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等社会人捧人,中等社会人比人,下等社会人踩人

高广银 2025-01-05 10:50:03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我们常常能观察到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有人曾总结说:“上等社会人捧人,中等社会人比人,下等社会人踩人。”初写下这段话时,我心里还犯嘀咕,不确定这样的表述能否公之于众,但不得不承认,这似乎确实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一种规律。

浙江师范大学强瑞超等研究者在《社会各层与普遍信任的关系控制感的中介作用》这份报告中,就对此做了颇为详细的调研。他们选取了 480 个年龄在 18 - 61 岁的国人作为样本,运用马克阿瑟量表,将社会划分为十个层级,然后去观察不同层级人群的信任程度。而调研结果和我开篇所提到的那句话呈现出了相似的趋势:随着所处社会层级的提升,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也会相应提高。

说到这儿,我想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中或许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种现象背后的缘由。之前我参加了一个商学院的课程,学费好几万元,而且需要抽出半个月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学习。要知道,在郑州这座城市里,能同时拿出这笔钱和这么多时间来学习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在商学院学习的那段日子里,同学们相处得非常融洽,课后交流时总会互相夸赞、商业互吹,氛围好得让人觉得仿佛大家都是相识已久的老友。

课程结束后,有位同学提出了一个看上去挺不错的商业项目,想邀请大家一起入股。当时在酒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致颇高,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没怎么细想,也没签合同,就各自凑钱,差不多凑了二十多万元转了过去。

现在回想起来,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这简直就是个陷阱,我们这些成年人,智商也都不低呀,怎么就这么轻易地掉进了这个“坑”里呢? 可要是换个场景,比如在郑州火车站,哪怕别人想骗走我十块钱,那也是难如登天的事儿。

那为什么在商学院的环境里,我们就放松了警惕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当时大家都觉得自身条件还不错,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有能力掌控局面。毕竟能来上商学院的同学,在外人看来都有着不菲的身价,谁也不想因为一点小钱坏了自己的名声呀。在那种环境下,我们的掌控感很强,内心充满自信,所以自然而然地愿意去相信他人。

然而,当自身条件没那么好,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无力感,缺乏对生活的掌控时,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又会是怎样的呢?

我不禁想起早年挤绿皮火车的经历,那场面现在想想都觉得心酸又无奈。火车一到站,大家就跟疯了似的,拼命往前跑,为了能挤上车,甚至有人从窗户往里爬。要是稍微慢一点,别说找个站的地方了,恐怕连火车都赶不上。在那样拥挤又混乱的环境里,哪还有什么信任可言呀,就连上个厕所都得提心吊胆的,生怕一回来,自己好不容易占到的那点地方就被别人抢走了。

这种情况下,人们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保住自己眼前这来之不易的“资源”,根本无暇去考虑什么长远利益,更别说去信任别人了。就像有一次参加一个 500 多人的医疗论坛,临近结束时,主办方好心劝大家留下来一起吃晚饭,毕竟奥体中心附近吃饭的地方比较少,大家一起吃顿饭也方便些。可没想到的是,附近的村民不知从哪儿打听到了这个消息,居然携家带口地提前把餐桌都给占了,搞得主办方特别尴尬。

当时我旁边的朋友气得不行,忍不住抱怨说:“这是没吃过饭吗,怎么跟土匪一样呢?”

听到这话,我当时就想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每当你对他人评头论足的时候,请千万要记住,世界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这样的优越条件。”

无论是我们当年挤绿皮火车时的争抢,还是村民们去占那顿晚餐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因为周围资源的匮乏呀。当资源稀缺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变得短视,只看重眼前的那点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好处。毕竟合作与双赢是建立在长期关系基础上的,信任也是在一次次重复博弈之后才会慢慢形成的。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呀,亲戚朋友之间互帮互助,不会因为谁混得不好就看不起人家。”

确实如此,在过去费孝通先生笔下《乡土中国》所描绘的那种社会形态里,宗族之间相互依存,大家必须紧密合作才能共同对抗自然灾害,彼此之间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自然不会出现互相踩踏的情况。

可如今呢,我们似乎离那种乡土社会越来越远了,现在的社会现象让人感慨颇多。比如:

亲戚朋友找自己借钱,很多人会一律拒绝;

同学聚会也不愿意参加了;

觉得没什么价值的微信群,会毫不犹豫地退出;

长时间不联系的人,干脆就拉黑处理;

自己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这些大事,也不想对外宣扬了。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说到底,还是大家对资源的看法变了。就好像现在的资源是一块固定大小的蛋糕,你多抢一点,我就少一点,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互相踩踏的现象也就随之出现了。 看看我们现在的高考,不就是典型的争抢资源思维吗?全国的 985、211 院校就那么多招生名额,你抢到了一个,就意味着别人少了一个机会呀。

单位里也是一样的道理,销售冠军只有一个,你争到了,那我就没份了,在这种情况下,又哪有心思去跟别人合作呢?

我还记得小时候看大人捕鱼,当渔网慢慢收紧的时候,原本在水里身姿轻盈、自由自在穿梭于水草之间的鱼群,瞬间就变得疯狂乱跳起来,那场景和它们平时的状态简直判若两样。现在的市场环境也是如此,市场一旦下行,很多同行之间就开始不停地卷价格,就拿心脏支架来说,价格都降到了不到 700 元,还有输液水,价格甚至比矿泉水还便宜,这不就是在互相踩踏、恶性竞争嘛。

刘强东曾分享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他说:

“犹太人很会做生意,商业头脑特别发达,思维也很开阔。比如说,一个犹太人在某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这时候,另一个犹太人看见了,他不会想着再去开个加油站跟人家竞争,而是会选择在加油站旁边开一个餐厅,为过往的车辆和人员提供餐饮服务。

等到第三个犹太人来了,又会在旁边开个洗车房。就这样,大家各做各的生意,相互配合,几年、十几年过去后,这个地方就慢慢变得繁华热闹,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小城镇。 可要是换成中国人呢,往往是一个人开了个加油站,生意刚火起来,好家伙,立刻就会有人在前面开一个,后面开一个,左边开一个,右边开一个,周围全都是加油站了,大家都想着去分一杯羹,结果就是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

其实,我们人类本就是社会性动物,内心深处都是需要友谊,渴望归属感的,互惠互利才是我们的本性呀。

不管是远古时期过着采集狩猎生活,还是后来从事农耕种地,人们都需要相互协作。出去打猎得一起去野外探索吧,种地也得依靠集体的力量,要是生病了,更需要别人来帮忙端茶送水照顾着。所以说,彼此信任、相互合作原本就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常态,它不应该受到所处社会等级或者资源多寡的影响。

要是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家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一门心思去争夺资源,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看成是利益分配和竞争关系,那我们这个社会可就很容易陷入一种封闭的、利己的社会观念当中了,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呀。 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的这些现象,努力找回那份人与人之间本应有的信任与合作,让社会回归到更加和谐、美好的状态。

0 阅读:6
高广银

高广银

用不同视角带你认识真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