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无法退役的老飞机,性能一般却很抗揍,至今还是主力

马俊驰骋以 2024-12-23 14:53:11

前两章介绍了最生猛的强5和最强大的A10,这次来介绍最为粗糙也最为灵活的泥腿子,苏俄代表机型之一,苏25攻击机。在节目开始前重申一下,汉语和英语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因此任何外语名词我们都会使用各种翻译以及中英文的转写,俄语也都使用英文转写,写的是英语,我读的就是英语,写的是俄语我也自然会读俄语,希望大家理解。

还是那个定义,这三大舔地神器是强击机,主要就是迎着枪林弹雨将炸药扔在敌人脸上引爆,而苏25算是对这个定义的最完美解释,而且苏25也可以说是这三者中最为幸运的一个。

苏联有很多型号前线轰炸机,加上前线战斗机也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总的来说是相对强大的。不过苏联也有和美国类似的问题,直升机部队足够生猛,但是缺乏专用的糙汉子,美国和欧洲的铁罐子以及地面部队并没那么好收拾。可以说,苏联新强击机的诞生思路和美国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联对新强击机的定位比A10更加准确,火力防护和恶劣环境的起降能力要非常出色,尤其是恶劣环境,苏联的恶劣环境美国和欧洲更恶劣。苏联空军召集了全国的数个设计局开始研发新的强击机,苏霍伊,米高扬,伊留申和雅科夫列夫都参与了竞争,后来伊留申和苏霍伊的设计更受欢迎。按照惯例,我们先不说好的飞机有多好,先说失败的飞机到底差在哪里。

伊留申的强击机设计经验是要多于苏霍伊的,二战期间的伊尔2和伊尔10都是著名的糙汉子形象,伊尔10也曾装备中国,算是强5的长辈,也正是因为这些飞机的出色发挥,我国才坚定地要研制强5。

冷战初期,伊留申研制了非常奇葩的伊尔40壮汉攻击机。这个壮汉其实叫糙汉更合适,大家看外形就知道。飞机的试飞工作进展不错,但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位于机鼻的机炮开火后废气容易进入发动机导致熄火。这,这几个舔地的糙汉子都有这个毛病!

整架飞机的外形非常简单粗暴,8字型的机头进气口喜感十足,气动设计也相当复古,看起来就是以前伊留申强击机的喷气版本。伊尔40因为诸多原因在1956年被取消,伊留申似乎将重心挪到了客机和运输机身上,对自己曾经深爱的强击机不够用心,更是不长记性。

新计划中伊留申拿出的机型是伊尔102,怎么说伊尔102呢,可能是历史上最暴力粗犷的机型吧!伊尔102非常大,最大重量超过22吨,数据上和A10相当,其使用的两台发动机来头不小,是米格29上使用的克里莫夫RD33涡扇发动机的非加力版本,单台推力51千牛,加起来的总推力比A10大了2两吨,真要玩起命来,伊尔102几乎可以当轰炸机使用。

和苏25的流畅和A10的另类不一样,伊尔102像一个18岁的少年意外拥有了80岁的脸,整体外形非常老气。机头是一个直挺挺的鼻子,但是倾斜角度非常大,视野还凑活吧。进气口特别靠前,甚至遮挡了飞行员的侧向下视视野,飞行员的座舱也很小,几乎就露个头开飞机,和A10以及YA9的气泡座舱完全不一样。

两片主翼不但非常长而且很厚实,其翼展高达16.9米,快赶上A10了。A10的机翼内是不能装油的,主油箱在机身内部,只有翼根处的一部分装着燃油。伊留申的想法比较接近,不过他们虽然没有在机翼内装大量燃油,却装了三枚炸弹!是滴,你们没听错,设计是为了利用空间,在厚重的机翼下布置了6个弹舱,这就意味着伊尔102能在无外挂的情况下也有非常不错的攻击力。

但这样好吗?咱们接着看!

强5使用了弹舱设计,但在后来的服役中证明这是个多余的设计,即便能勉强使用核武器,但那也是无奈的做法,这种战术飞机设计弹舱的意义非常小。

伊尔102使用了两门机炮,主炮是GSh-30-2双管30毫米机炮,还有一门GSh23L双管机炮。这就很奇怪了,这个平时安装在轰炸机尾部和战斗机机头的机炮为何会出现在伊尔102的武器清单上?

顺着伊尔102平直的机头向后延伸,会发现这货的后面居然还有一个座舱,而且在机尾就安装着这门机炮。轰炸机和攻击机安装尾炮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行为,在二战期间还算合适,但是在冷战中期,这种设计平白无故增加了复杂程度和结构重量,还白白浪费一名成员。这名后座舱的飞行员,基本上只负责操控尾炮,没有实质的冗余设计,也不能操作其他的武器。如果去掉这个后座舱,飞机的结构重量会大幅减少,多装油或者多安几片装甲板都比这尾炮好多了。

然后呢,现代战机除了轰炸机和当时没问世的隐身战机外,几乎没有飞机将武器装在弹舱内,外置的挂架不仅仅节省结构重量也能增加灵活型,更何况,伊尔102是强击机,又不追求高速,就算阻力增大又何妨。机翼内的弹舱不但增加了结构重量,还不能在下方设计挂架,绝对是设计的败笔。可以说弹舱和尾炮这两个绝对的败笔是伊尔102失败的关键,其实这也能看出苏联飞机设计的一些不足,没有美国那么稳重科学,虽然常有神来之笔,但是这种老派思维也比比皆是。

不仅如此,发动机选型也有些不足。YA9使用的新发动机会增加维护保养的难度和采购成本,A10就选择了和其他飞机通用的大推力发动机。伊尔102的发动机和米格29同源,当时米格29的重要性可比伊尔102重要多了,选择新的发动机无疑是不够明智的,苏25在一开始就向下选择,将发动机的成本,耐操程度放在第一位,很明显,这时候的苏霍伊已经进入了高大全设计的时期,伊留申基本上已经成为专门设计大飞机的局子,和安东诺夫成了哥俩。

另外,伊尔102飞机的试飞工作进度也比苏霍伊更慢,等伊尔102试飞的时候,人家苏霍伊都在阿富汗实战测试了。后来伊留申试图出口,但是也没有什么结果,无奈隐退。

苏霍伊的代号叫做T8,T是三角翼的意思。T8的主翼后掠角只有20度,非常接近平直翼,和A10异曲同工,可以使用较慢的速度飞行,方便捕获和攻击地面对的目标。机体结构设计方面,苏25可谓将苏联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事实也证明,苏联设计这一类皮实粗糙适合大规模量产的飞机确实比其他国家都在行。T8在1975年首飞成功,而它的试飞员居然叫做伊留申。此后,这位叫做伊留申的试飞员一直参与试飞工作,而T8也在1980年被送往阿富汗进行实战测试,赋予了大名,苏25。

后来的改进型又换用了更为强大的R195发动机,推力进一步增加到44千牛比A10的TF34-GE-100的推力都要大。两台发动机安装在机身尾部两侧,中间有装甲板隔开,有效防止伤及另一侧发动机。

苏25的外观看起来和YA9比较类似,但是更加粗犷豪迈。机头比较秀气,座舱视野只能说凑活,但是没有采用和战斗机类似的气泡型座舱。这个座舱尽可能地将飞行员保护起来,虽然和传统的苏联战机有些类似,但是设计初衷是不一样的。座舱盖向右打开,上面还有后视镜,前风挡为三片式结构。在机头左侧进气口前面还有一个折叠的登机梯,方便在地面支援不够的时候飞行员上下飞机。

和A10不一样,苏25使用了上单翼,并且有下反角。机翼的后掠角为20度,后缘则非常平直,很明显是低速飞机的设计。翼尖还设计了一个小的舱室,里面容纳有着陆灯,后面则是非常另类的减速板,可以张开让飞机减速。机翼下有较多的武器挂点,两边各5个,总的载弹量为4.4吨。苏25的挂架不仅仅可以挂在武器和副油箱,还能挂载人!

早在原型机阶段,苏25将副油箱进行发展,开发出了自我支持的吊舱。简单说就是,挂载一个容量较大的容器,里面塞点好玩的东西。研究人员设计了四种吊舱,分别可以安装发电机和维修工具等的维修吊舱,装载输油泵和油管兼职野外加油站的加油吊舱。苏25的发动机不挑燃油,各种燃油都可以使用,野外作战能力堪称目前的世界第一。这还没完,第三种吊舱是各种测试和检修设备,第四种更为夸张,直接将一个工程师塞进去,降落后再放出来,堪称油纸包德国工程师的真实版本。

苏25本身的野外作战实力就很出色,适应性是当时苏联飞机中最强的一个。更为夸张的是,苏25完全可以利用四个吊舱将自己所需要的设备打包带走,在哪里降落就在哪里安营扎寨,不需要一大堆地面设备支持,将苏联飞机适应性好皮实耐用的优点发挥到了极限。

由于苏25的载弹量更小,机身重量也更轻,加上推力更大的发动机,苏25的机动能力要比A10更加出色,相应的,低空低速的灵活性也非常优秀,如果说A10是个难以啃下来的疣猪,那么苏25应该就是谁都不服的平头哥。

苏25的机身主要是金属材料,其中铝合金占60%,19%是钢,剩下的则是钛合金和其他材料。和A10一样,苏25也有钛合金防弹板,飞机的各种操作杆也更加粗壮,从基本结构上增加了飞机的生存能力。在实战中,苏25也和A10一样多次上演一身弹孔甚至机身缺了一大块还飞回来的奇迹。

据称,苏25允许自己掉落大约一吨重量,只要不是重要的结构,苏25都会上演“金蝉脱壳”之计。驾驶舱的钛合金装甲板厚度为10到24毫米,飞行员还有额外的6毫米钢装甲,正前方的防弹玻璃厚达55毫米。飞行员区域基本可以抵御12.7毫米机枪弹的射击,部分重点部分甚至可以抵御30毫米炮弹的攻击。

苏25的起落架非常有意思,呈外八字布置,结构也略显粗野。这种设计虽然没有A10的起落架那么简单好用,但是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比A10要出色,因为苏25可以说是全世界最能在泥地里摸爬滚打的飞机,不要把它当做飞机,最好当做是一辆简单的载重卡车。

正因为这样的起落架设计,苏25真的可以像它的北约代号蛙足那样淌着深深的水起飞,只要是大体平整的地面,他也能照常起飞,跟随部队部署,这可是其他攻击机都做不到的,即便是A10也要逊色不少。我们甚至隐隐约约有种感觉,所谓的适应能力出色的垂直短距起降攻击机可能还真没有苏25这类飞机好用。

苏25的大轮子直径很大,扁平比很高,尺寸相当于卡车大小,加上压力值较低,一般飞机不敢降落的地方,苏25都可以从容起降。

要说缺点吧,苏25也和A10一样,机载设备极为简陋,座舱也非常老旧朴实。不过好在飞机本身的任务不算复杂,因此仪表也不算多,在苏联钟表店们面前,这还算是个清仓一大半的新门店。

苏25的固定武器比较特殊。,苏25并没有使用和A10类似的大号加特林机炮,而是使用了一门GSh-30-2双管30毫米炮。这门炮是专门为苏25研制的,安装在机身左前部,也可以安装在机炮吊舱中,当然也包括不少直升机。这门炮特意优化了重量和尺寸,长度大约为两米,重量刚刚超过100千克。表面看起来这门炮比GAU8少了5个炮管,威力应该大为减小,然而这门炮的实际射速高达3000发每分钟,这意味着单位时间射出的炮弹能达到A10的近四分之三,威力不容小觑。要说不足,那就是备弹量太少,只要250发,几次点射就没了。

苏25的另一项主要武器是火箭弹,型号比较多。其中有S-5,S-8,S-13,S24等不同规格的火箭弹。S-5火箭弹历史悠久,原本是期望能用来对空作战,但是苏联也发现火箭弹对空效果太差,就专职对地对海攻击。S5火箭弹的弹径为55毫米,由引信,弹体,火箭发动机和弹翼组成,最大飞行速度725米每秒,发动机的工作时间仅有不到一秒。S56火箭弹威力不大,好处在于进行大面积攻击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S5火箭弹也常出现在中东等战乱地区的皮卡身上,威力奇大。

S8火箭弹威力更大,重量超过十千克,弹径增加至80毫米,整体布局和S5相似,S8火箭弹的种类很多,使用机型也极多,苏联的武装直升机和各种前线战斗机和前线轰炸机甚至是苏27这类天之骄子都可以使用,攻击面目标和集群的车辆非常有效。广泛使用火箭弹是美苏的一个不同点,火箭弹效率高造价低,直到现在都是非常高效的对地攻击手段。

S13火箭弹是更为强大的武器,更增加到社会主义122毫米,一般使用5管发射巢发射。S13威力巨大,主要用来攻坚,可以轻松击穿一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也有反人员杀伤弹和燃料空气弹头的特殊弹种,使用广泛。

最为强大的当属S24火箭弹,弹径240毫米,重量高达235千克,弹头123千克,只要几发就可以重创一艘军舰。S24火箭弹体积太大,因此不能使用发射巢,和导弹一样挂载在机翼或者机身下部使用。在阿富汗战争中,米24就曾使用这种威力极大的火箭弹,而且可以挂载多枚。米24在发射这种火箭弹时有被浓烟熏停发动机的风险,因此一般的机组可是不敢用这种怪物。

航空炸弹以及各种子母弹和集束炸弹也是苏25的一大利器,很多导弹和制导武器也都装备给苏25,从武器这里也能看出来,苏25其实和A10一样,是有不错的精确攻击武器,但是主要的武器还是老三样,机炮,火箭,铁炸弹。

苏25有不少衍生机型,其中苏28是教练型,也叫做苏25UT。这可不是双座版的教练型,而是真真正正的教练机,没有武器。苏25UB是双座版本,既能用于训练也可以执行任务。苏25K是出口版本,和苏联自己使用的飞机有所不同,说白了就是猴版,使用了较老的设备并且不具备发射空地导弹的能力。同理,苏25UBK是双座飞机的出口版本。

苏25家族最特殊的就是苏25UGT,用来训练苏联的舰载机飞行员。这种飞机是苏联最早的固定翼舰载机之一,至今依旧在俄罗斯唯一的航母上服役,要是这艘航母不再被砸洞不再着火不再出事,我们还是能见到苏25UGT的。

阿富汗战争是苏25第一次参加的实战,表现值得肯定。当时苏联的直升机部队受到很大的损失,不单单是因为美国人在背后捣鬼,在山区作战的直升机非常容易被各种武器攻击,因此损失非常大。苏25就不一样了,更加厚重的的装甲可以直接面对小口径防空武器的攻击。苏22是苏联的一种前线轰炸机,但是从体型上和性能上来说,比较接近美军那边的A7攻击机,和F111以及苏24这类货真价实的战斗轰炸机比起来差不不小。实战中,苏22这种飞机的防护力明显不够,炮弹甚至大口径机枪弹命中发动机或者重要部位就能致其余死地。相反,苏25就非常的烦人,双23毫米高炮都没法击落它,一般的子弹打得它全身是洞它都能坚强飞回去,尾巴被打烂照样返航。迄今为止,能经常这样做的战斗飞机其实只有它和A10以及强5。

其实更早出现在阿富汗战场也是苏25在竞争中胜利的绝对原因。进度快,设计出色,还在实战战场上表现出色,没人会在这时候放弃一个可以上战场的优秀战士,去选择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弃子吧。

和苏24一样,苏25作为小弟,也是在刚开始服役就同步进行改进工作,这就是苏25TM型,也叫做苏39。苏39是在苏25UB的基础上设计的,机头更宽更长安装了新的制导和瞄准设备。其实苏联包括现在的俄罗斯也都意识到,核大战背景下的苏25和A10的确是一次性飞机,不过在相对和平的时代,苏25不能还当个糙汉子,至少也要穿个工装靴加一件花衬衫和,虽然依旧不够精致,但也有了点时尚流行的味道,没准还能上街拍图集呢!

苏39早期曾安装过一门GSh-6-30加特林机炮,这门炮也装备在米格31和米格27身上,是内能源加特林武器。GSh-6-30最主要的安装对象是米格31和米格27,米格27饱受这门炮堪比GAU8机炮的振动和噪音困扰,也常常因为震动的原因破坏机身的油箱以及其他结构,甚至造成前起落架故障,至少三次坠毁事故和这种故障有关。再反过头来看一身钢结构的米格31,果然是战斗机里的张大帅,能与之相比的后生晚辈们真的太少。

这门炮的威力虽然稍弱于A10的美国大雪茄,但是也不是一般的小飞机扛得起的,而且其射速甚至比A10的GAU8要快,弹(但)幕密度更大。

苏25在测试中就发现这门炮的振动有些大,毕竟没有像A10那样在设计之初就将GAU8当做固定武器,而且换用GSh-6-30后,还要再设计更大容量的弹鼓才能达到A10的水平,这可就不是拉个双眼皮这么简单的事了,扒皮动骨是免不了的。所以后来苏39没有愣头愣脑的扛起这根西伯利亚旱烟,继续使用苏25的那一门双管30毫米炮。

苏39的改进重点就是电子系统,其机头增加了一个电子设备舱,多了很多设备。苏39多了一个SAU-8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发动机也经过改进,红外特征有所减小,另外还加装了红外干扰装置和干扰弹发射装置,很明显是吸取了阿富汗战争的经过验教训。

飞机的自动操作系统可以让飞机按照预设的航线飞行,甚至还有自动着陆系统。飞机还有名为长矛25的雷达,以及电子对抗系统,直接干扰敌方的雷达。

其安装的导航攻击系统能够在8千米外发现坦克,即便是在夜晚都能在3千米外发现,并使用携带的9M120旋风导弹攻击,足够击穿一米厚的装甲,还能对付低空低速飞机。武器还增加了AS17和A17等空地导弹,攻击范围越来越大。

不仅如此,苏39的对空导弹也得到全方位的升级,能使用R60近程导弹。更让人害怕的是,苏39还有著名的R73矢量格斗导弹,任何想猎杀苏25的飞机都要想好了,要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一旦导弹打中苏25后人家表示你这是在自寻死路,转身就来个绝地反击,坠毁的八成是自己。怎么样,说苏25是最幸运的攻击机,不过分吧!

A10虽然还在改进延寿,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妥协。苏25系列可就大不一样了,它们是真真正正的无法被取代,幸运的外表下,既有出色的本身实力,还有每次说到俄罗斯时都要说到的无奈。俄罗斯在经济复苏之后开始改进大量老飞机,之前说过的苏24和逆火都经历过现代化改装,苏25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但是,苏25本身和A10一样,都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加上俄罗斯的经济不容乐观,A10或许能在十几年后光荣退役,而苏25的退役可能遥遥无期。

作为最先退役的同类飞机,强5算是功成名就,强5的作战任务已经被各种战斗机取代,而轻巧灵活的教练机也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用来取代以往攻击机甚至轻型战斗机的优良机型。苏25的处境和A10很类似,两者都生产了很多,但是至今的服役数量都降至100多架,可惜的是,苏25的替代者还没出现,美国已经确定要用F35替代A10,俄罗斯还没音呢!

作为泥腿三杰的终章,我们在佩服这些飞机的同时,自然也要看到这些飞机的不足。我们一直强调,这些飞机低空飞行性能好,甚至可以在格斗中战胜部分战斗机。可是战斗机毕竟是战斗机,如果他们无法胜任空战两个字,那他们是绝对失败的。以目前主流的战斗机性能来看,一旦这些飞机真的愿意稳妥的击落攻击机,那么这三个泥腿子是绝对要折戟沉沙的。在实战中,苏25常被美军飞机击落,有时候也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那些曾经中了一发导弹然后安全返航的毕竟都是个例,战斗机轰炸机也有被导弹击中返回的战例,运气成分更大。

从诞生来讲,这三种飞机都诞生在冷战时期,都面对的是强悍的地面装甲部队,用飞机去迎战防空火力极为强大的地面部队,本身就是一种赌博,或者叫做概率。这些防护设计不是保证给所有飞机都能回来,而是尽可能的多回来几个,改变不了大规模消耗的初衷。从这个本质问题来看,这些飞机已经不太适合现代战争了,你不能说他能欺负游击队和小国就说他厉害吧!

而且,当年诞生的时候,这些飞机都很简单,所谓的高科技战争和今天完全不一样,用如今的眼光来看,这三者早都该退役了,至于我们军迷为何这么迷恋,还不是因为大炮巨舰的情怀?

苏25的继任者已经不是单一的战机,而是钛合金装甲的苏34和多用途的雅克130以及苏35这类改进的三代机加在一起,毕竟,这年头流行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纯粹的动作片已经不那么受欢迎了。除了喷气式飞机外,陆航直升机的崛起也大大分割了强击机或者攻击机的领地。造价低损失小,大规模量产方便的无人机更是革命的核心,你们以为强5退了咱就没有泥腿子了?各种无人机在你头顶飞着,不会俯冲射火箭弹,而是玩游戏一样将你定点清除!就算你人多了又何妨,生产线上的无人机多着呢!

好了,强击机的所有内容就这些了,我们下期就是正轨节目,大家多多期待哦!

2 阅读:1296
马俊驰骋以

马俊驰骋以

马俊驰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