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迅速拆除200条铁轨,这个小国自食恶果

张倩千 2025-04-17 15:33:35

据报道,立陶宛,这个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小国,人口仅280万左右,国土面积不过6.5万平方公里,还不及我国一个普通省份大。历史上,立陶宛与俄罗斯纠葛不断,20世纪才获得独立。1991年,中国与立陶宛正式建交,此后双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了诸多合作,关系一度平稳发展 。

但近年来,立陶宛却在台湾问题上频繁挑衅,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2021年7月,立陶宛政府高调宣布允许台湾在其首都维尔纽斯设立所谓的“台湾代表处”,且直接使用“台湾”这一名称,而不是惯用的“台北”,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同年11月18日,该代表处正式挂牌,将立陶宛的挑衅行为推向高潮。此前,在2021年2月,立陶宛议会就通过决议,叫嚷着要退出中国主导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还妄图与台湾拉近关系,5月更是单方面宣布退出该机制 。期间,立陶宛一些政客还不断大放厥词,以“支持民主”“反对威权”等荒谬借口,在台湾问题上大做文章。

中欧班列(资料图)

面对立陶宛的恶劣行径,中国迅速且坚决地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2021年8月,中方果断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同时要求立陶宛召回驻华大使。仅仅三个月后,在11月21日,中国进一步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这是对立方严重错误行为的有力回击 。在经济领域,中方的反制同样毫不手软。立陶宛的乳制品、肉类、木材等原本出口到中国的货品,在海关系统中被全面限制,基本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中立双边贸易额为23亿美元,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骤降至13.5亿美元,大幅下跌超过40%。不仅如此,中国还叫停了与立陶宛的交通和铁路合作,直接让立陶宛搭上“一带一路”顺风车的希望彻底破灭。

在交通合作方面,有消息传出,涉及立陶宛的200条铁轨被瞬间拆除,这无疑是中方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心的直观体现。中方动真格的反制举措,让立陶宛经济遭受重创,国内商界叫苦不迭。出口商纷纷抗议,因为出口订单锐减,大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国内失业率也随之上升 。

立陶宛议会议长索尤斯(资料图)

立陶宛之所以如此大胆地挑衅中国,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从地缘政治角度看,立陶宛夹在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历史上长期受俄罗斯压制,独立后一心想要抱紧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大腿,企图通过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向美国等西方国家表忠心,从而换取所谓的安全保障和支持 。但美国真的会为立陶宛全力撑腰吗?事实并非如此。美国虽在立陶宛挑衅中国后,国务卿布林肯、贸易代表戴琪等纷纷表态“力挺”立陶宛,美国国会还通过决议案表扬立陶宛,但实际给予的援助却少得可怜。2022年,美国仅给了立陶宛一笔600万美元的出口信贷,这与立陶宛因挑衅中国而遭受的经济损失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 。

欧盟方面,虽然在2022年初通过世贸组织对中国发起诉讼,指责中国的贸易限制“不公平”,但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德国、法国等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的大国,并不愿因立陶宛的行为而与中国彻底翻脸。毕竟,2021年欧盟对华贸易额高达7000多亿欧元,而立陶宛对华出口在欧盟中所占比例极小,仅为0.1%不到。德国商会就曾公开表示,立陶宛的行为给企业带来极大困扰,严重影响了供应链 。

立陶宛(资料图)

经过几年的折腾,立陶宛也开始尝到苦果。立陶宛议会议长索尤斯在接受该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承认,与台湾地区的合作未达预期,之前的外交行为过度乐观,是政策上的冒险,后悔当初对台岛办事处改名。原本台湾方面承诺在立陶宛建立5个半导体工厂,并于2023年签署了芯片合作协议,但由于立陶宛当地营商环境欠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至今一个工厂都未建成,这也引发了立陶宛方面的强烈不满 。此外,2024年立陶宛举行大选,原反华的保守党总理西蒙尼特下台,新上任的社民党总理帕卢茨卡斯急需做出成绩,改善国内经济状况,因此希望与中国恢复正常关系 。

但从立陶宛目前的表现来看,其所谓希望恢复关系的表态并非真心实意。如果立陶宛新政府真有诚意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只需将涉台办事处名称改回,以实际行动表明对一个中国政策的支持,便可为恢复关系创造条件。然而,帕卢茨卡斯政府不但没有这样做,还多次向台湾地区暗示,要求其兑现半导体工厂的承诺,这显然是想在中国与西方之间左右逢源,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

中国一直秉持着愿意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态度,但前提是各国必须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立场,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对于立陶宛这样的小国,其市场对中国来说并非不可或缺。立陶宛应该明白,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执迷不悟,最终只会让自己承受更多的损失。中方有足够的决心和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企图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而立陶宛若想摆脱当前困境,恢复与中国的正常关系,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

1 阅读:1000
张倩千

张倩千

每日分享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