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世,总会经历各种生活的挫磨。但有人百炼成钢,与之相处,你也能倍感鼓舞,更上层楼;也有人就此沉沦,与之结交,你就会受其拖累,止步不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这一生,需要择善而交,择优而处。那些没本事的人,身上大都有这几个毛病,遇见了一定要划清界限。
憋不住,习惯反驳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做“病理性诡辩”。患有这种毛病的人,不论听到什么话,都会下意识反驳。你跟他说今天真好,他反问:“好在哪里?”你跟他说这个不错,他质疑:“也就一般。”
老话说得好:“无知者无畏。”层次越低的人,总是爱在人前显露“见识”,总是喜欢在言语上战胜别人。但生活不会说谎,短暂的优越、片刻的成就,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曹操广纳人才时,曾经有人跟他推荐了祢衡。曹操知此人颇为傲气,于是初次见面时,便向祢衡炫耀起了手下的人才。可曹操说荀彧、荀攸机深智远,祢衡便反驳: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曹操夸张辽、许褚勇不可当,祢衡就说: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曹操赞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祢衡笑话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这一番话下去,祢衡心里是舒坦了,可却激怒了曹操。随后便将祢衡送去了荆州,借刘表之手将之除去。
没本事的人,手上没货,所以喜欢在言语上战胜别人。但生活中,那些语欲胜人的人,最后都成了人生的输家。因为人性,都不喜被质疑、被否定、被轻视;因为人心,都渴望被认同、被肯定、被接纳。一味的唱反调,只会让关系疏远,使心生愤懑。《道德经》中讲: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生活需要多听少说常点头,远离无理会三分、有理势压人的人,余生才能从无谓的内耗中及时抽离,更轻松地与生活相处。
忍不了,想占便宜中国有两句互相矛盾的老话:一句叫“不占白不占”,另一句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但说到最后,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世间哪有永远的傻子?况且小事见格局,细节见人品。想占便宜的人,大多心穷;占人便宜的人,多是手懒。为了眼前利益而昧了良心的人,只会平白让人更瞧不起,把路越走越窄,百害无一利。
徐少华是《西游记》中唐僧最初的扮演者,但他心中有一根刺,那就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扮演者的片酬比他多5元。为此,导演向他解释,那5元是为了补偿他们需要长时间粘毛发、戴道具的辛苦。可徐少华并不满意,于是动了别的心思。在拍摄《女儿国》前,他声称自己要回学校考试,并再三保证自己会如期返回。但这一走,徐少华就音讯全无。等到导演在学校找到他时,他却以演戏要挟导演,让她和学校交涉,保证自己的文凭。本以为导演会为此妥协,没想到剧组立马换了一个演员。后来随着《西游记》的爆火,徐少华也因此错过了大火的机会。
行走于世,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聪明人”,他们心里一直打着小九九,手上总是盘着铁算盘。可想吃他人的便宜,多会掉入陷阱;想占人情的方便,多半透支关系。人这一生,多少人被小聪明赶跑好运,因侥幸心断送性命。有道是:不求非分之福,不贪无故之获。想要什么,需要自己争取;缺少什么,需要自己努力。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人,内心才能安稳,生活才会可期。
压不下,脾气上头俗话说得好:会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是本事。虽是老话常谈,却字字是生活的至理。做人最悲伤的就是,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却有纵容自己情绪的勇气。
曾国藩早年的脾气十分暴躁,光是求学期间,就多次与同乡、同门发生争执。后来他中了进士,做了京官,这一毛病仍没有改,结果就是众人见他就躲,更不敢和他坐在同一席位上。最为惊险的一次,甚至差点因此死于刀兵之下。曾国藩这才开始意识到:“龃龉之后,我反悍然不近人情。谨记于此,以为切戒。”醒悟之后,曾国藩逐渐变得隐忍平和,好友惊讶他颇务委曲周全,同僚说他渐趋圆熟之风。也正是这改变,最终使曾国藩缓和了人际关系,渐渐在众人的助力下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脾气,是每个人一生的修行。《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讲:“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你会发现,生活中最难打败的,并不是外界的人和事,而是自己。所以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那些厉害的人,不是戒掉了情绪,而是懂得了藏拙,知道情绪什么时候可以表达,什么时候需要藏好。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情绪买单,所以请一定要高看那些脾气好的人,与他们深交,学着把自己的舌头和脾气控制住。不动声色、默默坚持,才是普通人顺利稳当的不二法门。古语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生总结到最后,无非就是六个字:先做人,后做事。毕竟人情社会里,想要有所成就,靠的不是嘴巴利、声音高、脑袋精,而是做人做事的点点滴滴。余生,打牢人品的底子,耕好德行的福田,这就是你的幸福之源、立事之基。
太爱抱怨,不思改变《荀子·荣辱》有言:“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以为世事皆在刁难,所以一直抱怨自己的不如意;感觉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对,所以处处抱怨命运的不公平。跟爱抱怨的人在一起,你也会不可避免的被一起同化。历史上有大智慧的人,都懂得远离这些不聪明的人。不信你看——曾国藩不交“怨天尤人者”;齐白石“不乐见满口怨言之人”;李开复坚持多交点正向朋友。
朋友讲前一段时间下雨打车,刚上车司机师傅很礼貌,提醒要系好安全带。谁成想途中遇到有人恶意插车,被迫来了个急刹车。本以为师傅会追着抱怨几句,结果师傅乐呵调侃道:“看,系安全带还是非常有用的,咱们继续走起!”声音高昂,丝毫听不出一丝沮丧。师傅的乐观情绪也把大家从刚才的紧张情绪中抽离开,而刚才的那起被迫刹车事件,只是变成了一个上班途中的小插曲而已。
一书裡有个观点: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情绪是一把枪,当我们扣动扳机时,枪口其实是对准了自己。遇事不怨天,不尤人;弱者消极抱怨,强者积极改变。人生是道场,苦难是修炼。看过这么一句话:人生起入高峰;人生落,掉低谷。人生就像峰与谷,有站在高处时的春风得意,也有跌入谷底时的满身伤痕。身处低谷时,我们难免失落、沮丧,渴望有人能够帮助自己。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学会修炼自己,唯有修炼,才能苦尽甘来,越走越顺。
修炼心态看过一个故事:两个人同时从窗户往外望,一人看到漫天星辰,觉得生活很美好;一人看到满地泥泞,感觉生活很艰辛。几年以后,看到漫天星辰的人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另一人却仍旧浑浑噩噩。正所谓,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心态好的人,即使处境艰难,日子照样过得有盼头;相反,心态差的人,日子则越过越糊涂。
电视剧《大江大河》中,从小家境贫寒的宋运辉,凭着不懈的努力考上了安云大学。但毕业后的他,却被分配到了金州化工厂里最辛苦的车间,从事着普通员工的工作。面对糟糕的境遇,宋运辉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发牢骚、抱怨命不好,而是全心投入工作中。最终,靠着扎实的技术,宋运辉得到上级的重用,职位越升越高,成为厂里的风云人物。而同样是大学毕业的虞山卿,却走了和宋运辉相反的路。当时,虞山卿通过走后门比宋运辉提前到厂,不料被安排去打扫卫生。遇见宋运辉时,虞山卿便跟他抱怨了一番,说自己一个大学生干这些脏活累活,很是委屈。最后,放不低姿态的虞山卿因为吃回扣被工厂开除了。
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说:当一个人选择好心态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将要离开人生的低谷。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人生的低潮而打败,而是被糟糕的心态所打败。职场低潮期,越抱怨就越容易失去升职加薪的机会;人生低谷期,越悲观越容易熄灭那丝希望的火光。心态无法掌控大局,却能左右事情的转向。越是低谷,越是修心时。修得一颗好的心态,生活才会有好的状态。
修炼情绪常言:发脾气是本能,不生气才是本事。
人在低谷,难免会有一些负面情绪涌上心头。情绪失控者,则容易做出冲动的事。之前看到这样的新闻:一名女子因为生活压力大,还遭到家人的责骂,情绪极其不稳定。一气之下,她将一把菜刀从五楼丢下,险些砸到抱娃行人的脚。事后,女子被警方以涉嫌高空抛物罪立案侦查,受到应有惩罚的女子懊悔不已,但已为时已晚。
作家胡夫兰德说:“世上一切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功败垂成的,往往就是过度的情绪。”
管不住情绪的人,终要为自己的情绪买单谋圣鬼穀子,虽精通百家学问,但当时不被世人看好,于是便隐居深山。在落魄之际,鬼穀子不但没有消沉,还修得一颗平静心,沉默进行教学,培养出了许多横空出世的弟子。也正因为如此,鬼穀子开始扬名于后世。他的那句“遇横逆之来而不怒”,更是点拨了无数身处逆境中的人。
低谷时,很多事情都是不顺心的,面对糟糕的现状,情绪难免会低落。然而,越是低谷,就越要管好情绪。遇事发怒,是一种本能;遇见冷静,却是糟糕处境中的一种自救。人生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低谷中,将情绪调成静音模式,不动声色地打理自己,管住情绪,才能成得了大器。
【修炼能力】《论语》裡有一段话,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意思是,孔子的弟子牢说,孔子曾告诉他,因为没有被重複使用,所以多学一点技艺。
低谷时,一个人所修炼的能力越强,走出低谷的几率就越大。著名读书人樊登,曾在一档节目中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2011年,研究生毕业后的樊登进入电视台担任规划与主持,当时行业不景气,台裡很多人规划的节目得不到肯定,樊登也不例外。有一段时间,他没有任何节目可做,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事业一度陷入低谷。面对随之而来的工资低、房租高、压力大等问题,樊登深深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后,樊登做了一个决定:既然自己什么都不能做,那就努力读书,沉浸在学习与提升上。他用一年的时间,读了各版本的《论语》,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修炼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慢慢地,樊登不仅得到了上级的肯定,生活品质也提高了。
回忆起这段经历,樊登说:人在低谷的时候,不如静下心好好学习,这是你自己做准备的时候,也是你好好积攒能量的时候。身处低谷,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默默耕耘,修炼能力,不断给自己增加筹码,是我们走出低谷的加速剂。当我们的能力够强大时,便能顺利从谷底走向谷峰。
【修炼耐性】在植物界中,竹子的生长过程很特别。在它还是竹芽时,生长极其缓慢,四年的时间才长了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竹子便破土而出,以每天30公分的速度爆发式增长,光花了六週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竹子的这般魄力,离不开它长达四年的不断扎根。
人生亦是如此,低谷时,不急于求成,耐心把根扎牢,熬过那无人问津的时光,才有破土而出的可能。
作家陈忠实在写自己的成名作《白鹿原》时,也出过不少作品,但比起同时期的作家,他的作品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在不怎么被看好的阶段,陈忠实铁了心要弄出一部大作品。于是,为了写好作品,陈忠实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准备,多处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相关资料。1988年,陈忠实将家人安顿好,一个人从城市搬到了农村,开始潜心创作。原本预计一年完成的初稿,在乡下,陈忠实花八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在之后的三年多时间里,陈忠实不断地对稿件进行打磨、修改及删减。终于在1992年,陈忠实完成了他的“枕棺之作”——《白鹿原》。作品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还获得了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很喜欢一句话:把耐心留住,惊喜会慢慢酝酿出来。走出低谷,并非靠一时的努力,而是靠持之以恒的决心。耐得住寂寞,接受得了漫长的无花期,才能迎来花开的时刻。
有句话叫“天不渡人,唯人自渡。”
低谷是一场苦练的修行,在这个修道场上,最重要的是修炼自己。向内修炼心态,向外修炼情绪,深深扎根,耐心蛰伏。向上走的路虽难走,但每一步都不会白费。当你熬过山重水复之日,便是柳暗花明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