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力壮的西楚霸王项羽,究竟错失了多少称霸天下的好机会?

晴朗看文史 2025-01-21 22:30:34

楚汉争霸,虽然笑到最后的是刘邦,但是项羽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却远远超越了刘邦。

人们喜爱项羽,不仅因为他个性爽直、用情专一,武力值爆棚,更因为他一直到死,都还是一个热血少年,颇具悲剧美学的色彩。

但是话说回来,在项羽的人生路上,其实拥有很多次一统天下的机会,只是他非常肆意地一次次挥霍掉了这些机会。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西楚霸王项羽,究竟错失了多少机会,最终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的。

1.

项羽出生于楚国宗室项家,这个家族世世代代英杰辈出,在楚国历史上声名显赫。

比如项羽的祖父,就是在秦灭六国时,给了秦军最沉重打击的楚国名将项燕。

虽然项燕在抗秦的最后一战中壮烈殉国,但也让秦国损失惨重,所以深得六国遗民的敬重。

就连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还要借着项燕的名义,打着“楚”的旗号来招兵买马,项家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除了家族给到的名声和底气,在项羽的成长过程中,也得到了叔叔项梁的用心培养。

武功、书法、兵法,项羽都曾经系统地学习过,只是项羽最感兴趣的是武功,所以练就了天生神力。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资治通鉴》

随着抗秦行动逐渐形成燎原之势,项家也展开了行动。公元前209年9月,项羽叔父项梁杀死江南会稽太守殷通,占据了江南大地。

24岁的项羽,跟着叔叔南征北战,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巨鹿之战,便是他的成名大作。

当时,由于项家的精锐大多在定陶之战中死伤殆尽,项羽的手上,仅有一支五万多人的“菜鸟”军队。

而对面的秦军,是由名将章邯率领的身经百战,且数倍于项羽的秦朝最精锐的虎师。

为了战胜秦军,战前,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只带3天的粮食,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

这当然是一项很有用的战术,士兵们知道没有退路,个个以一当十,喊杀声惊天动地,结果不仅打败了秦军,还把援救巨鹿的各路诸侯国给吓到了。

据说,诸侯国的将领们投降项羽的时候,集体跪着前行,连头都不敢抬。

与此同时,秦军大将章邯因为败给了项羽,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时秦国的朝政由奸佞之臣赵高把持,章邯如果打不赢项羽,会被赵高借机赐死。赢了的话会被赵高忌惮,同样难逃一死。

考虑再三后,章邯决定放弃挣扎,带着20万大军投降了项羽。巨鹿之战以项羽的大获全胜告终。

虽然此时的刘邦趁着项羽应对巨鹿之战而捡了便宜,攻克了咸阳,但是此时更受百姓拥戴的,是实力更加雄厚,且击灭了秦军主力的项羽。

说项羽是此时中国的主人,丝毫不为过。

但也就是从这时起,项羽开始肆意挥霍起自己的机会来。

2.

项羽挥霍掉的第一个机会,是杀降。

面对章邯投降后白白到手的20万秦兵,项羽眉头都没皱一下,直接说:“这些士兵不是我亲自带出来的,恐怕不忠诚。而且带着他们还得管饭,费粮草,杀了吧。”

就这样,20万士兵被连夜坑杀。

这种做法,让项羽得罪了关中到巴蜀的老百姓。因为这20万大军,不是秦国土生土长的精锐士兵,而是从六国征发来的囚徒和民工。

每一个士兵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家庭。百姓可以接受亲人在战场上战死,却不能容忍投降后被害死。

项羽的冷漠和残忍,让他失尽了民心。

项羽挥霍掉的第二个机会,是对刘邦的处理。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一边将楚怀王尊为“义帝”,一边大封诸侯。这本是为了利用六国宗族内部的矛盾来削弱各方势力,从而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但他对刘邦处理却极为失策。

他把刘邦分到了蜀地,蜀地尽管偏僻,却是秦国的粮储基地。而且经过李冰的都江堰工程后,早已变成“天府之国”。

这种处理方式,无异于“放虎归山”。

项羽挥霍掉的第三个机会,是屠城。

攻入秦国都城咸阳后,项羽纵容士兵大肆屠戮百姓,杀死了秦王子婴,烧光了秦王宫,把好好的咸阳城祸祸成了空城。

彭城之战中,项羽在打下齐国后,面对无辜的降卒,选择全部坑杀。他还下令将掳掠的男女老幼全部迁往北海,途中百姓死伤无数,结果本来已经投降的齐人又反了。

如此随心所欲,视人命如草芥的所谓“霸王”,支持率能不直线下滑吗?

项羽挥霍掉的第四个机会,是对人才的漠视。

韩信曾经评价项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意思是说,项羽见到手下生病,还会给分食物,看到手下立功,却舍不得奖赏。

将士们拼死拼活冲锋陷阵,到头来不仅没有得到封赏和鼓励,还时时刻刻遭受猜忌,试问谁能忍得下去?

几年间,项羽的队伍人才凋零,韩信、陈平走了,田荣、陈余反了,就连亲信吕马童也跳槽了。大好的局面,被搞得一塌糊涂。

项羽挥霍掉的第五个机会,是宁死也不回江东。

公元前202年,项羽与刘邦打响了垓下之战。当时项羽的手下有10万人,韩信有30万人。

虽说韩信在兵力上占着上风,但以项羽的剽悍勇猛,汉军想打赢也没那么容易。

只是韩信终归还是技高一筹,他使出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招数,搞得楚军个个思乡心切,无心恋战。项羽在绝望之下,带了800名精锐骑兵突围南逃。

在汉军的追击下,项羽越跑人越少,最后只剩下28个骑兵。走投无路之下,项羽拒绝了船夫载他过江东的好意,在乌江边自刎,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表面上看,项羽死得极为悲壮,颇有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势,但他其实错失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机会。

楚汉之争受损严重的不只是楚军,汉军同样也元气大伤,根本无力继续打下去了。

如果项羽回到受战争破坏不大的江东五郡的话,即使不跟刘邦决斗,也是完全可以割据江东自立的。

只是这样的机会,他并不想去把握。

3.

项羽会输,不是因为老天爷不帮他,而是他太过自由随性一根筋,结果一步步把路给走窄了。

项羽这样的人,可能是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好领导。

做天下之主,智商可以不超群,但一定要有远见,有格局,要能屈能伸,忍辱负重,沉得住气。

而这偏偏是项羽所缺失的,所以他走到最后的结局,并不意外,也并不可惜。

性格决定命运,放到古今中外皆是真理。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0 阅读:11
晴朗看文史

晴朗看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