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对外抗战胜利之后,新中国并没能立即被建立,而是再次经历了四年的对内解放战争。
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从早期的与共产党激情对战,到中期的负隅顽抗,再到后期的四处溃败逃散,只用了四年。
解放战争结束的速度说快不快,说慢也不慢。其实,若不是因为在东北的那一场关键战役的胜利,共产党很难扭转当时国民党虎霸东北的局面。
而蒋介石晚年回忆起当年解放战争的场景时,也时常对这一场战役懊悔不已,直言若不是自己的大意,没有把部队调到合适的位置,自己绝不会落到现在这种境地。
那么,这场关键到让蒋介石都一直后悔的战役究竟是哪一场呢?这场战役又对解放战争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转守为攻
1945年,是全国人民欢呼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年,可恨的侵略者终于被灰溜溜的赶出了中国。
可是这样欢呼的日子没过多久,整个中国再次陷入了战争的漩涡之中。一国不容两政,在内忧外患之际,国民党能够暂时刨除意见,与共产党合作,可是在没有共同的敌人时,国民党与共产党就注定了只能够有一个胜利者存在于中国。
于是,在短暂的沉寂一段时间后,解放战争一触即发。
在解放战争的前期,共产党的军队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在国民党强势的炮火压制下,共产党早期的策略只能以防守为主。
国民党早期的战争方式很直接,那就是火力碾压。事实也确实如此,国民党凭借自己接收的来自于美军的先进装备将共产党死死压制住了。
当时国民党预计在半年内将共产党给打败。但是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共产党的军队主动放弃了一些城市,再次步入了熟悉的农村,准备拉长战线,迂回作战。
在1945年到1947年之间,党中央领导解放军战士不断展开游击战,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国民党的兵力。
在前期最艰难的时段熬过去之后,党中央做出决定,开始转守为攻,要将解放地带推进到整个中国。
二.两军关键战役
而想要完成这一目标,东北就是解放军必须要拿下的地盘。但这并不是一个轻易的任务。
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就一直被国民党牢牢攥在手里,尽管东北军的少帅张学良为了统一民族战线,顶着东北军被解散的结果威逼蒋介石与共产党达成合作。但是国民党在东北的影响力仍旧根深蒂固。
而国民党也将东北看得十分紧,在蒋介石看来,要是失去了东北,他的国民党那个就相当于折去了双翅的雄鹰。毕竟东北不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自然资源,都是中国其余的地区不能够比拟的。
因此,当解放军挥兵北上的时候,蒋介石立即将自己的所有精锐部队聚集在东北,势必要守住东北,并给解放军一个重创。
于是,辽沈战役,这一决定中华民族未来百年,千年的走向的战役就开始了。
若是以解放战争刚开始那段时期的国民党的力量来看,共产党是绝对不敌的。但是经过共产党两年的迂回游击作战,国民党的力量已经被消去了大半。
因此,在东北战场上,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军队力量是五五开的。
而蒋介石急于求成,他迫切的希望国民党军队能够直接剿灭解放军,因此,不断的召集自己的军队,一批又一批的将其送入了东北的战场。
解放军在党中央的指挥下,集结部队率先朝锦州展开了猛烈的攻势。猝不及防的进攻国民党根本无力抵抗,于是很快锦州被解放了。
成功打响第一枪的解放军士气大增,而国民党内部则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声音,蒋介石知道若是不打压解放军的士气,那么在对战之中绝对会落于下风。于是,蒋介石准备背水一战,除却必要的留守部队之外,蒋介石将国民党的所有精锐士兵全部调入东北,准备在东北与解放军一决高下。
但蒋介石的打算早已经被党中央所预判,为了不让蒋介石的大部队成功汇合,解放军在通往东北的必经之路上进行了伏击。
至此,只有沈阳一城还在多方包围下苦苦支撑。
三.注定的失败之局
而蒋介石在面对这种局面时,清楚的知道大局已定。国民党的部队在这场战役之中十不存三,仅剩的军队再对上解放军那无疑于是以卵击石。
到辽沈战役结束那一刻,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地位彻底完成了对调,国民党昔日的辉煌被解放军彻底击碎,蒋介石只能带着身边的亲信,仓皇的逃亡台湾,以求留存最后的体面。
而在事后对这场战役进行复盘时,蒋介石很快就想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得如此之快,那就是在这场战役中,蒋介石了解放军,短视了党中央的领导能力。
在辽沈战役中,双方都拿出了不死不休的架势。对于这样的战役,对于共产党这样的对手,蒋介石本应该慎重以待。
可是蒋介石却对国民党有着盲目的自信,在他看来,国民党部队凭借数量优势,是能够碾压解放军的。
可,事与愿违,如果在东北战场初次受挫的时候,蒋介石就能够全面的观看战场,那么就肯定会发现,共产党已经在各个交通要点设下埋伏,就为了阻击国民党的精锐部队。
与其死守东北,倒不如舍弃东北以谋取最大限度的保全实力,这样一来,还能够留取再战之力。
可惜,就算事后想明白了这一点,那也于事无补,败局已定,时间永远无法被逆转。蒋介石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在自己的晚年生活里不断懊悔。
#近代史#\u0002#我在岛屿读书#\u0002#近代史故事#\u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