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选择和什么样的人来往,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人活于世,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善良,尽量压抑心中的阴暗面。但是,我们却不能让别人变得善良,也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原则。做人,不能有害人的心理,但一定要有提防他人的准备,千万不能分不清对方的内心成分。那些内心极度阴暗的人,表面上会有这几个伪装,终究会害了你。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东野圭吾有言: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你做出了一定的成就,也赚到了一笔不错的钱财,原以为每个人都会为了你的成功而高兴,殊不知,没有人会为你高兴,除了你的父母。别人看到你如此优秀,第一时间想到的,并非是如何为你庆祝,而是如何诋毁你,说你这裡不好,那裡不对,反正就是见不得你过得好。
“见不得人好”的心态其实很常见,而且每个人都有见不得人好的心理,只不过每个人的性情以及经历不一样,这种见不得人好的心态的严重程度就不同。真正的阴暗,莫过于别人用表面上的奉承掩盖了内心对你的憎恶,一切都不是真心的,而是虚伪的。
有著毒蛇的性格你觉得,在丛林当中,最可怕的生物,到底是恶狼呢,还是毒蛇呢?我想,恶狼再怎麽可怕,也都是明著来的野兽,人们能够轻鬆防备;而毒蛇,那就不一样了,它们可以在树林裡面隐藏起来,在你路过的时候袭击你,让你毫无招架之力。
动物世界有如此冷血的物种,人类社会也存在著这般如同“毒蛇”的老江湖。就像春秋末年的勾践,明面上还跟夫差效忠,说自己啥都肯干,反正卑微到了极致,而夫差一个不小心,就被勾践钻了空子。可以说,勾践在以往有多隐忍,那他在复仇的那一刻就有多阴狠,哪怕对于自己的大臣,勾践也该杀就杀,就如文种,也被勾践赐死了。
真正的内心黑暗,并非是这个人有多坏,有多暴力,而是说这个人有多狠,内心有多阴险。阴狠的人,就如同「毒蛇」一样,只要发动攻击,就会让人“毫无生机”。
总是面善心黑真正懂得伪装的人,其实就是「面厚心黑」的伪君子。这类伪君子,可以说是发挥“人性之恶”到极致的集大成者。一个人脸皮很厚,甚至到了无坚不摧的境界,那他就会做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而且他做完坏事后,还能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一个人内心很黑,那他就没有了基本的善良和做人的感情,在他看来,所有的感情都是可以抛弃的,所有的关系都是可以利用的,到最后,这个人会愈发没有底线和原则。
试想,脸皮厚到极致,且黑心到一定程度的人,那他不就是「危害品」了吗?如果可以选择,我们还是要离这些“面厚心黑”的人远一点。要知道,在这些人面前,我们所有的善意和好心,都会成为被人践踏与伤害的根源。
会捧杀你在如今这个时代,要让一个人倒楣,我们到底要怎麽做呢?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这两个字──捧杀。所谓的“捧杀”,就是把一个身分平平的人捧到高位上,而且不间断地让他傲气凌人,到最后,他就会倒楣,站得越高,摔得越痛,连一辈子也无法翻身。
当然,很少人有直接捧杀的资源和能力,这个时候,间接的捧杀会出现——阿谀奉承以及推波助澜。对某个有地位的人阿谀奉承,让他没有自知之明,慢慢地,他就会变得目中无人,连自己姓甚名谁都不知道了;对某个讨厌的人推波助澜,在他差不多跌落深渊的时候,顺势推他一把,那他就很难翻身,只能在极大的心理落差中衰亡。
所以说,不论我们处于什麽样的地位,都要记得这麽原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自若,方能应对各类糖衣炮弹的来袭。
给别人一种老好人的印象一个人,喜欢说虚伪的话,总是能够做到左右逢源,表面上是和谁都很友好,给人一种好印象,其实内心很阴暗,也许他是另有所图。这样的人,需要警醒,别掉以轻心,否则被人卖掉了还帮助别人数钱,笑掉大牙。
虚伪的人,往往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比方说,他和一个作家在一起,就发表自己对写作的看法,虽然他只是略知一二,但是还是讲的头头是道,让人误以为他也喜欢写作;他和一个卖早餐的人在一起,就提出一些做生意的建议,感觉是在帮助别人。虚伪的人,不管遇到谁,都会阿谀奉承,希望和别人成为熟人,如果他有什麽事情,就会藉用“感情牌”,他求人的时候,别人就不好推脱。有时候,他还会用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让人防不胜防。
对付虚伪的人,你只要做到和他保持距离,不要耳根子软,把他的话当成耳边风,不记得了,不在乎了,就好了。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真正对你好的人,往往说真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别人是真心帮助你。
认为整个世界都欠了他年轻人还未出学校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能力满满,能够改变这个世界。当他们出了学校之后,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就会压垮他们的心灵。因此,「丧」的一面就会出现,甚至有些人还走了极端,认为别人欠了他,认为社会欠了他,认为整个世界都欠了他。
像这种「欠」的想法,其实不是什麽好事,而是一个人内心扭曲的开始。由于很多人难以接受社会的现实,难以完全接纳这不公平的人生,所以他们就会选择仇视这个世界,就像别人跟他有深仇大恨一般。做人做到了这个份上,说到底还是心态的问题。要知道,没有人亏欠他,也没有人对不起他,一切都是自我的“偏激极端”罢了。
人活著,本质就是一个不断接受现实的过程,如果我们一味抱怨,一味逃避,那未来的我们不就跟“怨妇”一般了吗?
总把人世间想得很「坏」在网络上,有两个词特别常见,一个词是“阴谋论”,一个词是“过分解读”。只要我们接触到了一些讯息,那我们就会以“极度阴暗”的思维去看待这些事儿,甚至还认为这背后的本质有多不堪。慢慢地,人们就会不相信他人,也不相信这个世界。
说实在话,「不相信」这个世界,其实问题不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只不过,有些人不相信世界之后,产生了「反社会人格」的倾向,这就特别可怕了。总有些人认为「黑暗」才是常态,总有些人认为「阴险」才是本真,殊不知,我们看待问题的眼光,反映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人,还是积极一点比较好,没必要愤世嫉俗,没必要纠结暴戾,一切,平淡看待就好。
有人说:说话是与人交往的第一道名片。很多时候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有时通过寥寥数语,我们就可以了解一个人的人品。内心阳光,为人正直的人,说话很有分寸有情商,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内心阴暗,虚与委蛇的人,说话尖酸刻薄极讽刺,让人感觉芒刺在背。
人际关系的远近,除了人品的加持,更在于是否掌握说话之道。言由心生,语为心境。内心阴暗的人,常常会说这3句话,趁早绝交:
容易嫉妒他人的成功,爱说酸话
有个热门问题:爱说酸话,总嫉妒身边朋友的人,究竟是什麽心理?其中有个高赞回答:这种心理其实源自于人与人之间无意识的竞争关系,根源是自我私欲没有被满足,尤其是和他人出现明显差距时,这种心理表现最为明显。关系越亲密,嫉妒越直接,而首当其冲是从言语攻击开始。有句话精准刻画了这种关系的内涵:我希望你过得好,但我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这种人性的阴暗面,不仅伤害别人,更会伤害内耗自己。
做错事,很难真诚的为错误道歉
我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迫于一些压力做出妥协。这些表面知错,内心很难真诚道歉的人一定不可深交。古语说:态度表裡不一的人,必然非纯良之人。连真正认清自己,承认错误都做不到,更难奢望在一段关系中真诚对待他人。无论和谁交往,一定不要和伪善、表裡不一的人往来。
与人相处,很喜欢马后炮
古语有言:「多下及时下雨,少放马后炮。」这句话从某个角度来说,道出了人际关系往来的真相。当朋友发生事情的时候,最直接的方法是想办法去帮忙解决,而不是处理过程不见你建言献策,等事情解决后跳出来指手画脚。对于这种不见雪中送炭,只知伤口撒盐的人,我们一定要留个心眼,不可深交。
作家刘震云说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著的人千里难寻。成年人的社交是一门功课,我们每天无时无刻不面临考验。和什麽样的人该交,远离什麽样的人,都考验我们的智商和情商。懂得说话之道,内心充满阳光,拥有正直善良的人品,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远。如遇到以上几个内心阴暗的人,我们要趁早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