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往事系列|形意拳巨匠,中央国术馆形意拳教授黄柏年

京京聊太极 2025-02-15 21:04:51

黄柏年是形意拳巨匠。当今挂国术馆学员之名演练形意拳者,多为其传授。其子以形意拳实战闻名。曾在国考中击败江西五百钱大师。

黄柏年,字介梓,河北省任丘市美州镇三铺, 幼 年 黄 柏 年 屏 弱 多病 , 后读 《天行健》一书,书中“ 自强不息” 的思想给了他启迪,遂决心练好武 术, 健身强体。

开始 , 柏年从师于大苟各庄少林名师高士平,几年之 后 , 他的少林拳术 已初步显现出刚 柔 相 济 、 变 招 自如 、 动 作 迅 猛 之 特 点 , 成为高士平的得意弟子 。

光绪二十一年,河北著名形意拳家,有“ 单刀李” 称誉的李存义来到莫州, 在莫州设义友镖局。 李系河北省深县南小营村人, 据考,形意拳在河北的第一个传人是李洛能,李洛能传深县郭云深、 刘奇兰及河间刘晓兰等, 刘奇兰传李存义,所以说, 李存义是形意拳的嫡传弟子。黄柏年跟随李存义学艺, 主攻形意,八卦。

在李先生的严格要求、细心指导下勒学苦练,二十余个不平凡的春夏秋冬,他夏练三伏,冬练 三九,风雨晦晴,无时或缺,从而尽得李存义先生之衣钵真传。

他的形意拳法,形神兼备,内外合一 动作清晰,精神饱满力沉劲整,刚柔用; 步稳身正,气势贯通。

他的八卦掌,动作迅猛,步法轻盈,变化莫测。

他把形意和八卦结合起来,取二者之长,创造了形意八卦掌。

此外,他的枪剑刀棍也有独到之处。

1916年,柏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应聘到黄振魁旅部(驻防上海)任武术教官。那时由于旧军队中已使用现代武器,许多军人便轻视起武术来。

一日,柏年正在操场中教士兵练习马步,一个青年军官走过来,手中掂量着手枪,对柏年说:“现在都用这玩艺了,你这一套还有用吗?”柏年应曰:“远了难说,近了就可用上。”那人问道:“多远能用上?”柏年答曰;“百步之内。”“嗬,瞎吹牛,不见得吧。”那军官斜着眼.言语之中有讥讽之意。柏年见此人如此轻视武术,决心让这人见识一下,也借此机会教育一下其他人。

于是,柏年和对方订立了协议,协议规定;二入相距百步,青年军官可以拔枪射击,同时柏年则可以冲到军官面前,双方死伤勿论。因为这个协议生死攸关,所以当时在场的人都很紧张。

当证人喊一、二、三开始之后,柏年利用自己练就的轻功,急行如风,眨眼之间来到那青年军官面前,那军官只开了一枪,还未来得及打第二枪.柏年已转至其身后,对方急转身,此时柏年迎面掌到,那人退时.柏年出腿横扫,对方仰面倒下,枪也摔出几丈远,在场的士兵们喝起彩来,那青年军官羞愧认输。

“百步夺枪”的事迹在武术界传播开来,柏年因此获得了“飞掌黄”的美称。

通过这件事,许多人扭转了轻视武术的观念。

柏年技艺高超,在旧军队中赢得了赞誉,但是,当时列强在中国土地上飞扬跋扈。军阀混战,无心,御外,柏年感到在旧军队任职无益于国家和百姓,要想振兴中华民族,摘掉中国人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必须唤起民众意识,倡导民众武术,于是他毅然离开军界。

1928年,柏年应聘任上海“尚武进德会”教务股主任。1931年,应中央国术馆长张之江先生之聘,到中央国术馆任教,教授刺枪、形意拳和八卦掌,当时许多武术精英汇于南京,师从柏年,其中,有在解放后任中国武协副主席、文武双全的张文广,有云南省武协副主席、被誉“马前三刀”的何福生,有北京师院教授杨绍虞,有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李锡恩等等。在此期间,柏年注重理论研究,先后出版了《拳械教范》、《形意八卦掌》、《龙形八卦掌》、《师友渊源》、《录剑术》等著作,这些著作至今仍被视为中华武术著作中的精品。

1950年,69岁高龄的黄柏年由重庆回到家乡莫州镇。在家乡生活的最后几年中,每日闻鸡起舞,习武不断,人在暮年,但功力不减。有人曾在清晨见他攀跃莫州古城墙,上下几十次,如走平川;曾有一群后生要和他“学”几招,要试一试柏年武艺如何,柏年静坐地上,徒手以待,七、八个小伙子或空拳,或手执木棒,进攻柏年,就是近前不得;许多人曾见他在暴雨过后,纵身一跃,跃过宽近两丈的莫州大街。

这些故事,显示出一个武术家深厚的功底。

黄柏年先生已逝世整四十年了。现在,我们把这些材料编撰成文,在看了这些事迹后,相信人们会对黄先生有一个中肯的评价,相信人们会从他的事迹中,品味感悟出什么来。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0 阅读:1
京京聊太极

京京聊太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