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11)选择的奥秘③

无常岁月 2023-09-04 00:21:03

初心莫忘

我们经常说要不忘初心。做选择的时候,也要牢记初心。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很重要、很难、很少人做到。

选择的初心是什么呢?简单点说,就是这个选择要达到什么目的、效果,希望有什么样的结果,想让事物向某个方向发展。再简单点,做选择,到底为了啥?

举个常见的、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选择来作为例子。

家长们经常会在孩子选择学校上犯纠结。这里我们先讨论那些有能力有办法选学校的情况。正如我们前面讨论过的,有得选,比没得选要好点。没办法选学校的,也还是会面临一些选择,我们后面再说。

家长们纠结很正常,有选择嘛。但是我观察、思考下来,很多家长们纠结的点比较有意思。老规矩,我个人一点思考,大方之家、有识之士,板砖轻拍。往下看。

《战国策》中记载了一个两千多年前的故事,《触龙说赵太后》。这是一篇古文名篇。我记得是我们上高中时候学的。不知道现在孩子们还学不学了。其中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相信,两千多年来也是一直振聋发聩。那就是这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

什么叫“计长远”?往大了说,让孩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往小了说,让孩子将来有一技之长,能够养家糊口;往近了说,让孩子拥有完整的童年、青少年,健康快乐、茁壮成长,增长知识,学会做人做事;往远了说,孩子将来能够有那份心、有能力,给父母长辈养老送终。没有父母想的是辛苦努力付出一辈子养孩子,最后自己老无所依、晚景凄凉吧?出现这种情况,无非两个原因,要么没心,要么无力,要么两样都没有。

家长们给孩子选学校,犯纠结,原因七七八八,大大小小,不一而足。但说来说去,都是以家长的视角,大人的眼光,在看问题。有几个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的呢?

要么觉得孩子小,啥也不懂;要么就是觉得自己当年有什么缺失,非要孩子去弥补一下,不“重蹈覆辙”——这个在心理学上还有个专业术语,叫“投射”;要么就是人云亦云,听说某个学校好,具体哪里好,也说不清,反正周围十个人,有九个人都说好……

说来说去,都是大人在说“大人话”,能不能静下来,听听孩子心声?蹲下来、慢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经常有家长说“别人家孩子就是个这”,凡事都要与别人比较,就是一辈子悲剧的开始;还有家长说“现在都是这个样子,内卷得厉害”,拜托啊,这么点内卷,都不能想办法去帮孩子扛一把,还指望家长什么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

那么,选学校,到底选择些什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分享一点我最近的思考,仅提供一个角度的参考。

我这个角度,是从孩子成长不同阶段,对TA影响较大的因素来看。

幼儿园到小学阶段,孩子们受家长和原生家庭的影响最大,比如,学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总要和家长说一说,受了委屈,在学校不一定告老师,但回到家,十有八九要告家长;

初中阶段,受到周围同学朋友哥们儿闺蜜的影响,逐渐上升,甚至超过家长。比如,很多小秘密,家长不知道,但总有同学朋友哥们儿闺蜜知道;

高中阶段,受到老师和人生目标的影响比较大。比如,会为了考入某个心仪的大学或者是专业而努力,经常有人总结高中老师的经典语录,给老师起外号,多年以后还记得高中老师的点点滴滴……

那么根据以上影响因素,我的思考是:

幼儿园小学阶段,选一个离家近点的,环境宽松点的,不要那么内卷严重的,方便家人照顾的,就挺好了。更重要的,是在于家长尽可能多陪陪孩子,多带孩子见识各种不同的领域,培养孩子一定的生活能力,鼓励孩子去和小朋友们交朋友,有自己的社交方法。说白了,就是多让孩子见世面,吃好睡好玩好,把身体搞好。这些,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初中阶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如果有得选的话,选择生源和自己情况相近的,或者是同龄人能互相带动的。

比如,某个学校很有名、口碑很好、各项指标都很厉害,但是观察一下生源,发现家长经商办企业当老板的居多,经济上相对宽裕得多。那么,普通人家、工薪阶层,就不要硬往里凑了。孩子与同学交往时,承受的压力,远超成年人想象。孩子活得累,融入不了同龄人,成绩能好到哪里去?身心健康能好到哪里去?再比如,某个学校虽然升学率稍低那么一点,但是这个学校的体育项目很厉害,有很多喜欢体育的生源。而自己家孩子也很喜欢体育,并且在小学阶段打下了一定基础,那么,在这样的环境里,TA大概率会很快乐吧,也会交到很多朋友。至于考试成绩嘛,孩子每天开心快乐的环境,能差到哪里去?有了一个好的大前提,想提高成绩,办法多的是。每个学校每年总有几个上重点高中的,为啥不能是咱呢?在孩子开心快乐的环境里,成绩都搞不上去,硬挤到一个对TA不那么舒适的环境里去,成绩就能搞好啦?

流传几千年的民谚“宁为鸡头不做凤尾”,肯定有它的道理,虽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但是,在做选择的时候,古人的智慧,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当然了,还有一句古话也说得很好,“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这两句意思相反的话,要结合起来,辩证地看。根据实际情况去运用。自己掉坑里,古人可不背锅。

以上是两个勉强举出来的不太恰当的例子。这个“生源”,一两句说不清,有些话,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点到为止,大家仔细品一品。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我哪里能知道一个学校的生源构成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连这个都搞不清楚的话,还谈什么“选择”呢?和闭着眼抓个阄差别也不大吧?像搞清楚这些基本问题都很难的话,那么,这个问题上的“选择”,其实离你还有点远。

我这里有个笨办法。可以早上上学和晚上放学的时候,到各个学校门口去看。我观察周围的情况,一般早上是父母去送,放学的时候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去接一下,小学这个现象尤为明显。很多家长们往往还很热情,站在那里会主动攀谈一番,你不想知道的都要告诉你,给你显摆一下,或者交换一下信息。

初中很多孩子自己上下学,那更好了,直接能看到孩子什么样子。放学出来一眼就能看到精神状态如何,是骂骂咧咧满嘴脏话,还是谈论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要办的社团活动,是自己独立自主,还是妈宝娇惯。孩子身上不像成年人那么复杂,没有那么多面具。成长的家庭环境如何,从小接受的家教如何,一眼看过去,细节上就体现得八九不离十。去学校门口看上一个礼拜,门儿清。当然了,最好是能带上孩子,让TA自己去看,去感受。

高中阶段,老师和人生目标对孩子影响较大。那么,孩子中考分数够的情况下,面临一些选择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参考意义。现在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公众号、抖音平台。平时把刷手机的时间拿出一点来,关注一下,经常和孩子交流一下,看看某个学校平时组织什么活动,侧重哪一方面,在某个领域有实力,如此等等,孩子们经常也要看看自己喜欢不喜欢某个学校,三观合不合的来。

至于师资么,除了大家常见的手段之外,我这里再支个小招,好使不好使的,您自己判断。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某个高中的教师招聘信息,网络上随便一搜就有。这个需要平时早动手,持续关注一下,为了孩子嘛,还是值得的。不花多少时间和精力,稍微关注一点,就够了。

关注到信息后,怎么用呢?首先,同样岗位招聘太频繁的,说明师资变动较大,要么是氛围不好,要么是待遇不够,总之是留不住人,总不会每年都有那么多退休的吧?要知道,教师和医生,可是两个返聘率很高的行业哦。老师自己都朝不保夕,明年不知道在哪儿了,给学生的关注和投入能有多少呢?还有的学校,三五年不见一条招聘信息,够稳定吧?未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适当地引入新鲜血液和新鲜空气,是一个组织保持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一环。太封闭的环境,往往容易僵化。老师们自己都快落后于时代了,孩子能跟得上?所以,那些保持一定程度有计划、稳健更新师资的学校,起码说明,在师资建设上用心、用力了吧。再看看招聘时对老师们的要求等这些细节,结合其他道听途说的消息,自己就能有个大致的判断。

一个高中,师资强、生源好,就是再差,也在同一梯队里能排到前列。

当然了,以上我说的,只是一方面的考量,高中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很多时候,学生和老师之间,也讲缘分,讲究个匹配合适对脾气。但是,遇到个对脾气又能领路的好老师,是看运气的,也基本上不是自己能挑的。那得处一处才知道,处得发现不合适了,就算本事大,换班转学,那万一,一直遇不到合适的呢?

师生有共同的目标,在学校进行教与学的活动。目标、方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其它的,就都好谈。

花了很大篇幅来写关于孩子选择学校的例子,一方面是最近接触这个领域比较多,思考也多;二方面是举这个例子,大家都很熟悉,深有感触;三方面呢,这个事情,也是家长们做选择时,最容易忘记初心的。

孩子选学校,初心是什么?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

学校的选择,是为了孩子,不是为了面子,不是票子花出去就放心了,不是众人都说好的,就适合自己家孩子。一定要从孩子的长远成长去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选择,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做选择时,初心莫忘。

未完待续......

岁月无常 慨当以慷

笑看红尘 信笔由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