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号称九千岁,党羽遍布朝野,为何却被年仅16岁的崇祯搞定?

崔岩若雪说事 2025-02-20 11:57:05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当中,有这么一个极为出名的人物,那便是大太监魏忠贤,他还被人称作“九千九百岁”呢,名头可是相当响亮哦。

让人感到疑惑的一点在于,魏忠贤在其权力达到鼎盛之时,那势力可是遍布了整个朝堂啊。他的权势简直大到了滔天的程度,可奇怪的是,就这样一个权势熏天的人,最后竟然被刚刚登上皇位没多久、年仅16岁的崇祯帝给成功铲除了。这其中的缘由,着实令人费解。

权倾朝野这件事难道是假的吗?又或者是刚继位的崇祯帝本事太过厉害呢?

九千岁宦官

提到魏忠贤啊,你要是觉得他脑子不灵光,那可就大错特错啦。要知道,他可是在当时的大明王朝混得风生水起,厉害到了极点呢,甚至连皇帝他都全然不放在眼里。

你看啊,要说这人聪明吧,可他呢,那可是出了名的老奸巨猾,按说应该挺有手段的。结果呢,居然连一个才16岁的孩子都没办法搞定。就这么点事儿都办不好,也真算是白在大明王朝里混了这么多年啦,你说这是不是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

话说魏忠贤刚进入皇宫那会,他有一项最为拿手的本事,那便是讨好他人呢。您还别觉得稀奇,在那个时候,这讨好别人的手段似乎都快变成每个太监都得具备的本事啦。就好比到了后来的清朝末年,有个大名鼎鼎的大太监李莲英,他在这方面就和魏忠贤差不多呢。

魏忠贤在讨好方面做得很不错,正因为如此,他慢慢地获得了上级们的赏识。

在当时的情况下,是经过了上级们从中牵线、推荐等一系列的运作,魏忠贤呢,就这么一步步地,慢慢靠近了朱由校的乳母客印月那边去了,逐渐和客印月有了关联呢。

在历史的进程中,有两个人,随着他们相互接触的时间不断地延长,渐渐有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这里所说的两人就是魏忠贤和客印月啦。据说,到后来他们俩还结成了一种在当时宫廷里比较特殊的关系,被称作“对食夫妻”呢。这“对食夫妻”可不像平常意义上的夫妻哦,是在宫廷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相对比较亲密的关系形式啦。总之呢,就是随着时间推移,魏忠贤和客印月有了这样一种特别的关联情况。

按常理来讲,一个人要是身为太监的话,那通常是不会有人乐意和他在一起的呢。毕竟太监的身份比较特殊,在古代社会的观念里,这和常人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往往就很难有人愿意跟他们相处在一块儿啦。

要知道,魏忠贤这人不仅长得有几分模样,而且还特别会讨好别人呢。就说那次吧,他对着客印月一通夸赞,这客印月哪能经得住这般夸赞,一下子就喜笑颜开了起来呢。

客印月遇到了一个特别贴心的人,面对这样贴心的人,她哪会舍得放过呢?于是,就一直和这个人紧紧黏在一起啦。

在那个时候,客印月和魏忠贤这两个人呢,还没什么名气,手里也没掌握什么权力哦。不过呢,情况在朱由校登上皇位之后就有了转变啦。

在历史的进程中,有这样一段情况,那就是自从魏忠贤和客印月走到了一起,关系变得十分紧密之后,这两人便共同承担起了照顾朱由校的事宜呢。也就是说,从他们俩凑在一块儿开始,就一同肩负起照料朱由校生活等各方面的责任啦,在那段时间里,一直是他们俩围绕在朱由校身边,操持着相关的照顾之事哟。

朱由校打小就没怎么感受过父爱与母爱,他这父母离世都挺早的,而且还是一个先于另一个就早早地走了。在这样缺乏至亲关爱的成长环境下,慢慢地,他就把客印月和魏忠贤视作如同自己亲人一般的存在啦。

朱由校对二人怀有雏鸟般的深厚情感,说他把这二人视作自己的父母,其实也并不过分。

有这样两个人,他们和朱由校的关系都很不错呢。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魏忠贤,这个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擅长说一些能够讨好别人的话语。也正因如此,他可是深得朱由校的宠爱,在朱由校心里的位置那是相当不一般呢。

在朱由校登上皇位之后,魏忠贤与客印月便获取到了前所未有的极大权力。在那段时期呢,整个朝堂之上的局势基本就是由这两人来掌控了,他们说怎样就得怎样,可谓是权势滔天。

魏忠贤在尝到权力所带来的甜头之后,其行事作风愈发变得嚣张跋扈起来。在他眼中,那些一向清正廉洁的大臣们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完全没被他放在眼里。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之中,有一位颇为独特的皇帝,他便是朱由校啦。朱由校可是相当出名的呢,被大家称作是“木匠皇帝”哦。为啥会有这么个称呼?就是因为他这一辈子,对搞发明创造那可真是痴迷得很呐,满心满眼都扑在这上面了。可他毕竟是皇帝,得治理国家呢。但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搞发明这件事儿上了,如此一来,能用来治理国家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许多。那国家总得有人管着吧,这可怎么办呢?朱由校就想出了个法子,让魏忠贤来管理呗。就这样,在朱由校醉心发明的情况下,魏忠贤便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了很大的权力啦。

话说魏忠贤得知皇帝做出了让他代替自己管理天下这样的安排,在那一瞬间,魏忠贤心里就犯起了难。

要知道,魏忠贤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大文盲,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得呢。并且呢,他可完全没办法和洪武大帝相比,洪武大帝那是有着非凡的见识与谋略的。就魏忠贤这样的情况,让他去治理国家,那实在是太难为他啦,他根本就没有那个能力去承担起治理国家这样重大且复杂的任务。

然而,皇帝对魏忠贤十分信任,就把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面对皇帝的这份信任,魏忠贤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一方面呢,他觉得皇帝如此看重自己,这可是莫大的荣幸,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可另一方面呢,他又深知这担子可不轻,万一干不好,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呢,所以心里又满是忐忑。就这样,魏忠贤带着这份既高兴又忐忑的心情,把这重担接了下来。

魏忠贤一心想要让自己拥有极高的威望,于是便瞅准时机,开始大肆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就这样,经过一番运作,他逐步建立起了一股极为庞大的势力,也就是臭名昭著的阉党势力。

在当时的朝廷之中啊,有那么一群人被称作阉党。这阉党一伙人呢,平日里整天凑在一块儿,也没干别的正经事儿,就是一门心思地琢磨着怎么吃喝玩乐。而且啊,他们还把手伸到了国家的钱财上,大肆地进行贪污,把本该用于国家建设、百姓福祉的钱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包。这样的行径,那东林党人可就看不下去啦。东林党人向来秉持着自己的理念,希望朝廷清正廉洁,能够好好为国家、为百姓做事。看到阉党这般胡作非为,肆意贪污挥霍,心里头自然是极为不满的。就因为这样,双方之间的矛盾那可就一点点地积攒起来啦,到最后啊,终于是彻底爆发了,闹得整个朝廷都不得安宁呢。

在那个时候,魏忠贤心里正发愁呢,觉得自己没什么地方能施展手段、发挥影响力。巧了,这不就瞅见东林党人了嘛。然后,他干脆利落地对一大批东林党人采取了行动,把他们给收拾了一番呐。

如坐针毡的皇位

从那以后,在朝堂之上,敢于站出来弹劾那些阉党的人是变得越来越少啦。原本还有些人敢于仗义执言,对阉党的种种恶行进行弹劾,可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各种复杂情况的出现,这敢于发声、去弹劾阉党的人就不断减少,到后来,这种情况愈发明显,朝堂上这样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朱由校呢,整天都热衷于搞他的那些发明创造,对于其他的一些事情,那是压根就懒得去理会。说起来呢,在一定程度上,朱由校重用阉党这件事,还真产生了些许积极方面的影响呢。

咱们华夏历代以来,江南地区那可是相当富饶的地方呢,在众多封建王朝当中,它都算得上是极为重要的大金库。要知道,这江南地区的赋税收入情况对大明来说至关重要呢,要是从江南地区收取的赋税少了,那大明整体的收入可就会大幅度地降低喽。

在明朝时期,阉党成功地将东林党打压下去之后,便顺势接管了相关的税收事宜。这一接管可不得了,税收的标准一下子就出现了暴涨的情况。也正因如此,大明王朝的国库在短时间内就迅速充盈起来了,里面的钱财一下子比之前多了不少呢。

东林党所秉持的主张主要是禁止贪污腐败的行为,同时坚决不允许宦官专政这类情况出现。乍一看,会觉得他们好像是一个在治国理政方面很有办法、能够有所作为的党派呢。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哦。

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情况,有人说某些人是治国有方的。可要是真像说的那样,那怎么解释后来崇祯帝把他们给扶持到重要位置上了呢?按常理来说,如果他们真有治国的本事,在得到崇祯帝的重用之后,大明应该能有所转机,可实际上呢,大明没过多久就灭亡了。这就不禁让人疑惑,他们所谓的治国有方到底体现在哪儿呢?

咱们再来说说啊,他们一直都在表明反对贪污腐败的态度,可大家想一想,难道他们当中就真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曾经有过贪污的行为吗?这其实是不太可能的。毕竟人那么多,谁又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始终坚守住廉洁的底线呢,所以说他们当中完全没人贪污过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太可能存在的啦。

在封建王朝时期,几乎各个朝代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呢。差不多有百分之八十的官员,都曾经有过贪污的行为哦。要知道,清正廉洁、毫无污点的官员可没那么容易见到,数量真的是很有限呢。毕竟在那样的封建统治环境下,各种因素交织,导致贪污现象较为普遍,能坚守廉洁底线的官员确实是少数啦。

朱由校这个人,特别热衷于搞发明创造呢。不过呢,大家可别以为他就只专注在这一方面哦,在国事处理上,他其实也是有不少贡献的哟。就比如说吧,他很重视并且重用了名将袁崇焕呢。在当时后金势力对明朝构成威胁的情况下,朱由校重用袁崇焕去抵御后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明朝的边防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朱由校确实存在不少坏毛病。就说他吧,平日里就热衷于和各位爱妃一同饮酒作乐,尽情去享受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并且呢,他还怀揣着长生不老的念头,心心念念想要永远这样快活下去呢。

朱由校在临终之时,面临着一个特殊的情况,那就是他并没有子嗣来继承皇位。在这样的状况下呢,他就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由检给叫到了跟前。要知道,虽说这两人并非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可他们之间的感情那是相当深厚的,就如同手足一般,而且据相关的说法,他们平日里的关系也还算很不错呢。就这样,朱由检在哥哥朱由校临终的安排下,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崇祯帝啦。

在不少人眼中,魏忠贤那一伙的阉党呢,就如同一块特别大的绊脚石横在那儿,而且还是个危害极大的大毒瘤。崇祯帝登上皇位之后,按照咱们正常人的想法,那肯定是得把这阉党给铲除干净才行,毕竟这阉党留着只会不断地惹麻烦、搞破坏呢。

崇祯帝本就是个正常人,心里自然也是想着要把阉党给铲除干净的。可那阉党势力实在是太庞大了,庞大到让人感觉要对他们下手真的是极为困难,着实不好找到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办法去处理这件事儿呢。

崇祯皇帝刚登上皇位的时候,表现得十分老实呢。面对阉党那些势力,他也是采取很恭敬的态度去对待。这是为啥?其实啊,他这么做是有着自己的考量的,那就是只有通过这样恭敬的方式,才能够更加有效地稳住这些阉党势力。

在同一时期,崇祯皇帝也没闲着,他正在悄悄地积攒属于自己的力量呢。怎么个积攒法呢?简单来讲,就是去寻求那些东林党残余势力的协助。也就是说,崇祯想要借助东林党残部们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某些目的,所以在暗中进行着这样的谋划与行动。

在明朝的时候,崇祯皇帝当时的年纪着实还小呢。要是放到现在的话,都还没达到成年的标准哦。就因为年纪这么小,他还没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股势力。

要知道,在当时那种局势下,崇祯面临的情况可不简单呢。要是他手里没有属于自己能够依靠的一股势力,没有可以和阉党去相互对抗、相互制衡的力量,那他可就惨啦。估计那些阉党之人随便吐吐唾沫,就能把崇祯给淹没喽,就是这么个严峻的状况。

当然了,虽说崇祯对阉党表现出恭敬的样子,但实际上,他可一直都得提防着这些人。要知道,阉党势力在当时不容小觑,崇祯心里很清楚,不能对他们毫无防备,所以时时刻刻都得小心着,防止阉党做出什么不利于自己统治或者不利于朝廷稳定的事情来呢。

相传在那个时候,崇祯皇帝有个习惯,他从来都不饮用魏忠贤等人送来的水,对于他们所提供的食物,崇祯皇帝同样也是坚决不吃的。

据一些史书所记载,当时魏忠贤竟然真的在水中投下了毒药。这是为何呢?原来啊,他心里十分担忧新即位的皇帝会对他们这一伙人不利。要知道,那权力可是好不容易才到手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谁,都会对已经拥有的权力格外珍视,小心翼翼地维护着,所以魏忠贤才使出了在水中下毒这样的狠招呢。

在明朝那个时候,崇祯皇帝的日子过得那可真是相当不容易呢。就拿吃饭来说吧,他都没办法正常用餐,每次只能把食物悄悄地藏在衣服里头,还得瞅着别人没留意的时候,赶忙吃上那么两口,就好像做什么偷偷摸摸的事儿似的。再讲讲喝水的情况吧,崇祯皇帝居然都只敢在张皇后的宫中去喝水呢。这张皇后是谁?她就是朱由校的妻子。崇祯在喝水这件事上都如此小心翼翼,可见当时他所处的境况有多艰难啦。

智勇除阉

话说那魏忠贤,看到新上任的皇帝表现得如此懂事,心里呢,就渐渐放松了警惕,把原本一直提着的戒备心理给慢慢放了下来。可他哪里能想到,就在他毫无察觉的时候,一把大刀已然悄悄地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啦,只是他还浑然不知呢。

魏忠贤一心想要更好地把控住崇祯帝,为此他想出了一个法子,那就是向崇祯帝进献美女。他精心挑选了4位容貌堪称国色天香的女子,将她们送到崇祯帝跟前,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自己控制崇祯帝的目的。

崇祯帝看到眼前的这种情况,心中满是无奈之情。可是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强忍着内心的那份不情愿,把东西给收下了。

崇祯帝和他哥哥朱由校在喜好方面可有着明显的不同哦。朱由校那可是对美女喜欢得不行,痴迷得很呢。但崇祯帝不一样,在对待美女这件事上,他压根儿就不怎么上心,表现得一点都不敏感。也正因如此呢,魏忠贤妄图利用美女来施展阴谋诡计的打算最终并没有得逞。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等待,待到时机恰到好处之时,崇祯帝自觉已然拥有了足够的底气与把握。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吩咐手下人,将魏忠贤所犯下的诸多罪行一条一条详尽地列举了出来。

崇祯帝采取了极为果断的举措,直接就把魏忠贤所担任的全部职务都给撤掉了。这还不算完呢,紧接着又将魏忠贤给发配到别的地方去了,如此一来,魏忠贤便彻底失去了往日的权势与地位。

魏忠贤呢,对自己当下的处境可是丝毫不放在心上,完全不以为意。他心里头一直盘算着要东山再起呢,就想着怎么着也得再折腾出一番动静来。所以在被发配的路途之中,他可没闲着,四处拉拢了不少亡命之徒。他这是琢磨着把这些人聚集起来,日后好瞅准时机来一场殊死搏斗,妄图再次回到那能呼风唤雨的权势高位之上呢。

崇祯帝在知晓了相关情况之后,那可是丝毫不留情面,当即就做出了决断,直接派遣锦衣卫前往,去好好地整治收拾那帮人呢。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魏忠贤看到眼前的情形后,那真是气急败坏。他心里清楚得很,一旦自己被抓回去,那等待他的肯定是无比屈辱的结局,最后只能落得个屈辱而死的下场,这在他看来,简直是太丢人现眼了。思来想去,他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于是就四处找寻,找了个地方,然后选择了自杀这条路,就此彻底结束了他那满是罪恶的一生。

在当时的局势下,阉党可是一股相当有势力的群体。他们手握不少权力,在很多事情上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呢。然而,一旦这阉党倒台消失了,情况可就大不一样啦。原本那些可能还想着依靠阉党、跟着他们一起兴风作浪或者谋取些什么利益的其他人,没了阉党作为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就显得很单薄啦,也就没办法再掀起什么大的风浪,自然就成不了什么气候喽。

在明朝,当阉党被成功铲除之后,东林党得以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然而,这就必然意味着是一件好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不管在何时,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往往都不是什么好事。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当一家独大之后,他们就容易滋生出居功自傲的心态,觉得自己功劳很大,了不起了,然后就会慢慢地变得无法无天起来,行事不再遵循应有的规矩和约束啦。

有一种较为有效的制衡之法便是,给予阉党和东林党双方都拥有比较大的权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使他们二者之间能够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态势。

在封建帝制时期,有这么一种情况,那就是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时,这个人往往就是皇帝啦。一旦形成这样的局面,皇权通常就能得以稳固下来。为啥这么说呢?你看啊,那些有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各方势力,成天都忙着互相争斗呢,把精力都耗在这上面了,哪里还有多余的心思去管其他的事情。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也算得上是皇帝所采用的一种类似拆了东墙补西墙的统治手段、帝王之道吧,通过各方势力的内耗争斗,来确保自己皇权的安稳。

我们来说说江南地区税收的情况。崇祯帝呢,是想着继续按照比较高的标准在江南地区征收赋税的。可这时候,东林党那帮人就不乐意啦,为啥呢?因为江南地区那可是东林党众人的家乡,他们自然不愿意让家乡承受这么高的税收标准呢。

另外,东林党所提出的那些想法,其实从本身来讲是很不错的。只是呢,放在当时的实际情况当中,却并不怎么合适,没办法很好地契合当时的那种社会现状。

他们当时所提出的那些想法,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真的就跟做梦没什么两样呢,实现起来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要是他们所处的时代是那种繁荣昌盛的盛世的话,说不定他们还真能成为一支很不错的政派呢。

另外呢,魏忠贤会那么容易就被人拿捏住,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他手里面压根儿就没有兵权。要知道,在那样的局势下,兵权可是极为重要的,谁掌握了兵权,在很多事情上往往就更有话语权,更有底气。可魏忠贤没这个关键的依仗,所以面对一些情况时,就只能处于被动,轻易地被别人给拿捏住了。

在任何时候,拥有兵权那可就意味着拥有了实实在在的权力呢。就拿魏忠贤来说吧,即便他仅仅是掌握了宫中禁军的那点儿权力,崇祯帝对他那也是不敢轻易有所动作的。要知道,兵权在握的情况下,其威慑力是相当大的,这也是为何魏忠贤凭借着对宫中禁军的掌控权,能让崇祯帝有所忌惮,不敢轻易去动他的原因所在呢。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朱由校其实还是具备一定头脑的呢。怎么说呢,他起码没有把兵权交到魏忠贤的手里。要是他当时真的给了魏忠贤兵权,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啦,说不定明朝都得改朝换代,姓魏了呢。毕竟兵权一旦落入魏忠贤这种权倾朝野的人手中,以他的野心和手段,很可能就会凭借武力做出篡夺皇位之类的举动,从而改变明朝的统治格局。好在朱由校在这一点上还是有清醒认识的,没让那样可怕的情况发生。

不得不说,除掉魏忠贤及其所率领的阉党这件事,乍一看,好像是把明朝身上的一个极为硕大且危害严重的毒瘤给成功割除了。毕竟魏忠贤一伙在当时那可是权势滔天,干了数不清的坏事,搞得朝堂内外乌烟瘴气的,他们的存在确实对明朝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呢,实际情况却是,这一举措从某种程度上反而加快了明朝走向灭亡的速度,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也是没办法去否认的事实。明朝在当时已经是内忧外患重重了,各方势力相互交织,各种矛盾也极为尖锐,而阉党虽然作恶多端,但在一定时期内也维持着某种微妙的平衡。当他们被一下子除掉后,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诸多新的问题便纷纷涌现出来,进而一步步推动着明朝更快地走向覆灭之路。

崇祯帝在位期间其实是有努力去挽救局势的,只是呢,他努力的方向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偏差哦。要说这崇祯帝啊,那也是有勇有谋之人呢。就拿除掉魏忠贤这件事来说吧,魏忠贤可是老权臣啦,在朝中权势颇大,可崇祯帝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果敢,硬是把他给铲除了。要是崇祯帝生在一个太平盛世的话,就凭他这样的能力和胆识,那肯定会成为一位非常出色的好皇帝。只可惜,命运弄人,他偏偏生在了那样一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代,实在是生不逢时呐,着实让人感慨不已呢。

0 阅读:10
崔岩若雪说事

崔岩若雪说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