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以酒待客”,可当“以妻待客”这四字传入耳中时,是否会觉得荒诞而不可思议?
不过这确实是爱斯基摩人的传统风俗,而形成这一习俗的原因竟只是为了生存和延续。
那这群住冰屋,啃生肉的爱斯基摩人是如何履行这种“以妻待客”传统的呢?
一、他们具体是如何来“以妻待客”的?
这种乍听上去比较荒诞的行为其实也是有着不得不为之的前提和原因的,爱斯基摩人作为一种稀少的种族部落,其成员数量也不多。
所以一旦某个家庭到了“特殊时期”,比如家中有女子怀孕了需要照顾,而男子多数会外出捕猎贴补家用,无法分身顾及妻子。
况且家里本需由女子来处理皮毛做衣裳,此刻就等于“停工”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
爱斯基摩人采取的方法就是向邻居借来他的妻子,一方面照顾自己妻子,另一方面也可能干些做衣服等活儿。
值得注意的是,这“借妻”不等于“送妻”,被借的妻子不会永远留在暂住的家中,而是按照两户人家规定好的时间返回原来的家里。倘若妻子在暂住的家庭里怀了身孕,则孩子生下后由丈夫抚养,这两户人家也就“结了亲”,两家则互称对方为“半个兄弟”。
虽然这种行为看上去大胆开放,不过爱斯基摩人不会轻易把妻子借给陌生人,他们选择的一定是自己熟悉的人家。
故而他们“以妻待客”的前提是为了基本的生存,当然他们的婚姻亦是为了这个目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准则坚定不移地在此群体中实行着,男人负责外出狩猎捕食,而女人在家操持做皮毛衣服之类的活。
换言之,爱斯基摩人中的男子与女子结合是为了“穿衣”,而女人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二者互相发挥作用支撑着种族家庭。
二、北极严苛的生存环境促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
北极这个地方气候寒冷恶劣,可用的资源能源极少,就连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木头都没有,就甭提什么“钻木取火”了。唯一的“火的来源”是什么呢?即此地原生生物海豹和鲸鱼身上的油脂。
不过这油脂可不是用来吃的且也无法生出火来,其被爱斯基摩人用来照明,至于食物,迫不得已的他们只能狩猎海豹、北极熊等且啃食其生肉。
庆幸的是,爱斯基摩人在夏季可以“生活得稍好一些”。彼时,族群男子会设置大坝来捉一些洄游的鱼,运气好的话,还能储存一些吃不完的鱼来过冬,这样就不至于在寒冷冬日忍饥挨饿了,也降低了男子冬日外出狩猎的危险性。
他们的食物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还有一种是“侏儒海雀”。
北极的山崖上,在某个固定的时节里,一些侏儒海雀会将之当成巢穴而在此下蛋,这对于捕食的男人们来说是个绝佳机会。
他们会联合起来抓住一些放松警惕的海雀回去,而家中已有的食物海豹成了海雀们的“最终归宿”。
爱斯基摩人会将海雀塞入去了内脏的海豹肚腹中,接着埋入家附近的阴凉处发酵,就此便制作成了一道独有的“美食”,天寒地冻无物可食时也能挖出来享用,可谓是食物不足时的补充来源。
尽管这些食物能量较之温热地带得较少,无法大规模地扩张爱斯基摩人的种族数量,可也并非一无是处。
吃生肉能很好地避免他们患上坏血病——因为北极植被稀少而使爱斯基摩人摄入的维生素极少,长此以往就容易诱发坏血病。
而生肉中的维生素含量较高,他们常吃生食则令体内维生素不至于缺失且强壮了身体,间接避免了被灭族的危机。
三、现代化进程使爱斯基摩人逐渐融入大众社会
冬天捕食的爱斯基摩人通常会组成二三十多人的小团队,这样大大提高了他们狩猎成功的概率也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而在这个团队里近亲繁殖也成为常见现象,如此便频现后代畸形之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衍生出开篇所言的“以妻待客”习俗,鼓励妻子陪伴新家人和丈夫,如此就换入了新鲜基因而提高了他们种族的基因多样性,大大提升子孙的存活率。
生下的孩子虽然会由其生父抚养,但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孩子是整个小团队的,他们可以随意去任何一家寻求食物。
总之,爱斯基摩人就像是个并肩作战的大家庭,他们共同狩猎而同心协力,共享食物而不分彼此,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抱团作战取暖”,团结之心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以妻待客”并非爱斯基摩人吃饱了没事干想出来的行为,而是基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为求顺利繁衍而做出的无奈举措。
后来,由于殖民者的进入而使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变,现代社会的他们有了国籍亦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不仅停止了“以妻待客”的生存模式,还有了当代年轻人的先进思想。
他们住在政府修建的现代住宅中生活惬意,有电有暖气的他们不再饥寒交迫,也不用再冒着严寒外出打猎,他们依靠旅游业和皮毛生意就能坐在家中赚钱维生。
吃生肉的习惯也不再出现,爱斯基摩人中的年轻群体更喜欢吃面包与煮熟的牛肉等,他们甚至还遵照着法律维持一夫一妻制!
结语
综上所言,爱斯基摩人“以妻待客”的传统得以在族群中实行,还是基于生存和延续的要求,是北极独特的气候条件所造成的。
好在如今的他们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再也不用遵循这种自然造就的无奈传统。
爱斯基摩人的生存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为克服自然困难而做出的适应性努力,也为此找到了当时适合他们繁衍的最优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