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岸关系持续紧张,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军事施压不断升级。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以“中国准备封锁台湾”为题,披露了中国大陆可能采取的五种封锁或隔离台湾的战略手段。相较于直接登岛作战,这种“隔离施压”被认为更具可行性,不仅能测试美国及其盟友的反应,还可能为大陆在台海建立新的海上常态。那么,这些办法真有可能实现吗?让我们逐一分析。
五种封锁手段:从空中到海底的全方位布局
《华尔街日报》综合美国五角大楼、台湾方面及独立专家的分析,归纳出中国大陆可能采取的五种孤立台湾的做法:
一. 利用空军力量对台湾基础设施实施精准打击,包括军事设施、港口、机场和能源厂,辅以喷气式战斗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的饱和式空域控制。
二. 军舰环绕台湾部署,与海岸保持一定距离以规避岸基反舰导弹威胁,同时在台湾东南部部署航母战斗群,发射歼-15战斗机威慑潜在干预力量。
三. 借助海岸防卫队和海上民兵船增强近岸控制能力,形成多层次封锁网络。
四. 潜艇在台湾主要港口布设水雷,执法船拦截商船,货船和游轮则通过物理阻挡阻止海上交通。
五. 通过拖曳船锚破坏海底光缆,配合网络攻击瘫痪台湾的军事指挥和金融系统。
这些手段涵盖了空中、海上、近岸乃至网络空间,显示出大陆在军事与非军事领域的综合能力。据报道,解放军拥有370多艘舰艇,已超过美国海军舰队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425艘,具备执行大规模封锁的硬件基础。
台湾经济的脆弱性为封锁提供了可能性。报道指出,台湾96%的能源依赖进口,一旦海上通道被切断,储备能源很快将耗尽,导致电力危机。此外,70%的食物依赖进口,封锁将迅速引发粮食短缺。若不向北京妥协,台湾可能陷入生存困境。这种经济上的“命门”使得封锁无需直接作战,就能迫使台湾屈服。
《华尔街日报》引述专家观点认为,相较于全面入侵或传统封锁,短期内采取“隔离”措施更为现实。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资深顾问林洋表示:“如果中国要的话,今天就可以隔离或封锁台湾。”这种方式可能包括检查进入台湾的船只、限制天然气运输,或通过南海控制关键航线。此举既 Samson 海上的新常态。
可行性分析:可能性有多大?
从技术层面看,中国大陆具备实施封锁的能力。解放军近年来频频演习,已展示出协调空军、海军及民兵力量的实力。网络战能力也在快速提升,多次伴随演习的网络攻击和海底光缆事件表明其有能力瘫痪台湾的通信。然而,封锁的实施仍面临挑战:一是国际反应,美国是否军事介入将直接影响局势走向;二是经济代价,封锁将扰乱全球贸易,可能招致制裁,影响中国自身经济;三是台湾的反制,岸基导弹和高机动性部队可能对封锁力量造成威胁。
台湾军方智库“国防安全研究所”分析鼎指出,美国对台海的态度是决定性因素。若美国选择退出,台湾将面临最坏的“噩梦场景”。反之,若美军强硬介入,封锁可能升级为全面冲突。随着解放军实力的 强大,美军不介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大陆更可能选择渐进式隔离,逐步挤压台湾空间,而非一步到位实施全面封锁。
可见,中国大陆封锁台湾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尤其是在技术与资源上已无障碍。然而,考虑到国际局势、经济后果及军事风险,更可能采取低烈度的隔离策略,逐步改变台海现状。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或许才是《华尔街日报》揭示的真正“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