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的,大多都是“刀子嘴,豆腐心”,说着最伤人的话,心里却比谁都期盼孩子过得好。
我们固执地认为,对孩子严厉点没什么,等她长大了自然会理解父母。哪怕有时会意识到,自己的言语会伤害孩子,也常安慰自己:我没有恶意,是为了孩子好!于是,狠话放了一遍又一遍,一次比一次扎心。
然而就像黄执中说的:中国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等着子女感激,而中国的孩子一辈子都在等着父母道歉。那些扎心的话,或许有可能刺激孩子努力,但它们造成的伤害亦无法预估。
《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提到:语言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媒介。一旦这种媒介被用错了方式,就会变成一把利剑,直插孩子要害。所以,有些话即使再生气,也不能随便对孩子说。
人民日报对此做了总结,选出了最伤孩子的8句话,建议做父母的都来看看,你是否经常将他们挂在嘴边?
笨蛋,没用的东西!经常听到身边父母说类似的话,多少有些恨铁不成钢。但你知道吗?孩子听到这句话,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带入“笨蛋”这个标签。
心理学有个“标签效应”,它说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相应的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简单地说,如果不想让孩子真的成为“笨蛋”,就不要频繁使用类似的词语,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并大声告诉孩子:你一点也不笨!
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当父母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其实是想表达:你要听我的话,这事我有经验。
但孩子的理解却是: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你看,孩子和家长完全不在同一频点,冲突必然会产生。
父母也很矛盾,我们一边要求孩子做个“听话”的好孩子,一边又期望孩子能有自己的主见,变得独立。天平的两端都想占据,多少有些过于贪心。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未来的路势必要有自己的价值观。所以人民日报才建议:尽可能给孩子一点空间,给孩子争辩的权力,才能锻炼他独立自主的能力。
我说不行就不行亲子关系中,孩子天然处于弱势,我们总告诉他:我说不行就不行!
实则只不过是仗着父母权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殊不知长时间的强压,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你有没有发现,你越不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反而干得越起劲。不让他看电视,就抓紧一切时间看;不让玩游戏,就见缝插针地玩;这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实不止孩子,大人何尝不是如此?
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别去想那只粉红色的大象”。参与者被要求不要去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但几乎没有人成功过。这意味着你越强调“不要”、“不行”,反而越容易激起大脑中的反抗。所以,当和孩子有了分歧时,与其强加干涉,不如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
我再也不管你了父母和孩子就是一场没有止境的“权力之争”。小时候孩子想学轮滑,父母觉得画画有意义;慢慢地孩子开始关注服饰搭配,父母认为在浪费时间;长大后,孩子想去外地上学,父母则觉得留在身边更方便……。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樊登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孩子,考上北大就自杀了。他在遗书中说:我已经替你们考上了北大,请你们不要再来烦我,不要把我的尸体运回去,我讨厌那个地方。
孩子不明白,父母为什么总要强迫他做不喜欢的事,并用威胁的方式来沟通,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
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这是父母最常用的奖励话术,我们特别擅长用一些物质奖励激发孩子的学习欲。
但心理学家罗伯特·亚尔克斯和约翰·多德森早就用实验证明:物质激励程度与人的表现呈“倒U型关系”。
当奖励在一个程度之前,物质的确可以促进孩子学习。但到达临界点后,孩子的“奖励阈值”会变得非常高,“过度激励”反而会阻碍孩子学习。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学习好”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父母完全没必要将奖励外引到其他物质上,否则最受伤害的就是孩子的内驱力。
没出息,以后捡破烂吧有多少孩子从小被教育:你再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去捡垃圾了。
先不说,学习不好的孩子,有多少真的去捡垃圾了。就说这种“羞辱式”教育是否真的能起到促进作用,着实让人怀疑。
儿童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孩子在被羞辱、被威胁后,可能暂时会被迫向现实妥协,但这种体验会降低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在内心更加排斥被强迫的行为。
家长本意是想让孩子好好学习,殊不知将“学习”与“捡垃圾”强相关的后果:只会让孩子将学习看作是苦差事,不但破坏了孩子的内驱力,更会让孩子对学习更加不感兴趣。
又做错了,真笨!“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是大部分家庭的真实写照。当父母最头疼的是,明明讲过好几遍,再做题还是错,所以辅导作业时说得最多的就是:怎么又做错了,真笨!
但你知道吗?日本著名脑科学家池谷裕二在《考试脑科学》一书中提到,记忆是影响孩子学习的关键因素,而记忆又与大脑中的海马体息息相关。当孩子处在高压之下,海马体就会罢工,这也就是为什么你越拍桌子,孩子越记不住。
教育是疏而不是堵,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孩子失去试错的机会,而是鼓励他失败后继续尝试。与其说“又做错了,真笨!”,不妨试试“你又排除了一种错误可能,再试试!”
都一样,你怎么就不如别人!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个无法超越的“别人家孩子”,大部分父母喜欢拿别人家优秀的孩子激励自家娃。他们坚信:都一样,怎么可能不如别人?
但真相却是,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孩子”。一味地用高标准要求孩子,只会让孩子变得“习得性无助”,反而促使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孩子们潜意识里会认为,反正自己怎么做,都样样不如人,再差又能怎样呢?
当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都是负面反馈时,就很容易变得不自信、胆小,最后拒绝再去尝试。
写在最后:父母总是低估自己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却高估孩子愈合伤口的能力。一项调查发现,大部分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大多都来自幼年时父母的言语伤害。
养育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有惩罚和责骂,但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上面这8句话的杀伤力,超过我们的想象。
如果你平时也常将其挂在嘴边,那么从现在开始,试着忘记他们。请记住:刀子嘴没有豆腐心,刀子嘴就是刀子心!
迪迪迪迪
大多数人生必经三个阶段1、接受父母的平凡2、接受自己的平凡3、接受后代平凡
切草哥
奉劝大家别信这些东西,多看看咱们先贤传下来典籍吧。
丁瑰宝
这篇文章夹带私货,不知道各位看出来没有。事实上教育孩子说难也不难,一言以蔽之“身教胜于言传”。就是说,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别去要求孩子做。
嘿嘿嘿嘿 回复 11-21 19:36
看出来了。半真半假,营销号。
用户12xxx79
中国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等着子女感激,这下的太武断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孩子,我是没有想着让我的子女感激我,只想让他幸福健康。只要他好,我做牛做马都乐意!
蝈蝈 回复 11-14 16:40
不能否认有这样的父母,六十年代之前得更多,以后随着父母文化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注重子女的感受,开始理解尊重孩子。
用户12xxx79 回复 蝈蝈 11-15 08:06
我也没有否认不存在这种父母,但是我,我的父母,我的奶奶爷爷,我吗外公外婆,还有我丈母娘一家,都不会这样[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我算是幸运的吗[鼓掌][鼓掌][鼓掌]
浅浅眠i
生什么孩子,自讨苦吃
苏家姑凉
“我跟你说过多少遍?笨死了”“当初就不该生你。”十二句最伤孩子的话,你说过几句?
简单快乐
评论里一些自认为做的很好的父母总是看不上好的教育方法,那你的孩子一辈子带着你的阴影!!
嘿嘿嘿嘿 回复 11-21 19:35
一说这话就知道你还是个孩子[得瑟]
chena
你和他说,以后做错事老板可不会惯着他。
无良小心人
专家,请问怎么教才能出清华北大?[得瑟]
撇婆娘 回复 12-01 09:54
告诉他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清华北大 是为你修的。然后 也就只有这句话 是清华北大 离他最近的时候。
Joker
古人用几千年的经验教育我们 棒下出孝子
游客
孩子不要看得太紧,你给他考虑的多,他自己考虑的就少,无微不至不是什么好事,如果孩子不是特别弱的那种,放养还是挺好的,最好是有底线但不拘束
用户12xxx92
山河明珠
爸妈做什么都是为了你好
海员
专家就是嘴上能
猪妈妈
呃,好像都说过,咋办
猪妈妈 回复 11-22 10:44
确实是心态问题,我家孩子属于学习不认真,成绩不好,干什么都漫不经心的那种,我就急得不行,再加上老师也说,更让我焦虑,哎!
tb5456528 回复 猪妈妈 11-22 23:49
去找孩子的优点加以培养,世界上不存在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人,另外,你换位思考,如果你整天被批评,不被表扬,你会好过吗?
GCclub
[得瑟]我孩子都不用教,啥都不用说,没做错事随便你,做错事了,她怎么做的,我就怎么对她来一遍。 反抗,很好,我就反问一句:你跟我讲道理还是拳头? 我还时刻说一句话:以后你打得过我了 ,我就不会再管你。 [得瑟]还时刻警告她,爸爸身体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好的,一个是坏的。 所有人都跟我一样,你也一样,当你把最坏的一面展示出来,那我好的那个受够了,就会变坏。
嗨哟你
只能说现在孩子 心里承受能力太差了
嘿嘿嘿嘿
这不是人民日报文章,是营销号的。全部是毒鸡汤。
用户76xxx93
看看那些成功人士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分享就知道… 大多数人小时候就被父母严格要求。按文章这种教育方法,小孩只会放飞自我…
嗨哟你
那你告诉我怎么说 如果说完了孩子不听话呢
青岛下雨了
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笑着哭] 鲁先生打的好,小流氓就该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