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在感情用事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开始权衡利弊了;
人与人之间有“信任危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一部分人,指责别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管集体,只管自己;
被指责的人则憋着怒气,藏着委屈,埋怨是集体把自己的心伤透了,自己也彻底清醒了;
与其被所谓集体裹挟而动弹不得,见不到希望,不如干脆来个利己主义来得痛快。
经济下行时,我相信这个社会的利己主义者正变得越来越多;
不是集体没啥了不起,而是利己主义更有性价比!
很多人,不是主动选择了利己主义,而是被动地追求利己主义。
毕竟,自私的基因决定了,人要趋利避害,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如此。
然而,利己主义也分为两类:
一类是,让人嗤之以鼻,甚至闻风丧胆的“利己又损人害人”的类型;
这种人,往往会在混乱的环境中,堂而皇之地游走在黑与白之间,大胆猖狂,不把别人的生命当生命,无视别人的健康,无限地降低自己的底线,去攫取从别人的身上,剥夺来的巨大利益。
也就是所谓的“撬动杠杆”,还美其名曰: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短暂的辉煌过后,他们往往迎来的是被惩罚和失去自由的命运。
还有一类利己主义,是利己又利他,这是整个社会所推崇的;
如果说第一类人,是有贼心又有贼胆的人;
那么第二类就是有实力又清醒的“局外人”。
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写到:
“被压抑已久的个人主义,在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里突然兴起,……从一个人性压抑的时代来到了一个人性放荡的时代,……
很多人从前被一些文化糟粕所影响,被周围人错误的认知所迷惑,把不对的当成对的,把不利于自己的,当成利于自己的;
可是,被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险恶毒打过之后,他们就会明白,除了身体的伤痛,是切实让你难受的,其他的内耗,都只是你的价值观带给你的。
所以,想要获得潇洒自由,就必须要抛弃一些“窠臼”,活出自我。
活出自我,不是免费贡献自己的价值,不是所无谓的牺牲去成全集体,而是讲究明码标价,讲究互惠互利,互相成全;
就像战国时期的杨朱,倡导的是“贵己”之说;
他认为,不应该“拔一毛而利天下”;
因为如果拔你的头发,你不反抗,今后又要你付出更多怎么办;
今天他们可以拿道义要挟你,明天又可以用规矩来约束你;
杨朱认为,人不应该无条件地去付出,人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利益和价值;
不要被权力压迫,也不要被人奴役。
其实,人性也是这个理;
杨朱说的这些,不过是顺应人性的;
人性是自私的,但是文明的社会,健康的发展,就要求人能够克制骨子里的贪婪,避免个人的欲望太大太满,而吞噬掉集体的利益;
就需要普通的个人,不做一味的妥协服从,更不要轻易让别人不劳而获,不要让别人白占自己的便宜;
因为一旦别人得手了一次,就会想要第二次,直到自己的劳动价值,被轻贱被算计,被瓜分得所剩无几,然后才开始怨声载道,对这个内卷的世界忿忿不平。
那么为了避免自己稀里糊涂地,为他人作嫁衣裳,首先就要学会尊重自己,学会利己主义。
其实,利己和利他,并不矛盾,而且可以互相滋养;
你对别人提供了帮助,从别人那里收到对等的价值回报,再正常不过;
这个社会,越来越不欢迎老实人,也越来越不尊重“廉价的牺牲者”;
所以,请不要让别人踩着你的肉身,去达到他们“白嫖”的目的,请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
都在利己,谁能上岸?有实力的早就靠岸,低层次之间的相互利已就是一种变相内卷…
有中国人在的地方,信任这种感情根本不会存在。
要区分正常利己和精致利己,前者是正常的,后者是很不正常的,精致利己指的是过于利己而忽视了责任、义务和法律、道德。比如,一个人他明确地说,他的追求目标就是为了移民美国,这倒也没什么;但假如一个人善于表演,装得很爱国,并以此获得国家、单位、群众的信任和优待,结果他却利用这个资源去移民美国,这就是精致利己——说白了,就是你吃可以,但这么没吃相、不择手段、当别人是傻瓜,这可不行。
不能避世,只有寄生…
是说都是外国人链不断增加之下,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吗?
利己主义者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