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声甜钱璐璐,12年四婚三离,“踩着”前夫们成终身教授

娱娱史世记 2025-02-22 15:40:40

左手握着诺贝尔奖级的论文,右手牵着资本巨鳄的合同,脚下还踩着四段婚姻的废墟。

2024年,钱璐璐以“四婚三离”“学术不端”“终身教授”等关键词霸榜热搜。

这个被网友称为“学术界苏妲己”的女人,用十年时间完成从二本高校讲师到985终身教授的逆袭。

其人生剧本堪比爽文,却又暗藏令人细思极恐的权力游戏,那么,钱璐璐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

高知女神的“开挂人生”

2017年,37岁的钱璐璐站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演讲台上,台下坐着76位诺贝尔奖得主。

当她宣布启动“基因编辑伦理”课题时,台下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

——这位用婚姻跃升终身教授的东方女性,为《基因编辑技术管理规范》做出重大贡献。

现任丈夫埃里克·温弗里教授始终站在她身后。

这位曾因支持钱璐璐晋升教授而威胁辞职的诺奖候选人,如今已成为她科研生涯的隐形合伙人。

据实验室助理透露,钱璐璐的实验台上常年摆放着两幅画:一幅是DNA绘制的《蒙娜丽莎》,另一幅则是历任丈夫的论文致谢合集。

当钱璐璐被问及“成功秘诀”时,她认为:

科研就像DNA重组,要像CRISPR剪刀一样精准——该切割时就切割。

网友对此戏称为:“学术界《甄嬛传》经典台词与她四段婚姻的时间线形成诡异呼应。”

也正是由于这四段婚姻,钱璐璐才能站在人类的“顶尖”。

“婚姻创业计划”

钱璐璐的第一任丈夫是才华横溢的师兄。

而大学时期的她也是相当优秀,“知识+美貌"双buff叠满”。

当室友在《流星花园》里嗑CP时,她捧着《分子生物学》在图书馆蹲守学霸。

在成功捕获生物系男神后,两人上演“学霸带飞学渣”的青春剧

——毕业即领证,堪称校园纯爱天花板。

2005年,钱璐璐杀入上海交大读研,开启“科研妲己”的觉醒年代。

实验室里,她白天穿着白大褂做电泳实验,晚上套上碎花裙参加学术酒会。

当发现同门师兄的论文致谢里藏着未婚妻名字时,她晃着红酒杯:“师兄,你的DNA双螺旋结构好像需要重新建模。”

这场“实验室爱情买卖”的结局是:

原配收到离婚协议,师兄的SCI论文通讯作者换成“Lulu Qian”。

靠着第二任丈夫的顶级辅助,她不仅拿下硕士学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还解锁了"学术妲己"成就皮肤。

读博期间,钱璐璐进化成“六边形战士”,在《Cell》发论文、在学术论坛舌战群儒,顺便把第三任丈夫——斩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埃里克——收入囊中。

据说求婚现场堪比科研答辩:“你的H指数(学术影响力指标)够高吗?能帮我发《Science》吗?”

最终在埃里克的帮助下,钱璐璐的科研道路如同坐上了火箭,两人合作发表多篇重量级论文,钱璐璐也在加州理工学院任职。

这时候,关于钱璐璐的风言风语已经传开了,但她似乎并不在意。

有了埃里克这样的大佬相助,钱璐璐的科研之路更加顺畅,甚至被邀请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助理教授。

然而,钱璐璐的野心并不止于此,她想要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

加州理工的“夫妻霸权”

2007年,钱璐璐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机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埃里克·温弗里教授来华进行学术交流,钱璐璐通过丈夫的关系获得了接待温弗里教授的机会。

在这次交流中,钱璐璐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深深吸引了温弗里教授。

温弗里教授对钱璐璐的学术成就和科研潜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邀请她前往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对于钱璐璐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她毅然决定前往加州理工学院,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

在温弗里教授的指导下,钱璐璐在科研上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果,不仅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博士后学位,还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但钱璐璐的学术成就并没有让她在加州理工学院站稳脚跟。

由于钱璐璐的身份和背景,她在申请教授职位时遭到了校方的拒绝。

这时,温弗里教授站了出来,他直接向校董会放出狠话,如果不接受钱璐璐成为教授,就立马辞职走人。

在校方的权衡下,最终同意了钱璐璐的教授申请。

2019年1月,加州理工学院在庆典上宣布,聘请钱璐璐担任生物工程系的终身教授。

这一消息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也让钱璐璐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科研妲己”的生存法则

2020年3月,某匿名论坛贴出"钱璐璐与某院士存在不正当科研合作"的指控,瞬间引爆学术圈。

面对铺天盖地的揣测,她选择以实验室开放日的形式回应质疑

——邀请公众参观冷冻电镜室,现场演示如何通过蛋白质结构解析排除数据造假可能。

这场持续三个月的舆论战,意外推动《科研伦理审查办法》的修订。

“最艰难的不是被污名化,而是看着年轻学生因为性别偏见放弃科研理想,”她在《自然》专栏中写道。

这段经历促使她发起"女性科学家导师计划",累计培养了47名硕博生,其中32%的女性学员获得国家奖学金。

当被问及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时,她展示出手机里与女儿共同观察蝴蝶翅膀鳞片的照片。

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前夕,钱璐璐团队在《Science》发表的"基因剪刀视觉化"研究成果引发学界地震。

通过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人类首次在活细胞内实时观测到CRISPR-Cas9的动态作用机制。

面对媒体追问“如何看待'苏妲己'标签”,她喜欢一种元素——镭:既保持金属的坚硬,又蕴含辐射的能量。

而如今的在加州理工,钱璐璐正带着学生继续搞研究。

0 阅读:19
娱娱史世记

娱娱史世记

乐正子淳晨绵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