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能够各方面都优秀,最终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能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而这些美好的期待,是需要我们家长一天天的陪伴,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孩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下,会成为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更会有父母教育下留下的痕迹和影子。
然而教育孩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自从孩子进入小学开始,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就开始陷入紧张,特别是家长给孩子辅导作业时,亲子关系更是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也因此有不少家长被气得当场晕倒,送到医院,也有家长对孩子大吼,更有家长忍不住对孩子动手。
其实,这些只能说明家长在亲子关系中的修炼还不够,因为大部分家庭都会经历这样的情景,但是有的家长却能通过自我调节“忍”住很多负面的语言和行为,正是因为家长的“忍”,最后成就了孩子的优秀。
有下面4件事,家长越能“忍”,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更出色,更加自信,长大后也才能够更加优秀。家长可以对照下,自己在平时教育孩子时,这些事情自己是否“忍”住了。
第一件事:忍住不对孩子发脾气,忍住不大吼孩子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失去耐心,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回忆下,孩子看到父母暴躁的模样,看到父母对自己说难听的话时,孩子是什么表情和反映?
对于幼儿来说,当孩子看到父母对自己大吼发脾气时,他们会受到惊吓,因为他们不明白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为什么突然对自己这样,感觉像变了一陌生人,这时的孩子就像受到惊吓的小兔子一样,很无措,想要去抱爸爸妈妈,但是却又不敢。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妈妈带孩子烦躁时,前几天一个朋友还说,她带3岁多的儿子时,因为实在失去了耐心,但是就对儿子一顿吼,当时把儿子吓得坐那也不敢动,过了一会才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而对于家有学生的家长来说,这样的情况就更为常见了,有不少家长说到辅导孩子作业时,自己就经常被孩子气得发狂,自己一再忍耐,但是最后忍无可忍,抓着孩子的作业本就扔了,然后对孩子大发雷霆。
特别是家有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的家长,对此更是深有感触,这是因为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期,也是进入小学后的一个过渡适应期,孩子做作业容易磨蹭,容易对家长有依赖性,这个过程会把家长折腾得无可奈何。
在网上看到一个妈妈说,她女儿小学一年级,每天写作业都要写几个小时,其实也就半个小时的作业量,但是孩子就是不能专心写,一会去洗手间,一会喝水,一会喊妈,总之就是拖延,每天晚上给女儿辅导作业的时间,就是她最煎熬的时间,每次都是女儿哭着把作业写完,她在旁边吼得喉咙疼。
其实,家长这样吼叫,发脾气,也只是释放了自己的情绪而已,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脾气会变得更加暴躁,也更加容易发脾气,变得没有耐心。
因为家长的坏情绪和坏脾气在影响着改变着孩子,孩子就会从父母身上学习这些,恶性循环,孩子学习失去耐心,条件反射不愿意写作业。
如果家长能够和孩子提前制定一些写作业的规则,能够从一开始就养成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有合理的奖惩方法,孩子完全可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即使偶尔家长失去耐心,可以平心静气离开一会,忍住自己的坏脾气,只有在良好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性格才会平和,才有安全感,心中才会有爱,长大后也能更好地爱自己和爱别人。
第二件事:忍住不包办,不对孩子过度保护在爸爸妈妈眼中,孩子再大始终都是孩子,所以总担心孩子在外面受欺负,觉得孩子太小,做事情太慢做不好,所以总想什么事情都代办了,总觉得这样是爱孩子,是为孩子好。
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习惯了给孩子喂饭吃,当孩子三四岁时,如果家长还喂孩子吃饭,给孩子穿衣服,孩子就会很享受这种饭开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就会越来越不想自己做。
有的家庭,孩子上小学了,书包也不放心孩子自己收拾,家长还要包办,唯恐孩子忘记带东西了,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对家长有一种依赖性。
甚至有一些家庭,孩子十几岁了,还不让孩子做家务,而家长忽略了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诸如此类的事情,在生活中有很多,孩子想自己做,但是父母为了节省时间,总是替孩子包办代替,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好,岂不知,这是家长在剥夺孩子的独立成长权利。
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什么事情都代办,就会逐渐把孩子培养成为“巨婴”,孩子不但不会感恩父母的付出,甚至会怪父母剥夺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权利。
看到一个网友说,她从小就是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下成长的,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和同学比,似乎什么都不会,自己显得很另类,为此她感觉到自卑,并因此埋怨父母。
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就缺乏独立能力,将来孩子总要走向社会,要独自去面对一切,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受到打击,有的孩子甚至因此变得郁郁寡欢。
而那些从小就得到充分历练的孩子,得到父母的尊重,自理能力强,独立能力强的孩子,就会变得更自信,遇到事情也能够很好地解决。
所以,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就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尝试去探索,去试错、去成长,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的锻炼,长大后才能更加优秀。
第三件:忍住“控制欲”,忍住不插手“我都是为你好”,这是很多家长喜欢对孩子说的话,并且因此喜欢插手孩子的各种事情,名义上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想让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自己的可控范围内。
因此,有的家长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比如孩子吃饭的姿势,孩子和谁玩,孩子看什么书,孩子穿什么衣服等,家长全部都要包办。
去一个朋友家玩时,这个朋友对孩子就是如此,孩子吃饭时候,不允许孩子发出来一点声音,孩子坐姿也严格要求,孩子吃饭饭量严格控制,不让孩子吃一点零食,孩子眼巴巴看着别的孩子吃。
结果这个孩子在外面都是小心翼翼的,唯恐自己哪里做错了被妈妈吵,让妈妈发脾气。
家长的很多做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变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并且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生活自主能力。
孩子到了两三岁,我们就应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放手让孩子做,这样孩子才不会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遇到事情时候才敢于去独自面对,敢于去挑战和尝试。
这样孩子长大后才会更有主见,也会更加自律,将来离开父母走向社会时,也才更有担当和敢于拼搏。
结语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都对孩子百般呵护,在孩子蹒跚学步时,唯恐孩子磕着碰着,在孩子入园时,担心孩子不适应受委屈,孩子到了入学年龄,担心孩子受欺负,被排挤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想对孩子过度保护,想帮助孩子做一些事情,让孩子少受委屈,少走弯路,我们爱孩子,但是却忍受不了孩子不听话,忍受不了孩子做事磨蹭,会不停催促孩子。
其实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磨灭了孩子的很多成长机会,剥夺了孩子锻炼独立的能力,让孩子少了创造力和自主性。
卢梭曾说:“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所以,如果我们真爱孩子,就要“忍”住上面的3三件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变得更自信,将来也才能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