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谢谢你给我面子”,自信的孩子,都是这样养出来的

布谷妈妈 2025-02-18 19:23:59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在网上看到一件小事,看完有一点不适感。

7岁的小女孩尿床了,妈妈问她在哪里尿的,小女孩指了一块儿地方,妈妈嫌弃说了句:“嗯,味道有点重。”

这话一出口,大家开始哄笑,嘲笑女孩这么大还尿床。女孩很是窘迫,躲在妈妈身后。

可家人看到她的反应后,笑得更起劲了。

哥哥也开起了玩笑,说她尿床两次了。爸爸接着补刀,说如果尿九次,那才是“天长地久”。

小女孩眼睛里满是委屈,气得快要哭出来了。

家里人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孩子能有什么面子?

但其实,孩子从很小开始,就会发展“自尊”,也会从别人的眼光中,形成对自己的看法。

如果我们在养育孩子时,一直不给他“面子”,其实就是在打击他的自信,尤其是当着外人的面,对孩子伤害更大。

一:孩子的“面子”就是他的“自信”

《儿童心理学》一书指出,孩子的自信心能否建立,和他们从小是否能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密切相关。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被忽视、嘲笑或贬低,他们会逐渐失去自信,甚至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

如果父母总是拿孩子的缺点开玩笑,比如:

“你怎么又尿床了呀,真丢脸!”

“你看她多胖,真难看!”

“一天到晚邋里邋遢,真给我丢脸。”

这样的语气听多了,慢慢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差,把自己看成“不值得尊重”的人。

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这种心理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改变。

相反,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不管孩子如何,我们不会批判他,或者带有嘲笑的语气嘲讽他,而是耐心鼓励、不断引导。

那孩子,就会更有信心去面对挑战,不怕失败,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目标。

除此之外,给孩子面子,还能帮助他更好地融入社交圈。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研究,发现那些从小得到父母和老师尊重、支持的孩子,在成年后,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得更有自信,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自己的认同和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在家里得到尊重,他自然会在外面的世界里表现得更自信、更勇敢。

孩子会敢于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参与集体活动,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如何“给”孩子面子?

那在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能给孩子面子,让他有自尊、更自信呢?

①不随便贬低或嘲笑

尊重孩子的情感,给他们留面子,不嘲笑、不轻视,不仅能让孩子保持良好的自尊心,也能培养出更加自信的孩子。

比如,在孩子做错事时,我们可以这样说:“你做得不错,不过下次可以再注意一下。”而不是“你怎么这么笨啊,怎么总做错事?”

孩子会觉得,自己无论做得好还是不好,父母都在尊重他、理解他,这样的孩子,才更敢于去尝试新的事物和挑战。

②鼓励努力,而不是只看结果

很多家长一旦看到孩子考试没考好、表现不佳,就开始责备和批评,殊不知,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变得自卑,逐渐失去自信。

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扬孩子时,如果只关注他们的成绩,容易让孩子产生“我做得好是因为我聪明”,而这种思维模式其实是自信的“敌人”。

一旦孩子遇到挫折,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够聪明”,自信就会崩塌。

相反,如果我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过程,表扬他们的付出和坚持,比如“你今天努力复习了,已经进步很多了,下次再加油!”

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努力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而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正向的激励方式,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能让孩子学会在失败中寻找进步的空间,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③多让他自己做决定

很多父母在孩子身边,总是会习惯性地替孩子做决策,甚至干涉孩子的选择,觉得“我比孩子懂得多,我知道什么对他们最好”。

但其实,这样做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削弱了他们的自信心。

因为孩子的自信心,需要通过“独立性”的体验。

尤其是在孩子3岁以后,他们的独立性逐渐发展,他们需要在父母的支持下,做出一些属于自己的决策。

比如孩子想自己榨果汁,即便方法不对,我们也不要急着帮他做或者纠正,而是鼓励:“这个方法我还没试过,你可以先试,如果需要我帮忙,可以叫我。”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明白,无论结果如何,他都能自信地做出选择。

这样的独立决策过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能掌控事情,也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逐渐具备面对挑战和问题的勇气。

在生活中,我们不妨多给孩子一些面子,让他变得更自信。赶快行动起来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读书、带娃、写作,点击关注,育儿路上捡知识~

0 阅读:74
布谷妈妈

布谷妈妈

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