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结拜为兄弟,建国后:一人是铁匠,一人是农民,一人是主席

白虎谈娱 2023-03-16 14:36:09

“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有困难,有要求,可随时告诉我,想办法给你们解决。”

这是毛主席对朱其升以及彭友胜的承诺。

毛主席作为国家领袖,承诺无比珍贵,是为何会许下这样的承诺,朱其升以及彭友胜又是何许人也呢?

前往北京,极为激动

朱其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铁匠,而彭友胜是一位极为平凡的农民,其之所以能够得到主席的承诺,是因为三人是结拜兄弟,一起参加过革命运动,后期因为种种原因断绝音信。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其升才知道新中国的主席就是自己的结拜兄弟—毛润之。

虽然三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但是三人之间的情感并没有任何变化。

1952年,朱其升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信,信中写道:

“来信收到,甚为高兴,寄上人民币二百万元(旧币,即现在的二百元面值)聊佐小贸资本,彭友胜尚在人间,曾有信来,知注附告。”

接到毛主席的来信后,朱其升第一时间准备前往北京,见一见多日未见的弟弟。

1952年10月的时候,朱其升利用毛主席随信寄来的钱作为盘缠,拿着毛主席亲笔写的信,从汉口出发前往北京,在前往北京的路上,朱其升并未欣赏周边的环境,一直惴惴不安。

虽然朱其升极为信任毛主席,但是其也非常担心,自己的出现给毛主席丢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铁匠,而毛主席则是一国领袖。

当然其也非常憧憬北京,其前往北京的时候,已经61岁了,在此之前其并未前往过北京,根本不知道首都的面貌。

“见面怎么说呢?他如今当了国家主席,是过去的皇帝,还认得自己这个平民百姓吗?

北京这么大的衙门,是昔日的皇宫,我这身打扮能进得去吗?”这是朱其升当时内心的独白。

当时的交通并没有如今如此快捷,在火车上的这几天朱其升每天都在想着应该如何面对毛主席。

在忐忑之中朱其升很快就到达了北京,到达北京之后,朱其升并不知道毛主席的住所,他只能四处打听。

“毛主席住在什么地方?”

经过两天的打听,朱其升终于知道了毛主席的住所。

得知毛主席的住所之后,朱其升第一时间赶赴中南海。

然而当天朱其升并未见到毛主席,其到达中南海的侧门后被警卫员一番询问,讲述了与毛主席关系并拿出了毛主席亲笔写的信后,警卫员才允许其进入。

但是因为毛主席的工作太忙,朱其升被带入了一间房子内休息,直到第三天下午,朱其升才见到了毛主席。

看到朱其升之后,毛主席极为高兴,“我们见面太晚了,去年春天的时候,彭友胜曾写来信,我也给他写过信。”

看着面前的朱其升,毛主席极为兴奋,“你怎么早不写信给我,接到信后应该早一点来,我多么想见见旧时的朋友。”

随后带着朱其升进入了书房。

看到书房上的书后,朱其升极为感慨:“主席,你还是那样喜欢书。”

“不要叫主席,叫我润之,或者是毛泽东。”毛主席纠正道。

对于毛主席而言,朱其升一直就是自己的哥哥,其对着自己叫主席,让二人之间有一种距离感,毛主席非常不喜欢这种距离感,因此不愿让其称自己为主席。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俱兴,我工作很忙,只得抽一点时间读书,不像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读书的机会非常多。”

毛主席再次回忆起之前的那段时光。

见到朱其升后,毛主席极为感慨,拉着他说了很多关于之前的事情,随后毛主席热情款待了朱其升。

前往北京之前,朱其升本想见到毛主席之后就离开的。

但是毛主席想要尽尽地主之谊,在毛主席的提议之下,朱其升参观了北京的名胜古迹。

玩了7天之后,毛主席叫人通知朱其升晚上7点钟前往他的办公室。

朱其升按时前往毛主席的办公室,看到朱其升后,毛主席的一扫而空,随即跟他话起家常来,毛主席笑着问道:“这几天,玩得痛快吗?今天,我找你来,是要你谈谈大冶和武汉的情况,谈谈群众的要求。”

听到主席的话后,朱其升将自己知道的情况全部告知了主席,与朱其升畅聊一番之后,毛主席极为高兴。

朱其升在北京住了一个月以后,就向毛主席辞行,毛主席一再挽留无果后,让人给了500万元人民币的路费(旧币,即现在的五百元面值),当时朱其升执意不肯收。

面对拒绝的朱其升,毛主席只好再三劝道:“这是我的稿费,是我以个人名义送给你的,决不是慷国家之慨。”

看到毛主席坚定的态度之后,朱其升收下了毛主席给予的路费。

进入军营,结识主席

朱其升与毛主席之间情感之所以如此深厚,正是因为其一起走过艰难的岁月,朱其升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庭贫苦的原因,在朱其升12岁的时候,就进入了一家铁铺做学徒工。

在贫苦的年代,做学徒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做很多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基本上没有人权,可以随意被师傅打骂。

因此除了一些极为贫穷的家庭,基本上不会将孩子送去做学徒工。

当时朱其升与师傅达成的协定就是要在师傅那里打满3年工,在这3年的时间内,其没有一分收入,当然其吃住是由师傅提供的。

即便条件极为苛刻,朱其升依然选择留在铁铺,毕竟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起先温饱问题确实能够解决,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909年的时候,湖南大部分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当时人民的生活极为艰苦。

作为学徒工的朱其升自然难以解决温饱问题。那段时光,朱其升多是以喝水饱腹,有一次朱其升实在饥饿难忍,就偷吃了师傅悬挂在房顶上的米饭。

当时朱其升只吃了一口,虽然极为饥饿,但是朱其升深知粮食的重要性,不敢多吃,当然其也担心师傅打骂,本以为只偷吃一口,师傅不会发现,

但是师傅回家后,一眼就发现米饭少了,因此对朱其升大发雷霆,对着朱其升的脸狂打数下,并赶走了朱其升。

朱其升虽然极度挽留,但是并没有得到师傅的同情,随后朱其升带着自己携带的薄被离开了铁铺,离开这里之后,朱其升可谓是举目无亲,为了能够活下去,朱其升选择以乞讨度日。

本身因为灾害的原因,当地人民的生活就极为艰难,沿街乞讨的人数猛增,朱其升的生活更加艰难。

虽然生活极为艰难,但是朱其升从未放弃努力,在乞讨的时候,朱其升打听到长沙附近的官府招收新军,得知这个消息后,朱其升极为开心,其完全符合征兵要求。

朱其升深知当兵很有可能牺牲在战场上,然对于当时的朱其升来说,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起初当兵的时候,朱其升并没有什么所谓的远大抱负,其想要的只是能够吃一顿饱饭而已。

然而当时想要当兵,还需要有人担保,得知征兵的要求之后,朱其升四处找人担保。

在朱其升的努力之下,其顺利的进入了军营,并被分在了彭友胜的班中,当时的彭友胜是该班的副班长。

朱其升进入军营之后,因吃苦耐劳很快就受到了彭友胜的赏识。

虽然进入军营的时候,其只是想要吃一顿饱饭,然进入军营之后,朱其升被军营中的气氛影响,行军作战之时,其总是冲在前面。

一次部队在过河的时候,朱其升身边的马车陷入了泥泞之中,根本拉不上来,眼见影响后面的行程,周围的人都非常着急,却没有任何办法。

此时朱其升选择挺身而出,冒雨进入到了泥泞之中,用自己的肩膀扛着车杠,使劲地往上推,

然后听到咔嚓的声音,车杠断裂之后,朱其升不顾生命危险顶住了车杠,因为车辆比较重,稍有不慎其就会陷入到泥泞之中,

当时的朱其升并没有考虑太多,其只想守护好车马,幸好后面的人发现的及时,使得朱其升幸免于难。

很快朱其升的名字就传遍了整个军营,再加上其学过打铁的缘故,其能够做一些技术活,渐渐朱其升的声望高了起来。

武昌起义之后,毛主席选择投入到湖南起义的正规军。

毛主席到达军营之后,却被拒之门外,当时征兵的人给出的说法是:“你想要参加革命军,需要有可靠的人为你做担保,这是上级的规定。”

面对这样的要求,毛主席难以做到:

“我是学生,你们都参加了学生军,这里只来我一个,找谁担保呢?你就通融一下,让我参加革命军吧。”

虽然毛主席说的情真意切,但是征兵的人却以制度规定将其挡回。

毛主席却据理力争,双方因此僵持不下,当时在现场的朱其升得知消息后,立马出来,从中劝解他们,得知毛主席的困难之后,其直言自己愿意为毛主席担保,因为需要两个人,朱其升还叫来了彭友胜。

互相赏识,结为兄弟

因为此事的缘故,进入军营之后,毛主席与朱其升的关系最为要好,朱其升经常关心毛主席,

降温的时候提醒毛主席穿衣,深夜为毛主席盖被子,在朱其升的帮助之下,毛主席很快就成长起来。

朱其升与彭友胜都非常欣赏毛主席,无论哪个年代众人对于读书人的尊重会更多一些,在朱彭二人看来,毛主席懂得知识要远远的高于他们,

因为朱彭二人的帮助,毛主席很快就适应了军营的生活,闲暇时候,三人也经常聊天,有一天毛主席对朱彭二人说道:“苟富贵,勿相忘。”

虽然朱其升并未学过太多的知识,但是其深知这句话的意思,听到毛主席说了这句话后,朱其升灵机一动,要与毛主席结拜为兄弟,毛主席也乐意之至。

朱其升之所以能够想到这一点,与毛主席为他讲的《三国演义》的故事有很大的关系,随后三人通过简陋的仪式结拜为兄弟。

虽然仪式简陋,但是三人之间的感情更为浓厚。毛主席也非常重视这段感情,后来在延安的时候,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其曾追述这段时光:“在我们那个班里,有一个湖南矿工和一个铁匠,我很喜欢他们。”

当时毛主席以及彭朱二人可以说是共同经历生死,在部队向东开拔的时候,三人掉队了,共同度过了数天艰难的时光,

当时正值冬天,雪天路滑,三人汇合之时与大部队距离较远,难以追赶大部队,所以三人决定暂时休息,等到天了亮之后,再追赶大部队。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在他们追赶大部队之前,敌人就到达了他们隐藏的茅草屋附近。

三人深知敌人是冲他们来的,毛主席对着二人说道:“我猜测敌人天亮就会搜人,我们应该换个更为隐蔽的地方。”

随后在毛主席的提议之下,三人前往其他地方,果然不出所料,敌人第二天就开始搜人,虽然没有搜到他们,但是其所到之处均充满着哀嚎之声。

当时敌人在当地搜了三天的时间,因敌人的原因,他们不敢出去找吃的,连水都没有,三天的时间内,其只将毛巾湿透,蘸着难闻的臭水,放在嘴唇边,维持生命所需。

经过这3天之后,三人的情感更好了。

本以为三人之后会一直不分离,然而1912年4月,毛主席所在的部队解散,三人都回归了自己的家乡,本以为三个月之后,能够再次相见,

但是直到40年后,三人才恢复通讯,此前朱彭二人之所以没有联系毛主席,是因为当时毛主席所用的名字是润之,

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结拜的三弟是国家主席,朱其升回到家里之后,当起了铁匠,而彭友胜回家之后直接务农。

当然虽然时间在发展,但是三人之间的情感并未发生任何变化,毛主席依然非常重视三人之间的感情。

0 阅读:42
白虎谈娱

白虎谈娱

希望文章对您有所感悟,甭感谢我,转发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