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公九卿”制度,是古代中央官制,大概起源于夏朝,确立于秦朝,终结于隋朝文帝杨坚创立中央“三省六部”官制后。“《礼记》记载:“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秦始皇传》记载:“经过汉朝的损益,三公九卿制度更加严整。”“三公”,是古代辅助国君的最高官员;“九卿”,是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员。“三公”,即百官之长丞相、掌管全国军事的太尉和执掌纠察百官的御史大夫;“九卿”,即掌管宗庙礼义的奉常、掌管守卫宫殿门户的郎中令、掌管刑狱的廷尉、掌管财政收支的治粟内史、掌管属国外交事务的典客、掌管皇室事务的宗正、掌管宫门宿卫屯兵的卫尉、掌管宫廷车马的太仆、掌管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的少府。这种中央官制,各朝虽有少量调整,然而变化并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