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一直想要个小桌子,想了有段时间了。
能切个菜,揉个面,高度舒适,大小合适,趁手一点。
我也一直在买一个还是自己搞一个之间犹豫不决, 买一个吧,不好买到大小 、高度、结实程度都那么满意的,性价比不好;自己整一个吧,又有诸多的技术难点要去突破,木工毕竟还是个细致一些的技术活,最关键的是没有时间折腾。
直到今年过年,看到老妈在灶台上费力地切菜,我终于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老妈用上我亲手打造的专属订制小桌子。
于是就开始准备,没有图纸,就根据手头现有的废旧木料在脑子里大概进行了一下空间构图想象和受力分析,找了一些工具和辅材,现在板式家具用三合一构件连接,大大降低了难度,普通人也能上手做点简单木工了, 正好上次装柜子剩了点三合一,能用上。
我甚至还想过尝试搞一搞榫卯,比划了几下,就放弃了,这个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达不到。
某天看到身边的高人修了一个茶几腿儿,那手艺还真是漂亮,结实又好看。 赶紧请教了一下穿孔打眼的诀窍,又突破了一个技术难点。
最终花了周末一天和几个晚上,在老爸的指导和帮助下,终于叮叮咣咣搞出了一个小桌子,是我想象的模样。很有当年我们上学时课桌的味道。还挺稳当的。
这也算是自力更生, 丰衣足食了吧。
这篇开卷,我是采用手写直接生成电子文档的形式完成的。
我发现,键盘打字、手写文字识别、语音输入法等这几种主要的输入方法, 是有很大不同的。
我自己的感觉是,使用这几种不同的输入法时,人脑的思考方式和思维习惯会有很大不同。
键盘打字速度快,输入法功能齐全,带联想,逻辑性强,便于修改。也是现在大部分人能熟练操作的主流输入方式。
手写文字更醇厚,更接近人的内心,更有温度,更能体现岁月的痕迹。但是不同输入设备的体验差距巨大,几百块的手写板和几万的设备,天差地别。纸上书写后使用OCR识别倒也是个办法,不过繁琐了一点。
语音输入法理论上讲应该是最省力的,思维跳跃性强,富有创造力,画面感强,但是使用门槛也高, 不仅发音要标准,自己的思维表达还要尽可能一气呵成,减少停顿,而且后期校对工作量也不小,即便是所有语句都没有问题,光改标点符号就够麻烦的了。
关于不同输入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再详细探讨一下。
本期开卷,就先写这么多吧。
岁月无常 慨当以慷
笑看红尘 信笔由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