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东风长安拟合并,重庆斩获首个央企总部?

李乐商业 2025-02-11 09:30:34

来源:雨前产经观察

长安汽车与东风或将整合重组。

2月9日,长安汽车股份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相继发布公告,其间接控股股东和控股股东——兵器装备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 " 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控股股东可能发生变更,中国汽车产业或将迎来新的变局。

2024年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产量分别达到268万辆和248万辆,合计产量516万辆,超过比亚迪,排名国内车企第一,并将跻身全球第五。

有媒体爆料,此次重组涉及三大集团,分别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汽车业务,包括长安汽车和中国长安,全部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合并,旗下军工业务全部合并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这家全新汽车集团将会深度整合,相关运作良好的汽车品牌会保留,但是不会再有东风和长安两大汽车集团的存在。

其中,军工业务合并已率先拉开序幕。

2月6日,兵器工业集团与兵器装备集团举行的座谈会,提到“双方围绕一个共同使命,建立一个工作计划,形成一套工作机制,组建一个工作团队,开启战略合作新局面”。

2月10日,受长安、东风筹划重组影响,汽车整车板块盘初拉升,其中,东风股份一字板涨停,长安汽车涨超4%。

2018年,一汽、东风、长安合并成为中国汽车集团的消息,在网络上一度闹得沸沸扬扬,集团总部位于长春,市场营运等与市场接触的部门可能会放在北京,武汉、重庆作为分中心,不过后来被官方辟谣。

时隔7年,长安汽车与东风或将战略重组的消息,再次震动了舆论界和资本市场,让人浮想联翩。

两大汽车央企为何要进行重组?

近年来,为应对复杂经济和地缘局势,央企重组的步伐不断加快,尤其在制造业领域,政策鼓励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

如,中国中车的合并、南北船重组、中国电科与中国华录的合并,以及中国船舶拟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成为世界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等案例,均反映出国家层面对央企优化整合的推动。

今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林庆苗再次明确,要以中央企业重组整合为抓手,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和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的急剧萎缩。

对汽车央企而言,这一变革不仅意味着机遇,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难题。

央企与民企相比,存在创新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决策缓慢、反应迟钝等诸多问题,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全面开启,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整体竞争力表现堪忧,与其地位严重不符,难以发挥在产业行业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2024年,东风、长安汽车、一汽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完成,86万辆、73.46万辆和33.9万辆,累计193.36万辆,占全国份额仅为14.68%。

而同期比亚迪、吉利、理想、赛力斯等民营车企,其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完成425万辆、88.8万辆、58.4万辆、50万辆和42.68万辆,对三大央企呈压倒之势。

更重要的是,除长安深蓝外,东风和一汽均缺乏畅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长安旗下的阿维塔去年以来的表现虽然渐入佳境,但仍未形成足够的规模和品牌效应。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曾公开表示,就新能源汽车领域,国有汽车企业在这方面发展还不够快,“不如特斯拉,不如比亚迪”,国资委将对三家央企,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

这种考核方式的调整,迫使汽车央企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加速整合内部资源,也成为长安汽车、东风合并的重要导火索。

值得一提的还有,特朗普上台后,为推动更多的美国汽车生产,对所有非美国制造的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必然会波及全球汽车制造业和动力电池产业链,尤其是将增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这种局面显然是中国不愿看见的。

在决策者看来,汽车央企亟需通过整合重组提升核心竞争力,夺回新能源汽车话语权,减少中美汽车博弈升级带来的不利影响,助力中国加快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

当然,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谨慎的观点。他们认为,合并重组不等于创造出强大的汽车公司,更不能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画上等号。

汽车央企发展滞后于外界的期待,其根源在于,它们陈腐的体制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化、全球化的竞争,急需改变。

不过,仅仅是推进其中任何一家企业改革就已经如此大难度,更何况要把两家风格完全不同,历史遗留问题多的企业组合在一起?这并不是简单的加法问题。

重庆与武汉谁是最大赢家?

央企重组的背后,还事关城运之争。

2021年9月,由中国西电集团、许继集团、平高集团等电力装备企业重组而成的电力新央企——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在上海成立。上海新增加一家央企总部的同时,西安却失去了唯一的央企总部。

众所周知,央企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压舱石”的角色,对区域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承担着开拓和引领的任务,其总部落户,将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并将增强当地的科技创新活力。

因此,中国西电重组后迁往上海,对西安及陕西的经济影响是持续且深远的。

如今,随着长安汽车与东风合并重组事宜甚嚣尘上,西安一幕很可能在重庆与武汉之间重演。

从单位级别看,由于东风公司与兵器装备集团地位相当,而长安汽车是兵器装备集团的二级单位(与中国长安平级)。因此,从组织架构调整到管理层任命上,大概率是长安汽车并入东风公司。

甚至有媒体爆料出,东风系的现任领导,在未来全新组建的汽车集团中,将继续担任重要的职位。如董事长将由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青出任,总经理将由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治平出任。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总部必然会继续留在武汉。上文提到的中国西电集团重组成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之后,总部从西安迁入上海,就是最好的佐证。

事实上,重庆也有机会争取总部落户,结束其没有一级央企总部的尴尬历史。

最关键的一点是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远远优于武汉。

2024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完成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领先全国近60个百分点,产量排名全国第五,位列深圳、合肥、上海、西安之后,且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已实现“全面覆盖”,正加快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同期武汉的数据迟迟没有公布,但依据湖北全省数据为50万辆、增长33%来看,武汉新能源汽车产量不及重庆的一半。

具体到长安汽车,在网联智能化领域,与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泰国罗勇工厂也将于今年第一季度完成投产。2024年产量创下了七年来的新高。

更重要的是,旗下深蓝汽车仅29个月实现40万辆下线,并成为了央国企第一个实现盈利的新能源品牌,今年将冲击50万销量。高端品牌阿维塔已完成C轮融资,募集资金超110亿元,预计今年实现盈亏平衡,2026年冲刺IPO。

相比之下,东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乏善可陈。除了定位高端的岚图,表现强差人意外——去年全年累计交付85697辆,同比增长70%,就没有别的能叫得响的品牌。

不过,对比阿维塔和岚图两大高端品牌,有观点认为,从品牌知名度、外观设计到智驾水平和座舱体验,得益于华为的深度加持,阿维塔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重组后,阿维塔的成功经验有望复制到岚图品牌。

我们知道,央企总部落户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当地产业链供应链比较完善,产业契合度较高。

当年西安输给上海,无非是因为国家给中电的定位是创造世界一流装配电企业,冲击输配电行业产业链的顶端。

而上海作为全球重要科创中心、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汇聚了各种经济要素,自然成为落户最佳选择。

同样的道理,长安汽车与东风合并重组后新总部,大概率会选择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更好的城市。毕竟两大央企合并的一个重要诱因是,汽车央企亟需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话语权。

4 阅读:4489

评论列表

渝帝

渝帝

9
2025-02-12 03:09

两个竞争远比合并好!

潇潇暮雨洒江天

潇潇暮雨洒江天

5
2025-02-12 09:24

长安东风重组立足西南,一汽北汽重组立足北方,上汽广汽重组立足南方,三足鼎立

用户10xxx99

用户10xxx99

5
2025-02-11 21:59

东风?让它自己安静地……别打扰它,离它远点。

剑刃飞舞 回复 02-12 08:36
重庆,偏僻的地方,谁去?

用户10xxx03 回复 剑刃飞舞 02-12 12:04
哈哈,你火了,兄弟,重庆主城还是过得去的😁

用户93xxx50

用户93xxx50

3
2025-02-11 19:38

买车能少一万还是八千?

用户10xxx12

用户10xxx12

2
2025-02-12 00:30

两个从来不搞研发,没任何技术的组装买办厂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组装厂

用户18xxx50

用户18xxx50

2
2025-02-11 22:49

合并是灾难。

李乐商业

李乐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