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说是一位患者心肌梗死放了支架,看着恢复得不错,可是到了一周准备出院前,下地上厕所时心脏破裂猝死了。家属不解,为什么心梗放了支架还会心脏破裂猝死?
无独有偶。随后门诊就遇到一位患者,3月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放了支架,6月份复查就发现心脏有了“室壁瘤”。同样感到不解,心肌梗死都放了支架,血管都通了,为什么还会长“室壁瘤”呢?

这都是因为心肌梗死了!
冠状动脉里放支架,是为了开通狭窄、堵塞的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如果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没发生心肌梗死时就开通血管,改善了供血,缺血心肌的各项功能就恢复正常了,这样的患者放支架最获益。而一旦发生了心肌梗死,心肌在完全缺血2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现坏死。先从心脏的内膜下开始,然后向梗死周边、心外膜扩展,一般到6小时左右就从里到外都坏死了,这就是医学上说的“透壁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放支架开通血管,只是能够挽救那些濒临死亡、将死未死的心肌,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面积),但是挽救不了那些已经坏死的心肌。

所以,一旦得了冠心病,就要注意防心梗。如果药物不能控制心绞痛,就要及时造影开通狭窄的血管,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开通血管就要尽早。无论是放支架、球囊扩张还是溶栓,最好在2小时、120分钟之内,这就是心梗急救要求的两个“120”之一。晚也不要超过6小时,除非是特殊情况有延迟到12小时的。“时间就是心肌”,该出手时就出手。
心肌梗死之后,已经坏死的心肌细胞会水肿、糜烂,然后修复,慢慢长出瘢痕。这个过程,需要4到8周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会出现许多心脏的问题,比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甚至还有心脏破裂,室壁瘤、血栓,还可能猝死,这就是心肌梗死带来的风险和损害。


这些情况都是很危险、可以导致猝死的。
所以,心肌梗死后,医生会让患者卧床休息,吃容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饱餐,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等,并且会用上抑制心率、抑制心脏收缩力的“洛尔”类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这些都是为了减轻心脏负荷,保护坏死的心肌度过肌溶期,修复长牢。“洛尔”类的药物还有抗心律失常、预防猝死的作用。
心脏扩大、室壁瘤。心肌梗死修复过程中,心肌梗死的面积还有可能扩大,心脏的受力改变,心脏也会扩大。梗死部位的心肌会变薄,收缩的力量不足。这样,心脏收缩的力量就会挤到这部分心肌,使梗死心肌扩张呈“瘤样”凸出,这就是室壁瘤了。室壁瘤里还容易长血栓,血栓掉下来还可以堵到其他的动脉,脑卒中就是之一。
心脏扩大、心肌变薄、室壁瘤形成,这就是医学上说的“心室重构”,是会影响心脏功能的。这就是心肌梗死后会发生心衰的原因。
所以,心肌梗死后放了支架,后续的治疗除了抗血小板、降胆固醇外,还要加上抗心肌重构的治疗,现在最推荐的药物是沙库巴曲缬沙坦,还有“普利”或者“沙坦”类药,但是这项治疗常常被忽略了。
归根结底,心梗后预防损害只是“亡羊补牢”,我们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预防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冠心病,从源头上阻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