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主席再见昔日黄埔校花责备道:阿曾,你怎么也不来看我

览特评历史 2023-09-16 23:35:02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 关注 ”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十月一日,中国人民迎来了新中国诞生的日子,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上万名群众欢呼雀跃,等待着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千呼万唤中,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和民主党派代表陆续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可不巧的是宋庆龄当天身体不太好,登上城楼便成了不小的挑战。

但在见证孙中山先生梦想实现的历史时刻,“国母”绝不能缺席,于是周恩来总理看向旁边的一个女子说道:

“就让‘阿曾’照顾宋庆龄吧。”

最终在“阿曾”的全力托扶下,腿脚不便的宋庆龄终于站到了见证历史的画面中,完成任务后,“阿曾”本能地转身就要下楼,这时周恩来总理却一把拽住了她,和声说道:

“阿曾!来!你站我旁边。”

于是,“阿曾”就这样站在了城楼上,听着毛主席说出了那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

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想起曾经的一切,她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位“阿曾”到底是何许人?为何深受周恩来信任,却又没有姓名呢?

大家闺秀,投笔从戎

其实这个“阿曾”的来历可不简单,她不仅是曾国藩弟弟的玄孙女,还是黄埔军校的校花,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我党大部分领导人都关系非凡。

就连“阿曾”这个称呼都还是毛主席给她起的,而她和毛主席的渊源则要从徐特立说起。

大家都知道,徐特立是毛主席年轻时在湖南第一师范时的老师,两人相识后互为导师,建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情谊。

而徐特立当时被称为“长沙王”,是湖南教育界首屈一指的大师,曾在湖南创办了八百余所小学以及湖南古稻田师范学校,而这个“阿曾”就是在这里开启了新思想。

“阿曾”原名曾宪植,1910年出生在长沙的曾府百恕堂,她的太爷爷曾国荃在家排行第九,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亲弟弟,同时也是湘军中威名显赫的“九帅”。

虽然到曾宪植父亲曾昭和这一代,曾家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但依然是富甲一方的豪门望族。

本来在这样一个封建大家族里,后人的道路基本都会安排得非常严格,但父亲曾昭和却非常地开明,他并没有给曾宪植太大的压力,而是尽自己可能地对她多加保护,为她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故而曾宪植6岁时就进入了长沙古稻田师范附小学习。

在那个许多孩子都吃不饱饭的年代,曾宪植简直就是含着金汤勺的豪门小姐,在同学之间,她就是人人羡慕的明星。

不过曾宪植并没有富家小姐的傲气,反而非常谦和,学习也非常地努力,按照父亲给她划定的路线,曾宪植顺利地考上了湖南古稻田师范学校。

此时的曾宪植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由于长得清纯可人,性格也温和,同学们对她这个大家闺秀非常喜欢。

可她由于自小见多识广,一点没有封建家庭大小姐的拘谨,反而对各种新事物都异常感兴趣。

而当时担任校长的徐特立,自然对这个出身特殊的小明星有所关注,经过几次接触徐特立发现曾宪植是一个很好的苗子。

她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比别人更快,对新兴的学科知识、体育运动也都非常着迷,甚至还喜欢创造一些新玩意儿。

她用南方的唱腔唱北方的戏,以女儿身唱男角唱腔,甚至在京剧里唱出了武生。

由于她思维灵活想法超前,在戏曲方面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徐特立曾夸赞她“北戏南移、女唱男腔、别开生面”。

曾宪植的这些特点和徐特立的思想不谋而合,他一向非常推崇新思想新文化,对于曾宪植能自发地破除封建思想,亲身投入新事物可谓喜不自胜,他不断地教导和鼓励曾宪植,帮她学习革命思想,渐渐地曾宪植与父亲的道路越来越远。

1924年,新思想的浪潮席卷了全国,决定中国命运的大革命开始了。

曾宪植也加入到了革命的队伍,她渴望改变民不聊生的旧中国,渴望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

从师范学院毕业后,曾宪植正巧赶上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招生,因此她没有选择成为一名老师,而是进入黄埔当了一名女兵。

父亲曾昭和听到消息气得直拍大腿,他们祖上也是行伍出身,深知当兵都是拿命在赌,很难过得了一天安稳日子。

曾宪植一个大家闺秀,只要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一辈子都不会为吃喝发愁,因此父亲曾昭和写信劝告她安安分分地做个老师,以后过好安稳日子不要瞎折腾。

其实父亲曾昭和的想法也不无道理,以曾家的实力确实可以让子孙后代衣食无忧,犯不着去扛枪掉脑袋。

但曾宪植却心意已决,不顾父亲的劝告毅然坐上远赴武汉的火车,赌上自己的前途加入了黄埔军校,殊不知就是这个她不愿依靠的曾家,在多年以后却救下了她的命。

巾帼英雄,喜结伉俪

作为黄埔第一批女兵,曾宪植在训练场上异常刻苦,由于她相貌出众战斗勇敢,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

很快她就成了黄埔军校公认的校花,就连当时的教官都夸赞她“名门之后,巾帼英雄”。

当时在黄埔担任教授部副主任的叶剑英听说后,也对她非常敬佩,一直想见见这位奇女子,而曾宪植也早就听说了黄埔叶剑英的大名,两人虽未谋面,但却早已有所了解。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开始大肆杀害共产党人,全国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

此时叶剑英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军的参谋长,总指挥张发奎原本想“追剿”率部私自“叛逃”南昌的叶挺、贺龙,但在叶剑英的劝谏下改为了借机突袭广东。

随着第二方面军杀入广东,和李济深等桂系打得不可开交。

我党主要领导人在南昌成功发动了起义,而叶剑英则跟着第四军来到了广东,进驻广东后,叶剑英立刻与当地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准备寻找时机发动广东起义。

由于国内战局异变,曾宪植提前从军校毕业,并加入到了叶剑英兼任团长的军官教导团。

教导团是我党在张发奎内部的两个主力部队之一,其中的战士大部分是黄埔武汉分校的学生,整个教导团一共有大约3000人,光是共产党人就一百多名。

此时粤、桂两系军阀为了争夺广东地盘,明里暗里斗得不可开交,汪精卫就和张发奎密谋,趁着李济深到上海,以“护党”的名义发动了针对李、黄二人的军事政变。

在战斗中,叶剑英先是出计让张发奎猛攻黄绍竑部,等到时机成熟,他命令教导团发动强袭,一举攻占了黄绍竑第八路军的指挥部,顺势缴获一大批武器弹药。

随后曾宪植跟随叶剑英于12月22日发动了广州起义,战斗中曾宪植意志坚定勇猛异常,常常不畏生死冲锋在第一线。

虽然最终起义失败,但这一战不仅加深了曾宪植和叶剑英的情谊,也坚定了曾宪植革命到底的信念。

1928年春,虽然刚刚经历重大挫折,见证了无数革命同志流血牺牲,但曾宪植毫不犹豫地走到了红旗下,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此时她只有19岁。

也是在这一年,她和叶剑英的感情得到升华,最终在组织的批准下成为了革命夫妻。

革命爱情,聚少离多

然而革命年代的爱情,总是有太多的无奈和遗憾,结婚后不久,夫妻二人就接到了去苏联留学的任务。

本来一切还算顺利,可没想到当时做统计工作的同志工作失误,少填写了一个名额,结果临出发前一行人必须留下一个,这时曾宪植站了出来,大大方方地把机会让给了其他同志。

就这样夫妇二人被迫分开了,其实当时他们早已有了觉悟,此一别或许就是一辈子了,但为了两人共同的理想,他们含泪做了最后的告别,一个远赴苏联,一个深入上海。

1929年,组织派曾宪植到上海做地下工作,她以华南大学学生的身份作为掩护,小心翼翼地为我党和海外华侨牵桥搭线。

这项工作看起来并不是多么危险,但其实曾宪植和其他地下工作者一样,始终要躲避国民党特务的搜查。

不过曾宪植胆大心细,总能在不利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工作,因此一直被组织留在上海。

但由于华南大学等大学学生组织示威游行,曾宪植在参与过程中不幸被捕。

虽然国民党对她酷刑尽施,但却丝毫没有动摇她对党的信任,最终在上海地下党的运作下,曾宪植被成功救了出来。

由于曾宪植在上海已经暴露,出狱后组织立刻将她送往了日本。

不过当时的日本也不安全,任何和共产党有关的人都会被处死,而曾宪植作为一个中国人,更是成为了日本军警的重点关注对象。

被捕后,曾宪植在狱中依然保持着大家闺秀的气质,与其他犯人的画风完全不同,这让日本警察非常惊奇。

于是便找人询问她的身份,曾宪植自然不能承认自己就是共产党,想来想去她想起了自己的太爷爷曾国藩。

虽然她到日本的时间不久,但对日本还有些了解,当时的日本人非常崇拜曾国藩,甚至对他有“伟人”之称。

于是曾宪植便神态自若地告诉日本人,自己是曾国藩弟弟曾国荃的玄孙女。

这么大的名头报上来,日本人也不敢相信,便询问了她一些关于曾家的事情,自小在父亲曾昭和耳濡目染下的曾宪植对曾家的历史可谓了如指掌,寥寥几句便让日本人震惊得目瞪口呆。

果然不愧是圣人的后代,不仅形神兼备气质超然,就连史书上没写的细节,她也能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本来想抓共产党,没想到没抓到共产党却抓到了曾国藩的后人,这一下让日本舆论一片哗然,不少日本的达官显贵也开始对警方施加压力,本来就没什么证据,现在还打了自己的脸。

日本警方顿时成了众矢之的,只好赶紧下令放出了曾宪植。

1931年曾宪植回到国内,恰逢叶剑英也学成归来,分别了三年的两人终于又见到了彼此,但还没等两人聊两句,危急的局势又将两人分开了。

叶剑英前往中央苏区领导工作,曾宪植到香港接受新任务。

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曾宪植和叶剑英才终于再次在武汉相遇,这一次两人在一起生活了3年,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幸福的日子过了没多久,迫于日军在国内的大举进攻,叶剑英和曾宪植又被紧急派到了广西和香港开展工作。

然而仅仅两年后,当曾宪植被调回延安学习时,叶剑英却已经另娶了一个妻子,毕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大家都以为曾宪植已经牺牲。

曾宪植也没想到,分别之后突然自己就成了前妻,虽然当时因为通信不便分隔两地,但曾宪植依然十分难过,冷静下来后为了给双方留一点面子,曾宪植向叶剑英提出了离婚。

“阿曾”变“老曾”,主席再见校花

虽然在感情上遇到了挫折,但曾宪植却在这里正式认识了毛主席等一众中央领导人。

由于两人是湖南老乡,因此毛主席对她非常亲切。

根据家乡的习惯,他不称呼曾宪植的名字,反而亲切地称呼她为“阿曾”,从此“阿曾”这个名字成了曾宪植的专用代号。

由于毛主席也非常崇拜曾国藩,对他的评价极高,因此偶然在和徐特立等人的交流中得知,“阿曾”竟然是曾国藩的后人,从此毛主席对曾宪植的认可又增加了不少。

1946年,曾宪植跟随代表团前往重庆参加谈判,由于表现出色,被安排到了邓颖超身边做秘书,同时兼任南方局妇女组组长,从这里开始曾宪植真正开始了解放妇女的革命事业。

经过多年的战斗,封建军阀和蒋介石集团相继被赶出了中国大陆,新中国即将诞生,在开国大典前各界代表纷纷动身赶到了北京。

宋庆龄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迎接下,也乘火车来到了北京,由于宋庆龄身体虚弱还有腿疾,中央专门安排曾宪植负责照顾。

开国大典当天,曾宪植扶着宋庆龄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但她认为自己威望不够,且城楼上空间狭小,就想退下去把位置让给别人。

这时周总理一把拉住了她,让她站到了自己身边。

1953年时,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各行各业的杰出妇女代表纷纷到场参加了会议。

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一同出席了会议,并和广大妇女代表握手致意,当时曾宪植作为妇联副主席也站在了队列中。

但当毛主席看到她时却脸色一沉,眉头一紧问道:

“阿曾,你到北京了,怎么也不来看我?”

曾宪植赶忙解释:

“报告主席,我这进了城,您忙我也忙呀。”

会议结束时,曾宪植和毛主席道别,毛主席还伤心地说:

“你们进了城都不来看我,见面少了,这一年你都成老曾了。”

结语

时光荏苒,曾经风华正茂的大家闺秀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四十年的妇女工作中,曾宪植始终保持着公正无私廉洁奉公的品质。

在她在任期间,妇联没有出现过任何一起贪污受贿,就连自己家也只有一张桌子和破旧的椅子。

1989年10月11日,奋斗了一生的曾宪植溘然长逝,她用一生的努力重现了家族的荣誉,也用一生的奋斗实现了人民的解放,她让人明白家族不是负担,巾帼不让须眉。

0 阅读:82
览特评历史

览特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