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能不能做好,很多时候,要看信息的获取,以及如何处理。
职场上的信息,是一种生产资料。
大概不会有人否认它有用,但到底多有用,怎么用,那就见仁见智了。成百上千吨的实物,比如钢材木材,放在那里,我们肉眼可见。有形有体,有重量,也占空间。哪怕一些工业制造业用到的原料是气体,尽管肉眼不能看见,但依然可以用仪器探知它们的存在,测明他们的存量。
和这些形态及存在方式各异,看得到,摸得着,能够感知得到的物料相比,信息这种生产资料更加微妙:
看似比较虚,实际却很实。
信息影响认知,认知影响行动。
且不说与信息直接相关的行业和工作。我们就说说那些,一般不直接产出信息,也不直接销售信息的行业,比如制造业,服务业等。我们身在其中,都能感受到,因为信息差,而带来认知的差距,继而影响我们做决定,以及后续的行动。
特别是从事业务工作的职场人,更加深有体会。很多时候,业务人和业务人的差距,真的不在乎你的家底有多少资源,也不在乎你这个人台头多高,为人怎么样。——这里没有否认这些因素的意思。只不过,能够进入同台竞技,比拼的就是当下那个点的反应。你能获取到某个信息,哪怕只比别人早一步,你就多了一个机会,先摘到果实。往往就因为一个信息差,事情就成了。
信息重要,合理使用更重要。
今时今日,只要不是特别高要求,一般工作上的信息获取,没那么困难。面对漫天飞舞的海量内容,我们要做的是筛选,从中获取对我们自己有用的信息。除掉干扰,筛选并聚焦工作相关。让这些原材料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被动地,变成信息垃圾堆场。
如何高效使用这些原材料?
理想的办法,当然是拿到所有的,然后设定筛选条件,从中挑选。但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我们不得不承认:
每个人获取的信息,无论数量多么巨大,和真正的无限相比,都只是有限。
无论是哪个实体或个人,即使有所谓的大数据,也是极其有限。坦白说,个人的数据库,很难积累出真正的大数据。我们能够获得的,不过是方方面面的综合。就拿我们自己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来说,这个领域里,我们有获取大数据的能力吗?可能性比较小。谁也不敢说,对某件事,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所有的信息量。
同时,也不是说,获得的信息越多越好。我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是有限的。过多的,冗余的信息量,只会白白占据我们的资源,无法带来相匹配的产出。
另一方面,就决策而言,并不需要全部的数据,或所谓的大数据。
决策的前提,在于自己的判断体系。无论是否意识到,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判断体系。做出判断,需要必要的参数。只要拿到这些参数相关的信息,我们就能以此决策,进而行动。尽管,在结果出来之前,任何决策都存在风险。但基于自己的判断体系,所得出的结论,通常能够达到自洽,其中也包括了风险承担。
职场人不但要承认信息生产资料的重要性,也要付诸于行动。建立自己的工具和体系,获取必要信息,达成有效产出。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