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春天,蒋介石因突发心脏病在台北去世。而,他在临终前竟然还给毛主席留了一句话。接到这个消息时,毛主席正在杭州休养暂住。
更让人意外的是,对于“老对手”的离世,毛主席并没有表现出多高兴,他沉思良久,而后一脸凝重的说了三个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蒋介石给毛主席留下的遗言是什么呢?毛主席又回了哪三个字呢?
蒋介石病逝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后,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攻入南京城,鲜艳的红旗飘扬在“总统府”的上空,蒋介石的统治也宣告终结。
而蒋介石在败退台湾后,依旧没有看清形势,还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那时,蒋介石从美国人的手中购买先进的武器,寻找重回大陆的希望。
然而,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让他彻底见识到了解放军的强大。美国人虽然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他们遇到英勇善战的志愿军战士,不过几个月的时间,美国人就被打回了三八线。
朝鲜一战,志愿军不仅将傲慢的美国人打服,连蒋介石也被震慑住了。此后,他就彻底断绝了靠武力重返大陆的念头了,并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想要和我党进行和谈。
而毛主席对于台湾问题,也主张是和谈为好。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蒋介石去世之前,台湾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1969年夏天,蒋介石发生了一场车祸,车祸留下的后遗症,更是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75年,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被送进了医院,经过数个小时的抢救,蒋介石还是没能保住性命。
很快,蒋介石去世的消息就成为了国际大新闻。而在杭州休养的毛主席在听说这件事后,并没有多高兴,而是淡淡的回了一句“知道了”。
其实,对于蒋介石的离世,毛主席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蒋介石背叛了革命,让中国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党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答应去往重庆和蒋介石和谈。
可是,蒋介石野心勃勃,打着“和谈”的名头,在美国人的帮助下,集结重兵对我党的队伍发动攻击,挑起了“内战”。蒋介石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
不过,蒋介石对于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还是非常认同的,他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当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人一边在朝鲜和志愿军作战,一边美国的军舰开到了台湾海峡,想要借此分裂中国。
虽然蒋介石想要依靠美国人的力量守住台湾,可是,当美国人和蒋介石商议“台湾定位”的问题时,蒋介石依旧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哪怕美国人用撤走军舰威胁蒋介石,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
后来,为了让美国人死心,蒋介石还发表了声明,表明台湾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来,毛主席在听说这件事后,也曾感叹蒋介石还是有些良心的,他也不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和平统一1975年,蒋介石突发心脏病在台北去世,没想到,他在临终前,还给毛主席留了一句话。而毛主席在听完蒋介石的遗言后,沉思良久,最后,脸色凝重了回了三个字。蒋介石的遗言究竟是什么呢?
自从重庆谈判后,蒋介石就没有和毛主席再见过面。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两人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也曾找过中间人,进行私下交流。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毛主席曾在国务会上提出要和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而这次合作,自然是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不久之后,章士钊带着一封中央的信,在香港和许孝炎见了一面。蒋介石在看过信件后,思虑再三,也有了和大陆接触的想法。
1956年,在蒋介石的委托下,曹聚仁来到了北京。曹聚仁在学术界很有威望。虽然他和两党之间都有联系,但能做到不偏不倚,这也是蒋介石选择他代为传话的原因。
在曹聚仁到达北京后,周总理在陈毅等人的陪同下和曹聚仁见面了。之后,周总理邀请曹聚仁去颐和园游湖,双方在昆明湖上说得就是如何和平解放台湾的问题。
当时,周总理已经明确提出国共两党可以进行第三次合作。曹聚仁也将周总理的话,如实告诉了蒋介石。在离开北京之前,周总理特别请曹聚仁吃了一顿饭。
饭后,周总理语重心长的说道,毛主席很关心和谈的事情,他也希望在两党的努力下,台湾问题能顺利解决。此外,曹聚仁在离开北京之前,还特意去了浙江奉化一趟。这里是蒋介石的老家,蒋家的祖坟就在这里。
当年,蒋介石仓皇出逃前,他还特意回到了老家奉化,祭拜一下自家的祖坟。后来,蒋介石到了台湾后,最惦记的也是自家的祖坟。而他之所以担心自家的祖坟被毁,也是因为他曾三次想破坏过毛主席家的祖坟,都没有得手。
不过,毛主席是一个有大胸怀的人,他不仅没有让人破坏蒋介石的祖坟,还请人修缮,把蒋家的祖坟好好的保护了起来。饶是这样,在台湾还是有很多谣言说蒋家的祖坟被破坏了。这一次,曹聚仁跑了溪口一趟,拍下了照片。
后来,曹聚仁回到香港后,将和谈的事情告诉了蒋氏父子,并将拍摄的照片交给了蒋介石。看到完好无损的祖坟,蒋介石也是感慨万千。
后来,章士钊和曹聚仁就充当两党之间的联络人,两党就和平解放台湾的问题达成了共识,毛主席和周总理还曾提出了“一纲四目”的执行方针。
针对这份草案,蒋介石也曾补充了几个条件。然而,就在关键的时刻,我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和谈也被暂时搁置了下来。
君且去,不须顾1975年,蒋介石突发心脏病在台北去世,没想到,他在临终前,还给毛主席留了一句话。而毛主席在听完蒋介石的遗言后,沉思良久,最后,脸色凝重了回了三个字。蒋介石的遗言究竟是什么呢?毛主席又是如何回答呢?
时间一晃就来到1972年了,毛主席巧用“乒乓外交”中国关系破冰,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当时,尼克松在和毛主席谈到蒋介石时,毛主席还说蒋介石是自己的“老朋友”,还开玩笑的表示,共产党和蒋介石的交情可比美国长的多了。
尼克松访问中国后,不少国家都跟随美国的脚步,不再和台湾来往,台湾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一日不如一日。蒋介石已经意识到美国人是靠不住的。
后来,党中央还特赦了一批国民党的战犯,不仅为他们安排了工作,还提出,要是他们愿意去台湾,还可以给他们路费。
直到此时,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毛主席的宽广胸襟是他一辈子也学不来的,而他也终于下定决心,要再次将和谈的事情提上日程。不过,当年负责和两党联络的曹聚仁已经离世了,一时半会,蒋介石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而我党在听说蒋介石还有和谈的想法后,也在积极寻找联络人。不久之后,中央就选定了章士钊,可惜的是,章士钊的年纪太大,又重病缠身,没过多久,他就与世长辞了。
直到1975年的元旦,蒋介石通过陈立夫邀请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去台湾进行和谈。接到陈立夫的消息后,毛主席非常的欣慰。
由于,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健康情况都不太好,自然无法前去台湾。不过,毛主席还是为日后访问台湾做好了安排,他将邓公叫到身边,嘱咐他要尽快实现“三通”,到时候,他可以代表自己去访问台湾。
可惜的是,和谈还没有开始,蒋介石突然心脏病发离世了,事情也因此没了下文。其实,自从1972年起,蒋介石的身体状况就不太好了,也进了好几次医院。
那时,他就将自己的大儿子蒋经国叫到了身边,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事。他交代给蒋经国,等自己死后,棺椁不入土为安,等日后埋在大陆。
看得出来,那时的蒋介石还是对和谈抱着很大的希望的,他最大的愿望也是能够落叶归根。而,他交代给蒋经国的这句话,也成为了他最后的遗言。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后,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从广播中听到了这个消息,他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毛主席。
不过,毛主席的心情非常复杂,他知道蒋介石的离世对于台湾问题来说有害而无益,祖国的统一大业恐怕又要被搁置下去了。
毛主席和蒋介石两人较量了大半辈子,晚年时,两人都在积极的解决台湾问题,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对于蒋介石的离去,毛主席心中五味杂陈。
那天,他将张元干的《贺新郎》播放了很久。后来,毛主席还将“举大白,听金缕”改成了“君且去,不须古”,并让人重新演唱了一遍。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迟早会回到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