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一生都在诠释何为为艺术献身。
其参演的影视作品里,虽多为配角,
却个个堪称经典,历经十几年,依旧让观众铭记于心。
就连影帝陈道明在他面前,都显得像是“小配角”。
01
牛犇原名张学景,1935 年出生于天津贫困家庭。
失去父母的庇护后,他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生存,不得不四处捡垃圾。
在电影厂大院中,他努力为演员们跑腿打杂,
尽管生活困苦,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捡垃圾的日子里,牛犇吃过别人扔在街头的苹果核和西瓜皮,冬天还捡过没烧透的煤核。
对于他来说,“一年当中唯一能够见到的完整的苹果,就是过年时家里上供的那四个苹果”。然而,生活的苦难并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强。
在电影厂大院,牛犇不仅找到了生存的方式,还接触到了电影这个全新的世界。
他的机灵勤快深受大家喜爱,为导演谢添的自行车打气,
帮演员照顾小孩等举动,让他在电影厂大院里逐渐有了一席之地。
这段特殊的经历,为他日后的演艺生涯埋下了伏笔。
1945 年,谢添推荐牛犇参演电影《圣城记》,从此开启演艺生涯。
当时年仅十岁的牛犇,凭借在影片中饰演 “村童小牛子” 一角,迈出了他演艺事业的第一步。
这个角色虽然不大,
但牛犇却以其灵动的表演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演艺之路上,牛犇展现出了非凡的敬业精神和对表演的执着追求。
他深知每一个角色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无论是小配角还是主角,他都全力以赴。
在参演《圣城记》后,牛犇又陆续出演了多部影视作品,不断磨砺自己的演技。
从一个小孤儿逐步成长为演艺界新星,牛犇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他在表演中认真琢磨每一个角色,力求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回报,逐渐在演艺界崭露头角。
牛犇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在早期虽然扮演的多数都是小角色,
有的甚至没有全名,但他始终坚持在演绎的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
这种敬业精神为他赢得了业内人士的尊重和观众的喜爱。
随着演艺生涯的不断发展,牛犇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塑造了经典角色。
他的表演自然、真挚,仿佛他就是角色本身,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无论是《牧马人》中的纯朴乡民郭谝子,
还是《泉水叮咚》中的仁慈长者,牛犇都以其出色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2
1959 年,牛犇与王慧玲在乒乓球馆相遇,两人因球结缘,步入婚姻殿堂。
那时宿舍门口有一张大乒乓球台,男生女生都常在这里打球,
牛犇和王慧玲都是乒乓球高手,一开始牛犇总输给王慧玲,后来却一直是他赢。
在这一来一往的 “较量” 中,两人渐生情愫,最终走到了一起。
婚后虽生活拮据,但相互扶持。
牛犇每月都会按时把工资上交,由王慧玲决定用途。
她对家里的账目了如指掌,清楚记得牛犇拍的每一部戏及片酬。
日常生活中,王慧玲十分节约,用心经营着他们的家。
她了解牛犇的喜好,在牛犇上节目时会嘱托他人照顾好他,为他准备好所需物品。
他们的大儿子姓张,二儿子随母姓王。
当年牛犇也是一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帅小伙,因为看中了王慧玲,
竟然给老岳父承诺,婚后若生儿子,就随母姓。
若是女儿就随自己姓,结果牛犇生了两个儿子,所以大儿子王维随父姓张,
小儿子王侃随母姓王,这也体现了牛犇对妻子的深厚感情。
牛犇夫妇在生活好转后,选择资助贫困学子,展现出高尚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牛犇从一个穷苦的孤儿成长为演艺界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奋斗。
在与妻子王慧玲携手走过的岁月里,他们共同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当生活逐渐好转后,他们没有选择独自享受,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贫困的学子。
牛犇深知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也明白贫困可能会阻碍许多孩子追求梦想的脚步。
于是,他和妻子决定伸出援手,资助贫困学子。
他们的善举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牛犇将自己多年来在演艺事业中赚取的财富,毫不吝啬地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儿童。
他的妻子王慧玲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大力支持。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被他们资助的学生不下上百位,这些学生也懂得感恩,
他们深知自己能够继续学业,离不开牛犇夫妇的帮助。
正是因为有了牛犇老师的资助,才有了他们今天的成就。
牛犇老师在自己的慈善事业上从未选择过放弃,即使妻子已经过世,
他住在养老公寓之中,也依然在不断接戏,只为了能够资助更多的学生。
他的行为不仅为贫困学子带来了希望,也为社会树立了榜样。
03
2019 年妻子王慧玲去世,这对牛犇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儿子想接牛犇回家照顾,但被他拒绝,他选择住进高档敬老院。
在这里,他虽享受着良好的生活条件,但心中充满对妻子的思念。
敬老院的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医护人员随时待命,让牛犇的生活有了保障。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牛犇总会想起与妻子共同度过的岁月。
他们曾在乒乓球场上相遇,因球结缘,步入婚姻殿堂。
婚后的日子虽不富裕,却充满了温馨。
王慧玲对家庭的付出,对牛犇的照顾,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
89 岁的牛犇仍活跃在演艺界,2024 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给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
牛犇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高尚的品德和对演艺事业的无私奉献,
当之无愧地获得了 “感动中国 2023 年度人物” 的荣誉。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表演的热爱和执着。
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依然坚持拍戏,只为了能资助更多的贫困学子。
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那些有梦想的孩子提供帮助。
牛犇的晚年生活,既有对妻子的思念,也有对演艺事业的热爱和对公益的执着。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
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牛犇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经历告诉我们,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勇敢前行,珍惜身边的人,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从一个 6 岁父母双亡的孤儿,到成为演艺界的传奇人物,
牛犇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坎坷与奋斗。
他在苦难的童年中铸就了坚毅的性格,凭借着对表演的热爱和执着,开启了逆袭人生。
在乒乓球场上,他收获了美好的爱情,与妻子王慧玲携手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他们在生活好转后,选择资助贫困学子,展现出高尚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019 年妻子的去世对牛犇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被打倒。
他选择住进高档敬老院,继续活跃在演艺界,为资助更多的贫困学子而努力。
89 岁的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这是对他一生的肯定和褒奖。
牛犇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时,要保持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心态。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表演的热爱、对爱情的坚守、对社会的责任,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风范。
我们应该向牛犇学习,珍惜身边的人,
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