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大将李牧为何能打得匈奴十几年不敢再来入侵?有何过人之处?

晴朗看文史 2025-01-28 22:28:35

战国四大名将,赵国占俩,一个是廉颇,另一个就是李牧了。

和廉颇相比,李牧的战绩主要体现在他与匈奴的交锋上。

匈奴是战国后期,特别是秦汉以后,北方少数民族中最大的一支,有“天之骄子”之称,战斗力不容小觑。

而李牧却能打得匈奴人十多年不敢南下,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1.

李牧是赵国北疆的“边防司令”,主要的职责就是防守匈奴。

匈奴人拥有高头大马,擅长骑射,对于中原步兵来说属于降维打击,李牧刚到边疆时也是十分头疼。

经过一番侦察调研后,李牧制定了这样的战略——防守为主,练兵为辅。

怎么防守呢?肯定得知己知彼,做好充分准备了。

李牧派出了大量的侦察兵,只要匈奴那边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会及时坚壁清野,把老百姓和牛羊粮食集中到城里。

等到匈奴兵临城下时,会发现一路抢不着吃,抢不着喝,攻城又巨难无比,除了空手而归,根本没什么别的招数。

匈奴人也气啊,有时候会在城门外破口大骂:“你们这些中原人,躲在城里算什么本事?有胆子出来单挑啊!”

李牧呢?无论匈奴怎么挑衅,一概视为耳旁风,等到匈奴人骂累了,嗓子骂哑了,再目送他们怏怏而去。

李牧的手下觉得窝囊,劝说李牧:“将军,士可杀不可辱啊,我们也有在天天练兵,为什么不能出城收拾这些匈奴兵,打他们一个闻风丧胆呢?”

李牧一瞪眼:“谁敢出战?直接砍了!不仅不能出战,就算外出侦察时碰到匈奴兵,也不许打!违令者斩! ”

李牧的手下面面相觑,都为自己摊上这么个领导而烦恼憋气。

匈奴人也看不上李牧,笑话他胆小如鼠,就会做缩头乌龟。

时间长了,赵王也听说李牧闭门不战的事情,对他很是失望,直接免职召回,派了其他人过去接替李牧的职务。

新来的将军吸收李牧的“教训”,积极备战,没多久就跟匈奴硬碰硬了几次。结果,不仅仗没打赢,士兵和物资也损耗了不少。

眼看着北疆就要失守,赵国危在旦夕,赵王只好向李牧道歉,重新起用他过去镇守。

2.

李牧回到北疆后,还是老一套:匈奴没来,抓紧时间练兵,搞农业生产,积累物资;

匈奴来了,就守好城门,不跟匈奴交手,但也绝不让匈奴人占到什么便宜。

一晃几年过去,匈奴人累疲了,每次过来都跟骑射演练似的,晃一圈就回去了,慢慢也不再报什么指望。

结果有一年,匈奴人突然发现城门外热热闹闹的,好多老百姓赶着牛羊吃草,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场面。

哇!此时不抢何时抢?匈奴人跟进了不要钱的超市似的,冲上来就开始四处搜刮东西。

李牧手下的士兵听到老百姓的呼救后,也有很多人冲上来跟匈奴人对战,可是寡不敌众,一交战就呼啦啦地散成了一片。

匈奴人以为赵兵都不堪一击,很快派了大部分过来攻城。

结果,之前怎么骂都不肯出战的李牧突然率军出城,他带着这几年通过精心操练训练出来的精兵强将,左右包抄,杀死了十余万匈奴骑兵,吓得匈奴单于十好几年不敢再过来骚扰赵境。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内陆军队与匈奴交战的第一次巨大胜利,李牧从此一战成名。

之后的李牧,在赵国与秦国的战争中屡建奇功,一向所向披靡的秦国士兵,每次见到李牧都会吃败仗。

连同样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的秦国名将王翦都打不过李牧,最后不得不使用反间计陷害李牧,才把李牧给撸了下去。

李收被赵王杀死后,秦国第二年就攻下了赵都邯郸,灭掉了赵国。

如果李牧在世的话,秦国的统一之路起码要再延后几年。

3.

作为赵国四大名将的其中一位,李牧打的仗虽然不多,但他的睿智、老练,以及长远布局的胸襟和胆识却深入人心。

时机不成熟时,他宁肯被对手和手下鄙视,被赵王猜忌,也绝不出征。

时机成熟时,他巧妙设伏,吸引强大的对手进入包围圈,然后一击即中,吓得对手多年不敢再来进犯,这样的魄力和毅力实在让人佩服。

只是很可惜,李牧所效力的是末期赵国,即使他再能干再英明,也很难挽救赵国的危局。

并且,由于他过于木秀于林,还成为了众矢之的,最终死于自己人之手,实在是可悲可叹啊!

0 阅读:4
晴朗看文史

晴朗看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