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英国凯特王妃诞下一名小王子,英联邦举国欢腾,但另一件令中国人颇感意外的事是:在产后5个小时左右,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就抱着幼儿走出了医院。
这不是凯特王妃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在首胎诞下夏洛特小公主的时候,凯特王妃10个小时就能行动自如。

凯特王妃的“产后”行为令诸多中国女性颇感“震惊”,并发出灵魂拷问:“这小妮子难道不需要坐月子吗”?
作为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坐月子”几乎被所有中国女性“奉之圭臬”。
普遍的女性认为,如果月子坐不好,将可能留下病患,甚至影响终身健康。
因此,在很多已孕妇女的眼中,如果身体不适或得了大病,在找不到其他病因的情况下,往往也会归结为当初“月子”坐的不佳。
更有甚者,近几年社会上还延伸出诸多“月子中心”、“月子餐”和“月嫂服务”等,“月子产业化”让诸更多女性在月子期间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但同时也耗费一定的家中余财。由于享受月子服务的价格昂贵,男性在消费方面偏于理性,而女性则会将此视为“爱”的延续,因此男女双方因“坐月子”意见不合,则可能导致诸多的家庭矛盾。

那么,流传下来的“坐月子”习俗,在如今的工业化社会中,其意义和价值何在?
首先,不可否认,所谓的“坐月子”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国外对于产后康复和照顾也非常重视,只是人家并不叫“坐月子”,也没有将其升格为一种“习俗”。虽然具体做法可能不同,但中西方的新妈妈在分娩后通常都会得到适当的休息时间和照顾。比如,在现代西方社会,新妈妈一般会接受产后医疗照顾,并得到医生和产科护士的指导。她们通常会被鼓励进行适度的休息、饮食补充和轻度运动,以促进身体康复和乳汁分泌。此外,新妈妈也会得到家人、朋友和社群的支持和照顾,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在西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也存在一些类似于月子中心的机构或服务,但它们的形式和功能可能与传统的月子中心有所不同。 这些机构或服务通常提供产后护理和康复的支持和指导,旨在帮助新妈妈恢复和适应新的角色。它们可以提供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康复师,为新妈妈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例如,他们可能提供喂养和育儿指导、产后健身训练、情绪支持等。还有一些机构专门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将护理人员派驻到新妈妈家中,为她们提供产后护理和家务帮助。
其次,中国“坐月子”的很多习俗是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在当时中医看来存在合理之处。比如月子期间不能洗头几乎成为所有女性的共识,这是因为古代没有吹风机,因此冒然洗头会造成“寒气入体”,引起新妈妈的不适等,月子期间不能洗澡同样也是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和病毒入侵。再比如,坐月子期间一般会进食很多高热量食物,以求快速恢复新妈妈的身体机能;又或者孕妇不能吹风,也不能大量走动或运动。
但在现代社会中,从科学角度来看,以上做法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孕妇不能洗头是因为古代没有吹风机,所以可能导致寒气入体,但如今却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孕妇洗澡一定程度上也能保持清洁卫生,有效清理伤口;任何时候进食多种高热量都不符合科学的饮食标准,短时间内输入大量高热食物不但不能快速恢复身体机能,反而会让身体负重,引起诸多毛病;适当的适当的走动或运动反而有助于孕妇产后康复,而长期在床上躺着反而可能会压坏神经元,留下更大的毛病。
最后,很多女性认为东西方妇女在饮食和气候方面差异巨大,因此认为身体素质也会有所不同。那但同为东亚社会的日韩,虽然也有产后康复的过程,但并没有如中国妇女这般“噤若寒蝉”。
比如,日本产妇是不坐月子的,医生会建议在家休息四周;很多产妇在生育后的第二天就可以开始淋浴了,如果洗头也可以提供吹风机(因此谈不上不能用吹风机一说),也没有不可以吃冰冷食物的禁忌;同时,医生明确说明不建议吃任何油腻食物,不建议吃任何高糖食物;从生产第二天开始,母亲就可以全天候照顾婴儿了,医生并不鼓励长时间卧床休息,而是让产妇积极投入到育儿生活中,以此以积极的心态尽快融入新角色。
韩国人坐月子习俗与中国人大体相似,但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与中国大鱼大肉,荤汤不同,韩国人会加上海带汤,可见韩国人对海带汤的痴迷程度。此外,炸食、凉菜、辣白菜也是产妇必备的饮食,甚至有的产妇还能吃冰,比如冰水或用冰敷肚子等。因此,在中国人看来清淡和忌口东西,在韩国人眼中都不是个事情。
总而言之,坐月子习俗在如今的工业化社会中存在不同的争议。一方面,坐月子可以提供新妈妈产后康复和照顾的支持,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适应新的角色。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坐月子习俗在现代社会可能已经不再适用或科学依据不足。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否坐月子,新妈妈都应该获得适当的休息、饮食和照顾,以保证身体康复和婴儿的健康。同时,对于传统坐月子的习俗,我们也大可不必“照单全收”,毕竟全世界女性的身体素质几乎没有任何差异,中国女性完全也没必要将“坐月子”如同“坐牢”一般难受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按赞、转载+点评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雷同,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