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繁峙县的天主教
小西水历史
2024-07-15 10:16:40
繁峙天主教于民国二年(1913)在县城建立。堂址设在二道街。后改建于杏园村,规模宏大,系西式建筑。第一任神甫蒙XX(德国人),先后继任的有祁景溪(榆次人)、韩铎民(德国人)、穆泽东(德国人)、麻一理(德国人)、骆镌(朔县人)等。据民国八年(1919)宗教信仰统计,天主教有神甫1人,职员12人(男8女4),教徒1234人(男876,女358)。并附设教会学校5所,育婴堂1所。学校课程以《圣经》为主。
民国二十五年(1936),山西北境划分为汾阳、榆次、朔县3个教区,繁峙归朔县教区管理,主教为俞广红(德国人)。
教徒入教先受洗礼,起圣名。要遵守“十戒”与“四规”,信奉天主和圣母。教徒每日要做早晚课,诵圣经祈祷。每礼拜日在神甫的主持下,于教堂中做“弥撒”,内容包括诵经、礼拜、祈祷和忏悔罪过。教堂中一年有四大圣节活动,即耶稣圣诞节、复活节、圣神降临节与圣母升天节。在圣节中,教徒齐集教堂做弥撒,进行大礼拜活动。
县内天主教的鼎盛时期为民国二十六年(1937)县城沦陷之后。天主教神甫、教士,大部系德国和意大利人。当时德、日、意三国结成同盟,故在教堂享有特权。繁峙的天主教神甫麻一理,与繁城日军头目过从甚密,人们为了获得教堂庇护,避免日本侵略军蹂躏,纷纷加入教会。因此,当时教徒超过民国八年(1919)教徒人数的数倍。
新中国建立后,因本县再无人信仰天主教,故该教亦不复存在。原来的教堂,已改做粮库。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