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是始于2015年的一个提法,包括珠江、中山、阳江和江门,简称”珠中江阳“。
但可惜的是,自2015年至今,这个提法并未变成可落地执行的规划。
相对于更远的阳江而言,作者认为,包括佛山、珠海、江门和中山四市在内的珠江西岸都市圈,是更为适合的叫法。
随着连接深圳和中山的跨海大桥通车,这四地到深圳的交通将更为便捷,珠江西岸与深圳互联互通,实现五地社会经济发展共赢,还有机会吗?
我们从1979年以来的各地经济规模,来寻找两岸五地发展的趋势。
数据显示,珠江西岸四市(珠海、中山、江门和佛山)的GDP总量之和,在2000年之前,是比深圳GDP高的。
这种情况,在2000年以后开始发生变化。2001年到2006年,深圳GDP略高于前述四市之和。
2007年到2010年,珠江西岸四地GDP之后,又超过了深圳。
2010年以后深圳再次超过珠江西岸四地,并在接下来的年份里,拉开了与四地的差距。
到2023年,珠江西岸四地GDP之和,仅有深圳GDP的73%左右。
要知道,在1979年,这组数据为19.6,即1979年,珠江西岸四地GDP之和,是深圳的19倍有余。
1990年,珠江西岸四地GDP之和,仍然是深圳的1.92倍,为何到了2000年,便快速下滑到与深圳相当的水平了呢?
这里的差异,有一部分原因,是与深圳快速发展的、具有极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产业有关。
另一方面的原因,与这四地的交通有关。
珠江西岸到东岸,需要跨越风急浪高的伶仃洋,对于缺少空中交通条件的珠江西岸城市而言,发展电子产业极为不便。
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倒是给这些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条件,可惜此时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完成了向深圳的转移。
或许,从深圳前海出发向西,跨过深中通道,仍然是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一条重要渠道:将研发基地和营销中心放在深圳,元器件集散地和生产工厂转移到土地更便宜的珠江西岸。
唯一让人担心的是,66元的过桥费,相对免费的南光、龙大高速而言,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佛山是珠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