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借钱见人心,还钱见人品。”生而为人,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生老病死,都绕不开一个“钱”字。但人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却判若鸿沟。有人乘人之危投井下石,有人却能济困扶难雪中送炭;有人忘恩负义欠钱不还,有人却能饮水思源投桃报李。
感情怎麽样,谈钱就知道
好的关系,经得起金钱的考验。而对待金钱的态度,更暴露出一个人的品性:借钱见人心,还钱见人品,赚钱见人性。
【借钱看人心】
一位网友曾发过一个帖子,引起很多人的热议。几年前,朋友因为创业向他借钱,并再三保证一年后一定会连本带利归还。看著好友如此诚恳的态度,网友一时心软,将自己仅有的三万块钱全都借了出去。然而,一年后好友却未遵守约定,在说好的期限内还钱。眼看时间越拖越长,网友想要催促一番,考虑到彼此的亲近关系,他只能藉著其他机会偶尔询问。后来过了很久,好友才在请客时将钱归还。吃饭间隙,网友担心朋友会心生芥蒂,想著彼此把话说开,好友却说:“你放心,我不会的。”听著他斩钉截铁的回答,网友放心了不少。可之后的两人,再也没有联繫。他也曾主动找好友聊天,对方不是忙,就是礼貌性回复。几次之后,他才意识到:原来好友早已有所介怀,所谓的“不会”,也只不过是一种托词。
“人用财试,金用火试。”金钱是考验感情最好的武器。无论多亲密的人,都会在金钱的往来中,将品性展露无遗。也许有人觉得,“人生就该多为自己考虑”,认为“生活处处都是难关”。可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谁的钱都不是凭空得来的。而一个人看似借的是钱,实则是自己在对方心裡的信用。失去信用,等于毁了自己。只有保持良好信誉,才能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曾经看过一句话:借钱看的是人品;还钱讲的是诚信。人品好不好,谈一次钱就知道;感情深不深,谈一次钱也会知道。它虽不是万能的,却让人卸下伪装,照出真心,露出最黑暗的一面。但该是你的抢不走,不是你的要不来。更何况欠债还钱,本就天经地义。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借一次钱,就清楚明了。只有在穷困潦倒时,才能看清谁会雪中送炭,谁会落井下石。能在你有困难时帮一把的人,不是血脉至亲,才是真正的知己。
曾国藩进京赶考时,凑不起路费,一旦错过这次机会,便要再等三年。曾国藩的五舅贱卖了家裡唯一的耕牛,换来十二吊钱,无偿借给曾国藩。这份朴实的亲情,令曾国藩铭记在心。他暗暗发誓:来日出人头地,必当涌泉相报!入朝为官之后,曾国藩把朝廷拨给他的第一笔津贴,原封不动地寄回了老家。一同寄回的家信中,他对这笔钱有具体安排:赠予五舅二百两,若五舅执意不收,就请父亲用这笔钱买几亩好田,再转赠给五舅。你为我雪中送炭,我必不负你一番深情厚谊。知恩图报,才是最好的关系。
【还钱见人品】
欠债还钱,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实中,借出去的钱,却像是泼出去的水,想要收回来,全看对方的人品。不知从什麽时候起,欠钱的成了大爷,讨债的低声下气。想要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钱,还得问得小心翼翼,怕哪句话说得过了火,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钱要不回来,还要被人埋怨“小气”。明明是欠钱的人佔了便宜,借钱的人却成了小人。
正所谓“亲兄弟,明算账”。感情是一回事,钱财是另一回事。钱好借,债好还,人情难报答。借钱不还,消耗的是信任,只会把自己路越走越窄。按时还钱的人,人品一定不会太差。都说:人以信立足,事业以信为本。说话做事,诚实守信是第一准则。唯有诚实守信,才会有人信任;说话算话,才能有人帮衬。而金钱,就是一个人“说话算话”的最好体现。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裡面说到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诚信奶奶”陈金英的故事。奶奶陈金英因为公司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不得已背上了2077万的债务。那一年,她80岁。有人心疼奶奶,好心劝她申请破产,有的债主放弃赔偿,说“还不上也没关系”。奶奶感念身边人的好心,但仍表示:做人,背可以驼,但腰不能弯。该还的债务,自己一定会尽力还完。后来,她卖掉了工厂和名下的房子,将全部的钱还债,还学著年轻人到市集上摆摊,低价出售衣服。就这样,奶奶一点一点还,终于90岁时,还清了所有债务。她用十年的坚持,完成了自己的承诺,也将诚信二字展现到极致。
生活中,有人觉得说话算话很难,认为诚信守则很累。但总有一些人,将诚信排在所有德行前面,将“言必行,行必果”化为现实。富兰克林曾说: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不失信于人,才会有人可信;说话算话,才会招人喜欢。人活一世,再穷也不坑蒙拐骗,再难也要言有信。不赖帐,不拖欠,不逃避,把诚信放在第一位,人生之路自然也会越走越顺。
【赚钱见人性】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个人赚钱的方式,最能体现人性的善恶。张廷玉曾亲自教导姪子说:“货悖而入者,亦违而出。”所以古人非道非义,一介不取。古人赚钱,凡是不合道义的财物,分文不取。烫手的钱,即使再多也不能要。用不正当的手段聚敛的财富,也终究会被人以不正当的手段夺去。
《中说》有言: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意思是讲仁义道德的人,善于用财物去帮助别人,自然会得到大家的拥戴;不讲仁义道德的人,只知道要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去搜刮财富,最终一定会招来杀身之祸。在享用金钱或饮食时,只取自己应得的那部分,断绝贪念。毫无节制地追求钱财,往往结果与欲念背道而驰。辛苦积累的财物,也会像倾泻泥沙一样流失消散,劳累一世,千金散尽于一时。
赚钱讲究方式方法,不义之财不可常保。有人提问:你遇到最可怕的人,是什麽样的?一个高赞回答是:是那些自私到骨子裡的人。他们的一生中,只有利益大小,没有真情可言。他的这句话,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一位老鞋匠同时收了两位徒弟,并打算将自己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经过鞋匠的悉心培养,很快两人便出师独自开店。临行前,鞋匠嘱咐二人:你们一定要记得,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不能多用。带著鞋匠的叮嘱,两位徒弟来到另一座城市,各自经营了一家鞋店。但没多久,第一个徒弟便发现,四颗钉子补好的鞋子,很快便会再次破损,并不能将它完全补好。他觉得自己发现了商机,可以由此多赚一份补鞋的钱。不久,第二个徒弟也了解到这个问题,并发现只要每次多钉一颗,便不必重新修补,价格也只比之前贵了一毛钱。他想了很久,后来还是觉得多补一颗,以求心安。渐渐地,第二个徒弟的生意越做越好,而第一个徒弟却无人问津,很快便经营不下去了。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客人们早已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自己的自私,也导致了现在的结果。太重视一己私欲,不顾别人,最后只能将道路越走越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准则,人品好的人,从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失去自己的底线。一个人值不值得来往,适不适合深交,从一次金钱往来全都知道。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动歪脑筋,不走歪路,坚守住信义,才更值得他人尊敬,是积德行善,人生路也才更好走。
前段时间,表妹跑来跟我倾诉:因为5000块钱,她被交往十年的闺蜜拉黑了。我认识她闺蜜,为人知书达理,看起来人很不错。没想到,表妹却告诉我说:前几年,身无分文的她想出门闯荡做点生意,于是来找我借了5000块钱,并且一再保证两年内一定还清……其实那个时候,我手头也不宽裕,只是因为彼此感情深厚,才不得不帮一把……这些年来,她从不主动提还钱的事儿,我也就没好意思去要。前些天,我婆婆生病住院急需一大笔钱,我就想到了这5000块钱……没想到我电话打过去,她竟然破口大骂:“催什麽催,不就5000块钱吗?没见过这麽小气的人,我这就还给你。”微信转帐之后,就把我表妹封锁了。结束友情的方式有许多种,而她选择了最彻底的一种——借钱不还,还装大爷。
《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向别人借钱,也不要借钱给别人。因为向别人借钱,会让你忘掉勤俭;而借钱给别人,可能会让你在丢掉金钱的同时,丢掉朋友。很多关系走到尽头,不是因为时间,也不是因为距离,而是因为钱。
借钱与还钱:人心的试金石借钱一事,最见人心;还钱一事,最见人品。
所以往往,人品出线者,有借无还;人品过关者,有借有还。
相传明朝时有个穷秀才,一心想要进京赶考,但是苦于盘缠不够,于是向当地一位乡绅借了一笔钱。没想到,乡绅家裡失火,很多东西都被烧毁了,其中也包括秀才的借据。
秀才家人听说这事后,高兴不已:“借据没了,这钱就不用还了!”没想到,秀才摇了摇头,说:“虽然他们手上的借据没了,但我心裡的借据还在。这钱,一定得还。我深知金钱衡量无法一切,但仍坚信能从‘钱’这一字看清不少事情。”
还钱一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人心可贵,别负。
钱是什麽?有人说,钱是人心的照妖镜,一照就见世间人情冷暖;也有人说,钱是人品的试金石,一试就知世人德行好坏。
我不知道钱到底是什麽,但是我知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能够雪中送炭者,真朋友也;得鱼忘筌易,饮水思源难。能够饮水思源者,真信士也。
我更明白,朋友的真心可贵,绝不可辜负;做人的品性难得,绝不可弄丢。
多少人,因为不负人心,获得了别人的真心。胡适曾藉给林语堂2000美元,结果就是林语堂学成回国后,胡适多了一个毕生挚友;高晓松找朴树借钱,后者二话不说直接转帐15万,而这事儿,前者记了十几年。
又有多少人,因为不丢人品,活成了上帝的作品。巴尔札克一生欠债无数,但他日日勤于写作赚钱,从未想过赖账;曾国藩也曾藉钱过年,但他时时谨记“尽完旧债”,从不拖欠。
有人说:如果你想看清楚一个朋友,那就借钱给ta;如果你想要失去一个朋友,那就让ta还钱给你。
何也?只因借钱一事,看的是情分;还钱一事,讲究的却是自觉。有的人,借钱的时候想著你和他的情分,还钱的时候却没有一分自觉。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藉不难。千万不要让彼此之间的情分,都毁在还钱时的不自觉上。毕竟,借到的钱裡,藏著的都是朋友的真心;还钱的态度裡,藏著的全是做人的品性。
借钱:装穷示弱的最好办法借钱是装穷示弱的最好办法。我们常说,要学会财不露白,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找人借钱,就是最好的办法。
当你开口借钱的时候,对方会认为你应该是真的很穷了,或是遇到了资金方面的难题。
清朝富豪胡雪岩,想做一件大事,需要一大笔钱。他手头的馀钱不够,因此想到了英国商人史密斯。为了取得史密斯的信任,胡雪岩第一次开口,只要了一千两银子,并且过两天就还回去了,还加了利息。接著,再一次借钱,要了两千两银子,一次一次加码,最后借了十万两银子。
胡雪岩说过:“以钱赚钱算不得本事,以人赚钱才是真功夫。倘若选人得当,大树底下好乘凉,今生发迹才有靠山。”
不管多大的老板,都有“穷”的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做人不要耀武扬威,要懂得低头。
千万富豪,主动隐藏自己的财富,向百万富豪借钱,看起来不可思议,事实上却很有必要。一个经常对外借钱的人,在大家的眼裡,是“穷一点”的状态。因此,嫉妒他的人就少了,认为他需要拉一把的人就多了。
有个问题:什麽样的人称得上是自己的贵人?有个高赞回答是:“肯借钱给你的人。”
诚然如此,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当你身处微末之时,还肯借钱给你的人,才是你生命中真正的贵人。遇到这样的人,请珍惜一辈子。
还是那句话:人心可贵,别负;人品难得,别丢。
年关将至,把欠下的钱都还了吧,大家想过个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