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在西安市民俗博物馆举行了以“扇舞清风”为主题的馆藏扇面展。这里展出了50多件精品扇面,题材多样,个性鲜明。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扇子,题诗作画,抒发情怀。既可随身把玩,也可赠送友人——
2023年2月12日中午,我和朋友参观西安市民俗博物馆。这里位于东岳庙内,西侧的两座厢房被改造成为临时展厅,定期将馆藏文物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展出。目前,正在举行的扇面展,按照扇面的不同内容,分为诗书咏志、山水寄情、花鸟娱心、容影随行四个单元。
1.诗书咏志
书法艺术简洁,诗歌内涵丰富。文人以扇面为载体,临摹旧帖,书写诗文,三真六草,笔走龙蛇。扇面书法比一般书法的创作更难,需要处理好扇骨与内容字数的关系,协调一致,整齐分布。
这里陈列着一件近代宋伯鲁书写的折扇,内容为元代赵孟頫创作的《纨扇赋》,通过对纨扇的综合描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宋伯鲁(1854—1932),字子钝,号芝田,陕西礼泉县人。清末民初时期大臣和书画家。
2.山水寄情
山水有大美,寄身其间,天地宽阔。因此,中国古代文人多崇尚自然,出现大量山水画题材作品。在扇面的方寸之中,也成为山水画家表达自己感受的精神家园,一把小小的折扇,能看到万里江山。
这里陈列着一把近代李问渠绘制的山水折扇。画面之中,风光无限,有一人拄着拐杖行走于山间。远处,群山连绵起伏;近处,苍松翠柏环绕。李问渠(1884—1964),又名李集,号苦李,江苏徐州人。民国时期著名的书画家和收藏家。
3.花鸟娱心
在中国绘画之中,以花卉、飞鸟、鱼虫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被称为“花鸟画”。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生命的关注,而且赋予它们一些道德、精神与人格等寓意,成为“托物言志”的理想对象。
这里陈列着一件民国时期袁琴孙绘制的花鸟折扇。一剪红梅,傲立雪中,不畏严寒,美丽绽放,表达了人们对梅花品格的赞美。袁琴孙(1902—1971),上海松江人,擅长于花鸟绘画。
4.容影随行
在中国古代绘画三大科之中,人物画比山水画和花鸟画出现早。它以人物形象为主体,记录人物生活的环境,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在扇面绘画之中,仕女画、罗汉画、民俗画等人物画题材争奇斗艳。
这里悬挂着一幅清代孙基瑞绘制的人物扇面。在装裱于框内的扇面中,可以看到许多人物形象,描绘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父亲坐在桌旁,母亲背着婴儿,带着一群孩子。孙基瑞(1866—?),字守伯,擅长于人物画。
相传,舜帝时期就有“五明扇”,使用于当时的仪仗活动之中。魏晋时期,书画开始融入扇面,逐渐成为文人喜欢的物品。春季,执扇以爱百花;夏季,执扇以消尘虑;秋季,执扇以悲落叶;冬季,执扇以怀冰雪。文人喜扇,四季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