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凝晖院士关于华为的议论,大家应该误会了。

痴梦观社会 2025-02-08 02:44:57

孙凝晖院士作为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的专家作为科学院院士对该领域的研究和意见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他就华为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却被很多人误解,孙院士作为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和权威,必不可能无缘无故无的放矢,肯定是看到了问题所在,并且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对于孙院士的看法,大家不要急于否定,而应该全面看待。

孙凝晖院士对华为的评价主要围绕其技术发展模式展开,认为华为采取了一种“封闭垄断”的路线,并指出这种模式存在风险。具体评价及各方反应如下:

一、孙凝晖对华为的核心批评

1. 封闭垄断模式

孙凝晖指出,华为将技术和利益集中到企业内部,形成端到端的控制体系。他认为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虽然效率高,但将整个技术突破和产业链的命运押注于一家企业,风险巨大。例如,在美国制裁期间,华为模式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2. 对抗西方垄断的局限性

孙凝晖强调,用“中式封闭垄断”对抗“西式封闭垄断”难以成功。他类比中国近代军阀割据的分散状态,认为开源模式(如共产党整合各方力量)更有利于技术生态的整体发展,而华为的封闭性可能导致行业碎片化,削弱国际竞争力。

3. 呼吁多元化发展路径

孙凝晖并未全盘否定华为,而是主张中国科技发展需兼顾开放生态。他认为,仅依赖华为模式可能限制创新多样性,应通过开源技术降低核心技术的门槛,推动更多企业参与芯片等关键领域的研发,形成“智能芯片的汪洋大海”。

二、争议与各方反应

1. 支持华为的声音

- **供应链开放性与实际贡献**:网友和专家反驳称,华为供应链中86%的芯片来自国内供应商(包括14枚自研芯片),并带动了欧菲光等被美国制裁企业的复苏,证明其并非“封闭”。

- **应对美国打压的必然选择**:华为的封闭策略被视为外部压力下的自救措施,如自研芯片替代寒武纪产品,构建独立供应链。

2. 对孙凝晖的质疑

- **利益关联争议**:有观点指出,孙凝晖曾推动寒武纪芯片,但华为转向自研后可能影响其关联企业利益,批评动机存疑。

- **言论被断章取义**:部分媒体将孙凝晖的技术讨论曲解为“攻击华为”,《财经国家周刊》等官媒呼吁理性分析,避免煽动对立。

3. 华为高层的回应

任正非多次强调开放态度,如反对将华为与爱国绑定,并公开表示家人使用苹果产品,体现了对多元化选择的包容。

三、孙凝晖的学术背景与立场

孙凝晖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主导了曙光系列超级计算机和寒武纪AI芯片的研发,主张通过开源生态打破西方技术垄断。他的批评更多基于技术路径的宏观思考,而非否定华为的成就。

四、事件折射的行业争议

此次争论反映了中国科技界对发展路径的分歧:一方强调集中资源的效率(如华为模式),另一方倡导开源与生态共建(如孙凝晖观点)。如何在自主可控与开放创新间平衡,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议题。

孙凝晖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系统结构专家,他的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也能看到该领域问题的关键,因此对于孙凝晖院士的批评和评价,我们也不要急于否定和批评,而是找到问题所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才是国产智造应该有的态度,这才是做大做强的基础。

关于孙凝晖院士关于华为模式的点评,DEEPSEEK给出了非常客观而真实的看法。看看孙凝晖院士的观点,并不是一无是处,而是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看法,这样也有利于华为针对性做出改变。

0 阅读:6

评论列表

用户91xxx79

用户91xxx79

2025-02-08 08:59

孙作为反华卖国的代表,已经注定是全家一起遗臭万年的了。

痴梦观社会

痴梦观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