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办公王者LotusNotes遇劲敌,新协作软件正火速普及

科技有点源 2025-02-20 07:12:13

1989年,当互联网还在襁褓中时,一款名为Lotus Notes的软件横空出世。它不仅是电子邮件的鼻祖,更集成了数据库、工作流和定制化应用,堪称“企业协作宇宙第一神装”。大厂用它管理报销、请假、会议室预定,甚至跟踪杂志印刷流程——只需一个平台,就能搞定全公司业务,堪称90年代的“数字瑞士军刀”。

然而,这位昔日的王者如今却逐渐淡出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更轻便、更“无脑”的协作工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场新旧交替背后的故事。

从“未来科技”到“程序员噩梦”

Lotus Notes的诞生堪称传奇。它的灵感源自大学实验室,创始人雷·奥兹带着团队花了5年时间,硬是在DOS系统上实现了文档协作、加密通信甚至工作流引擎,连美国NSA都曾因它的加密技术太强而要求“削弱”。巅峰时期,IBM豪掷35亿美元收购Lotus,世界500强企业几乎人手一套。

而Lotus Notes的崛起,离不开它逆天的定制能力。企业能用它开发出任何功能:比如有出版社用它跟踪每期杂志的样机流转,摄影师同步拍摄计划,编辑实时更新产品列表——流程丝滑到让后来的Outlook用户直呼“退步”。

但成也代码,败也代码。Lotus Notes的定制开发需要编写复杂的脚本,逻辑散落在表单、视图各个角落,调试时宛如“迷宫寻宝”。更致命的是,它的界面设计停留在90年代,崩溃后甚至得靠第三方工具“Notes Killer”强行关闭。

当微软带着Outlook和Exchange杀入战场,用Office全家桶和VBA脚本轻松集成工作流时,Lotus Notes的笨重成了致命伤。2018年,IBM将它卖给印度公司HCL,一代传奇就此落幕。

企业协作的终极需求:既要万能,又要“无脑”

Lotus Notes的衰落,暴露了一个矛盾:企业需要高度定制化的系统,但没人愿意为写代码掉头发。于是,新一代协作软件开始“去代码化”——比如微搭、宜搭、云表平台等,直接把开发门槛砸到地板。

以云表平台为例,它把Excel表格变成了“乐高积木”。比如行政姐姐想做个会议室预约系统,不用写一行代码,拖拽几下就能设置权限、审批流程,甚至对接企业微信提醒。财务部要搞报销系统?画个表格,绑定公式,自动算金额、传OA审批,还能防误删——历史版本随时回滚,比网盘还贴心。

更令人心动的是,它连MES这种工业级系统都能“画”出来。许继电器、良木道、延长油田等大厂用它管理供应链,从库存盘点到生产排期,全在表格里搞定。

当然,它也没忘了Lotus Notes的初心:数据安全。权限细分到单元格级别,老板能看到全公司数据,员工只能填自己的KPI。甚至能对接地磅、高拍仪这些硬件,把线下流程统统拽进系统。

结语:协作工具的尽头,是“消失的工具”

从Lotus Notes到无代码平台,企业协作的本质从未改变:让人专注于业务,而非工具本身。未来的协作软件或许会像空气一样无形——你需要时它无处不在,却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至于Lotus Notes?它就像初代iPhone,奠定了智能手机的形态,但终究会被更轻巧的全面屏取代。

当然,无代码并非万能。复杂算法、超大规模数据处理仍需传统开发,但对企业90%的日常需求而言,无代码平台已足够颠覆——毕竟,当审批流程能像编辑Excel一样简单,谁还愿意和代码死磕呢?

对此,您有何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继续聊哦。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能随手给个转发,点赞,将感激不尽!多谢多谢。

文:胖胖

0 阅读:3
科技有点源

科技有点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