中”说的是身体还是内心。这个答案应该是明确的,老子一定说的是内心。因为,如果说的是身体的话,天地之间这么大,我们身体应该守在哪里,才算是“守中”了?身体守在哪里,我们是找不出答案的。而老子也没有说身体守在哪一个具体地方。那么“守中”一定是通过内心去守。
第二个问题来了,内心应该如何“守中”?我认为,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来说,“中”就是我们的内心深处。而老子说的“守”,其实就是在说将我们的内心,放在内心里。有人说了,内心本来不就在内心里面吗?还能跑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不是的,现在人们的内心,其实跑到外面去的时间多,真正守在自己心里的时间少。由于对外物的欲望,对外物的牵挂,我们的内心,会经常性的寄托在外物之中,很难收回来。而老子在这一章,强调的就是收心,把心收回来,守在自己的内心里。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内心与天地的共鸣,才能够像圣人一样,站在天地的视角中,去看世间万物。这就是第五章,老子想要说明的道理。
秋林落叶
假如圣人看到各位依文解意会被气死了。道理懂了有什么用?拿去用啊。经典再好也是工具,如果不去用的话还不如花瓶
用户18xxx09
守中,就是守住道。你的身体,意识,都是道的一部分。
用户18xxx09
多言数穷,天地是无限的,不能用言语穷尽,守中,就是守护道
用户10xxx05
学华夏远古哲学,首先你得小心那些犹太弯弯的黑水,把各种书词义的扭曲和稀泥写成一坨的样子。其次,你要学会辨别真哲学和伪装骗人的假哲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老子的道德是人的道德,孔子的道德是鬼的道德。不过华夏远古的道家哲学也不如中国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
知足常乐
老天对万物像父母对孩子一样,一视同仁。[呲牙笑]
淡定 回复 03-09 18:08
明智[点赞]
用户10xxx53
熟读道德经,要以俯视天下的角度,去观察自然。
自由的灵
刍狗,祭祀用的草扎的狗。这狗指训化的听话的诚实的动物。第一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万物也不听话不诚实不受训化,所以天地不仁义但有仁心(张载为天地立心)第二句,教化百姓都统一听话诚实,圣人就没有仁心,不是圣人。前后对应,后是前者解释。为什么古文是如此精简,是对应变化。因为人心易变,需要一代代智者不断修正,也就是最后的不如守中的本意。中为心,中心为正,正知正觉。正确认知也[大笑]心的空间也如天地般宽广,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所以对心的了解,你真的明白吗?老子的书就是变化也是迷雾,唯有心(这里就变思想思考)才能明白。。。道。。。心(意)[红脸笑]
用户10xxx53 回复 02-20 12:12
很可惜,你在书中找答案。我在自然中找答案,道法自然。我只认为道德经,只是一把钥匙。
自由的灵 回复 用户10xxx53 02-20 12:39
不诚认一切真实与虚无的存在,说明你没明白。道德经是有钥匙,你没找到,还有门你也不知道。皆因你不明白,真心真诚。
道隐无为一色秋
正版是德道经,道德经不可信!
用户10xxx53
悟空!既然入了佛门,多念阿弥陀佛!
海飞丝
一个没有入过定的人是看不懂道德经的。别乱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