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读书会】《原则》桥水老板的早期经历自述

南宫读书会 2024-08-29 07:19:06

第230期

Hi~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南宫读书会,上期我们说完了一本哲学的书,这期我们再来看一下一本生活与投资的哲学书——《原则》。

作者是瑞·达利欧(Ray Dalio),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他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非常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26岁时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内创办了桥水。经过42年的发展,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财富》杂志)。他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于他独到的投资准则改变了基金业,美国CIO经理人杂志称其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三个部分,分别是作者的生平,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因为内容规划比较简单,我就不按照部分来进行记录,而是按照书中的顺序进行叙述。

作者出生于1949年,在长岛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长大。父亲是爵士乐手,母亲是家庭主妇。因为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所以作者也不喜欢上学。

作者年轻的时候正是20世纪60年代,那时美国国内普遍情绪是豪情万丈、鼓舞人心的,鼓励人们实现伟大和高尚的目标。

那些年,每个人都在谈论股市,因为股市很红火,人们都在赚钱。作者开始用赚到的钱炒股,他发现,自己买的股票越多,赚的钱就越多。这是一个很粗浅的策略,但他的钱也因此增加了两倍,从而让他觉得在股市里赚钱很容易,于是上瘾了。

作者开始阅读世界500强的年度报告,随着股市的不断攀升,随便买只股票看着它涨就是了。当时流行的认知是,股市肯定会不停地上涨,因为如何管理经济已经发展成了一门科学。

“成本平均策略”——每个月向股市投入金额基本相同的钱,不管这笔钱能买到多少股份——是当时大多数人采取的策略。

1966年,作者高中毕业,那一年股市依然一片繁荣,他赚着钱,享受美好生活,和最好的朋友一起玩。此时作者并不知道那一年就是股市的顶点,在那之后,几乎所有曾经对股市的认识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在1967-1979年,各种不良经济冲击导致资产价格出人意料地大幅下跌。不仅经济和市场变差,社会情绪也恶化了。经历这些让作者认识到,尽管几乎所有人都会估计未来和当下大同小异,但未来通常会和当下大相径庭。

那一年,作者相信股价最终会反弹,所以尽管股市走低,始终亏钱,还是在不停地买进,直到最终弄明白出了什么错,以及应该如何应对。

股价反应了人们的预期,所以当实际结果比预期好时,股价上涨;但实际结果比预期差时,股价下跌。而大多数人会因为近期的经验而产生偏见。

作者上大学时主修金融学,这让他可以从同学那里了解到关于大宗商品期货的知识,因为大宗商品交易保证金要求很低,这意味着作者可以利用手中有限的钱去投资。当时,股票期货、债券期货、货币期货还没有出现,只有像玉米、大豆、牛、猪肉等真正的大宗商品。

在1970年左右,作者注意到黄金在国际市场上升值。在那之前,像大多数人一样,作者并不关心汇率,但随着汇率事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里,他才开始了解到其他货币是和美元挂钩,而美元是和黄金挂钩。

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导致美元大跌。由于此前政府官员承诺不会让美元贬值,所以尼克松的发言让世界感到震惊。他精心组织话语,使其听起来像是他在采取行动支撑美元汇率,而事实是上他的行动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然而当作者第二天去交易大厅的时候,发现股市并没有下跌,而是上涨了4%。为了把事情弄明白,那个夏天剩下的时间里,他用心研究过去几次货币贬值,发现这些事情以前都发生过。这也让作者明白:“你最好弄明白其他时间、其他地点、其他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因为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就不知道这些事情会不会发生在你身上,而且一旦发生在你身上,你将不知道如何应对。”

拜金本位终结后政府大量印钞所赐,美国经济和股市一片繁荣,但作者对大宗商品交易更感兴趣,于是他就去申请大宗商品部门进行工作。

后来因为石油危机爆发,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股市也在1973年下跌。因为人们都是什么火追什么,不火不追,所以1973年之后,投资股票不再受欢迎,大宗商品交易流行起来。由于作者在大宗商品领域从业过和哈佛工商管理硕士的学历,成为了抢手货。当时公司老板让作者创立一个大宗商品部门,但因为当时行情不佳的股市让公司倒闭了。

作者在从事证券经济工作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账户交易,尽管赚钱的次数比赔钱的次数多得多,但现在他也只能回忆起那些失败的交易。

后来,作者在另外一家公司做起了期货对冲业务,由此也逐渐成为了谷物和牲畜交易市场的专家,因为这些交易缘故,他也需要经常出差。

因为在公司打了老板,作者被解雇了,但之前的同事们和老板都很了解他,所以出钱给他创办了桥水。

实际上作者在很早就已经创办过桥水,当时还是在大学,正好因为它还登记在册,所以就把它利用了起来。

作者一头扎进了牲畜、肉类、粮食和油料种子市场中,因为它们是有形的,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比较不容易出现扭曲。在此期间,作者了解了几乎一切能想到的,与市场有关的事情,比如:主要作物的计划种植面积与通常产量分别是多少;如何根据作物生产季节不同时段的降雨量估测产量;如何预测收成规模、运输成本,以及不同体重、不同饲养地点和不同增重率的牲畜的存栏量。

这些都是互动关系,如果知道了牛、鸡和猪的饲养数量是多少,它们吃多少谷物,它们的增重率是多少,就能预测有多少肉在何时上市出售,以及有多少谷物在何时被消费。

虽然这些早期模式很初级,但作者喜欢构建和改进它们,它们也是帮作者赚钱的好工具。从此以后,当作者观察任何市场时,不管是大宗商品、股票、债券还是外汇市场,都能发现并理解其中一些失衡之处,这些失衡是那些用传统方式定义供给和需求将其视为彼此相等的人察觉不到的。

在一次交易中,让作者赔了很多钱,同时也给客户带来了损失,这让作者明白没有任何东西是确定的:总是存在会给你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即使在看起来最安全的押注中也是如此,所以,你最好总是假设自己没有看到全部。

尽管赚钱很好,但拥有有意义的工作和人际关系要比赚钱好得多。20世纪70年代末,作者开始把对市场的观察通过电报发给客户,除了向客户提供这些观察和建议外,还开始通过代理他们的交易管理他们的风险敞口。

1950-1980年,市场大潮平稳涨落,债务、通胀率随之涨落,宏观市场波动幅度越来越大。

因为石油危机的爆发,让石油市场诞生了最早的石油期货合同,也给了作者交易的机会。

在一个石油俱乐部里,作者遇见了一位朋友,他们交流之后,塌陷这位朋友之前不断买入白银,现在看接近白银市场的顶点10美元。

因为当时这位朋友还在做石油交易,他的石油生产商担心美元贬值,于是继续买入并用白银作为对冲通胀的资产。而作者却选择退出。

到1980年初,银价已经上涨到接近50美元,虽然在银价上涨到10美元的过程中,作者赚了很多钱,但还是后悔自己错过了向50美元狂奔的银价。

最终在1980年3月,银价的暴跌开始了,一直跌到11美元以下。这也给了他的朋友毁灭性打击,同时美国的经济也下滑了。

在当时,作者只相信两种可能,要么通胀加速,要么通缩性的萧条,所以它同时持有黄金和债券。

最初,市场的变化对作者不利,但他知道在白银和其他领域的交易经验,相信自己只是提前行动了。没过多久,美联储的紧缩政策产生了毁灭性的结果,债券的收益开始走高。

1982年8月,墨西哥对其债务违约,作为对经济崩溃和债务违约的回应,美联储增加了货币供给,使得股市出现了创纪录的涨幅。

为了通过对冲规避最不利的可能性,作者开始买入黄金和国债期货,作为欧洲美元的对冲,但在经历了一段延迟期后,美国经济对美联储的努力做出了回应,一种无通胀的方式复兴,股市开始了一轮大牛市。

随着资金大举撤出那些借债国,回流美国,一切都变了。这使得美元升值,给美国经济造成了通缩压力,从而使美联储可以在不加剧通胀的情况下降息。

那段时间,作者损失的钱太多了,以至于付不起自己员工的工资,只能让他们一个个离开,最后只剩下自己。

这次的失败让作者明白:

1、过度自信,并放纵自己被情绪左右。

2、研究历史的价值。

3、把握市场的时机是多么困难。

为了避免再次犯错,作者也思考了一些方法:

1、找到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以便自己能够努力理解他们的推理。

2、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不能有明确的意见,不急于下结论。

3、逐步归纳永恒和普适的原则,对其进行测试,将其系统化。

4、通过平衡风险来保持较大的回报,并降低下行波动。

作者想要低风险高收益,在探索如何使之变得可能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在面对两个你都需要但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东西时,你需要耐心地做出选择。通过这种方式,你将摸索出尽最大可能让二者兼得。尽管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最终还是找到了一条鱼与熊掌兼得的道路,作者称之为“投资的圣杯”,这也正是桥水成功背后的秘密。

好了!本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期我们看到作者从最风光的时候,随着市场的变化走到了人生的低谷,下期我们就来看看这次的低谷给作者的人生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这里是南宫读书会,我是南宫敏羚,关注我,和我一起开启阅读之旅,每天进步10%吧!

0 阅读:4
南宫读书会

南宫读书会

欢迎加入南宫读书会,和我一起开启阅读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