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一群手持火把镰刀的农民,在王树声的带领下,朝着恶霸丁枕鱼的家浩浩荡荡地奔去。
丁家大院灯火通明,在灯光的映照下,那堆满粮食的粮仓显得格外刺眼。
王树声站在最前面,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愤怒。
众人冲进大院时,丁枕鱼惊恐地冲着王树声喊道:“快救救舅爷,这帮穷人鬼反了!”
王树声却气愤地回应:“我王树声搞革命,穷人就是我的兄弟姐妹!不要浪费子弹,我用刀砍!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对穷人不义,外孙今天给你革个命!”
农民们一拥而上,愤怒地将这个横行霸道的恶霸活捉,然后开始抢夺粮仓里的粮食,分给周围那些被压迫已久的人们。
丁枕鱼被揍得鼻青脸肿,农民们的脸上则满是仇恨与畅快。
这便是王树声革命路上的一个震撼开场,他向着那些欺压百姓的恶势力,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
1905年5月26日,王树声出生在一个世代经商的家庭。
然而,幼年时他就遭遇父母离世的悲痛,由祖母悉心照顾长大。
那时的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动荡之中,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到了极点。
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着残酷的剥削,百姓们生活在困苦之中,就像生活在无尽的黑暗里,看不到一丝曙光。
192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开始积极组织领导当地的反剥削运动。
他深知,像丁枕鱼这样的恶霸不除,百姓就永远无法真正翻身。
丁枕鱼,这个凭借家世在当地作威作福的人,强占新娘初夜权,欺凌农民,无恶不作。
而他与王树声的舅爷与外孙关系,并没有成为他作恶的保护伞。
1927年,王树声率领战士在麻城开展农民革命运动,与“还乡团”进行激烈对抗,同年黄麻起义爆发。
他在战斗中勇往直前,毫不畏惧。
然而,他的英勇也引来了敌人的仇视。
1928年5月,他的部队遭到偷袭,在逃亡途中,他敲响了周老太家的门。
深夜,周老太打开门,看到王树声狼狈的样子,远处还有枪声传来。
周老太赶忙将王树声藏进自家柜子后的墙夹缝中,自己则在房间内紧张地听着外面的动静。
周老太坐在床边,身体微微颤抖,眼睛紧紧盯着门口,她知道,一旦被敌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敌人正在村内疯狂地搜捕王树声。
他们挨家挨户地搜查,还拿着大喇叭大声呼喊:“谁能活捉到王树声,就奖励200大洋!”
村民们被集中在打谷场,一个个被绑成一排,敌人在周围走来走去,不断地威胁村民,可是村民们脸上满是愤怒和不屈,没有一个人愿意出卖王树声。
王树声在墙夹缝中听到外面的动静,心中不忍村民们因他而遭受苦难,想要出来,却被周老太阻拦。
周老太吩咐被藏起来的王树声躲好时说:“他们抓住你,定然是要审讯的,到时候发现抓错人了,顶多打一顿就放了,放心吧,没事的,你赶紧从后门跑。”
紧接着,周老太拖着自己的儿子政道,义愤填膺的跑到敌人面前:“王树声在这儿。”
敌人虽然知道王树声的名字,但是并没有见过真人,不过如今抓到人只想着赶紧交差。
没成想,周老太根本没有料到敌人的残酷,在政道一口咬定自己是王树声后,当晚就被折磨致死。
得知儿子死去的消息,周老太悲痛欲绝,王树声跪在救命恩人的脚下:
“娘,以后我就是你的儿子。”
在后续的岁月里,王树声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洗礼。
1930年,王树声率部参加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先后攻占金家寨、麻埠、独山、叶家集、东西鲜花岭,歼敌5000余人。
1931年的黄安战役中,他运用“围点打援”战术发起黄安战役,率部担任最艰巨的打援任务,先后击败敌三个师的援兵,此役共歼敌1.5万余人,活捉敌师长赵冠英,黄安县城获得解放。
1933年指挥所部参加了反“三路围攻”作战,粉碎了四川军阀田颂尧6万余人的疯狂进攻。
1936年,他带领军队西征,虽然在西征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挫折,如部队损失惨重,赤军西路军溃退时还遭遇劫匪,但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化解危机。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指挥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在太行军区成立、进入豫西战场等过程中,他不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建立抗日根据地,为抗击日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始终秉持着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不同的岗位上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声已是湖北军区副司令员,他歼灭大别山国民党残匪,稳定了当地的局势。
然而,他心中一直有一件事牵挂着,那就是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周老太。
1951年,王树声终于踏上了寻找周老太的路途。
他四处打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一开始,他以为周老太已经去世,心中满是悲痛与愧疚。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还是找到了周老太。
王树声匆匆跑到河边,看到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的老太太。
老太太身形瘦弱,站在河边显得孤独而又凄凉。
王树声止不住眼泪,哆嗦着叫了一声“娘”,然后飞奔过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周老太缓缓转身,眼睛虽然看不清,但听到声音后,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她摸着王树声的脸颊,两人的重逢充满了感动与温情。
王树声认周老太为母亲,他把周老太接到家中,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照顾她。
他让儿女们唤其为奶奶,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
直至周老太寿终正寝,他还将她送回老家安葬。
王树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感恩和孝顺,也体现了革命年代中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句古老的名言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王树声的行为。
他在革命中大义灭亲,展现出坚定的革命意志;又对救命恩人感恩图报,体现出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充满人性光辉的一生,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激励着后人不断传承和发扬这种伟大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