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非要杀刘封?并非因为他不救关羽,诸葛亮说的话十分关键

醉波看过去 2024-10-16 18:34:58

前219年,关羽败走麦城,为了自救,他曾数次派人向最近的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求援,均遭到拒绝。

由于刘封、孟达的不救援,最终导致了惨烈的后果,关羽所部或投降或逃散或被杀,其本人也被斩首,荆州也因此落入东吴之手。

这对于蜀汉来说,是一次极为严重的打击,直接导致了蜀汉国力的衰落,为蜀汉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刘封虽然是刘备的儿子,但他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许多人认为他理应为关羽之死承担责任。

但实际上,刘备在处理刘封的时候,只是责备了他,并没有因为关羽之死而要他偿命,而他之所以最终被刘备杀死,其实是因为诸葛亮的一句话。

那么,关羽之死,刘封是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诸葛亮又说了什么话,导致他最终被刘备残忍处死呢?

一、刘封到底该不该救关羽?

刘封其实不是刘备的亲儿子,而是养子。

事情是这样的,刘备原本是有几个儿子的,但因为战乱,这几个儿子都死掉了。

201年,刘备投奔荆州刘表之后,算是过上了安稳的生活,由于他没有儿子,年纪又过了四十,所以十分着急。

后来,为了后继有人,刘备便在荆州当地收养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罗侯寇氏之子,是荆州长沙郡一个刘姓人家的外甥,本名不详,被刘备取名为刘封。

在古代,养子也是儿子,在法理上是具备继承资格的,因此刘封虽然是刘备的养子,却是正儿八经的“少主”。

刘封长大之后,成长为一员大将,他在史书上第一次出场,是在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

史书说,刘封的武艺很好,力气也很大,他跟随诸葛亮、张飞等人入蜀作战,战无不胜,立下了赫赫战功,益州平定之后,被刘备封为副军中郎将。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馀,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

后来,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刘封也参加了此次战役,等到刘备夺取了汉中,便让刘封与孟达一起镇守上庸三郡,即上庸郡、房陵郡和西城郡。

同一年,关羽借着夺取蜀汉夺取汉中之势,出兵攻打曹操占领的襄阳和樊城,水淹七军,生擒大将于禁和庞德,威震华夏。

然而,好景不长,曹操担心关羽夺取樊城之后,威胁到许都得安全,便听取司马懿的计策,派人联络东吴,与孙权达成了合击关羽的同盟协议。

219年年底,孙权派遣大将吕蒙白衣渡江,劝降了南郡太守糜芳和镇守公安的将军傅士仁,南郡随即陷落,关羽占据的其他两郡也危在旦夕。

得知消息后,关羽火速回援,却遭到了曹军的追击,由于蜀军军心涣散,关羽所部很快就作鸟兽散,等他抵达麦城的时候,手下已经只剩几百人了,而且有被东吴军队合围的风险。

到这个时候,想要再夺回荆州,已经不可能了,关羽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保住性命,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分析了形势之后,关羽几次向最近的蜀军,也就是镇守上庸三郡的刘封、孟达派去使者,请求二人出兵救援,但均遭到了拒绝。

由于刘封、孟达的不救援,关羽败走麦城,在临沮进入了东吴军队的伏击圈,最终与长子关平一起被杀。

关羽是蜀汉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与刘备的关系情同兄弟,他的死亡对刘备的触动很大,也是蜀汉的巨大损失。

一个问题是,刘封为何不救关羽?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大意是说,关羽落难的时候,几次请刘封和孟达出兵救援,二人以上庸三郡刚刚得到,人心未附,不可轻易离开为由拒绝。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不过是托词,刘封和孟达是故意不救关羽的,这就大错特错的,他们不救关羽其实是正确的选择。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上庸三郡这个地方了,它原本是曹操的地盘,刘备夺取汉中的时候,将这三个郡也收入囊中。

上庸三郡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荆州和益州的重要通道,在此地驻军,还可以迅速支援荆州和益州的军事行动。

这么重要的地方,当然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镇守了,所以刘备将刘封派到了这里。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距离刘封镇守上庸还不到半年,要知道曹操在上庸经营日久,刘封是很难在短时间内稳固蜀汉对上庸三郡的统治的,一旦他率军离开上庸,当地人会不会造反,曹军又会不会趁机反攻呢?

在确定了荆州丢失已经毫无悬念的情况下,刘封和孟达最负责任的选择,就是守好上庸三郡,阻断荆州通往益州的通道,从而确保益州的安全。

当然了,救援关羽也很重要,但与上庸三郡的安全相比,很显然后者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也是刘封和孟达的首要职责,如果因为救援关羽而丢到上庸三郡,那罪过将更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导致刘封不救关羽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孟达的存在。

孟达这个人打仗很猛,是个很好的将领,却是个三姓家奴,早年他是益州刘璋的部下,后来投靠刘备,汉中之战时与刘封一起帮刘备夺取了上庸三郡。

按照功劳而言,孟达为蜀汉夺取上庸三郡功劳最大,本应该由他担任主将,但因为刘备对他不是很信任,所以让刘封当了他的领导,而他则屈居副职。

刘备的这一举动,当然让孟达感到不爽了,更让他生气的是,刘封还处处针对他,他碍于刘封的特殊身份,是敢怒不敢言,一直有另投他主的想法。

对于孟达,刘封是不信任了,不然他也不会霸凌孟达,因为这一缘故,他更加不敢救援关羽,他担心自己一旦离开上庸,孟达会趁机搞事情,导致后院失火,这样他既救不了关羽,还会丢了上庸三郡。

再者,刘封的官职虽然比关羽低,却不是关羽的直接下属,两人没有隶属关系,关羽给他发布的命令,他是完全可以不遵守的,更谈不上违反军令。

所以说,刘封不救援关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见死不救,他是有充分理由的,他如果因为救援关羽而导致上庸三郡丢失,将会给蜀汉带来更大的危机。

二、刘封究竟因何而死?

对于关羽之死的责任划分,刘备是有自己的衡量的,从感情上来讲,他对刘封不救关羽感到很生气,但他同时他也知道,刘封做得没错,所以他让刘封继续镇守上庸。

然而,后来刘封却犯了一个大错,在荆州已经丢失的情况下,他没有审时度势,与孟达团结一致守好上庸,而是继续霸凌孟达,抢夺了孟达的私人乐队,致使孟达叛逃曹魏。

对于这件事,史书是这么说的:

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说孟达担心刘备因关羽之死向其问罪,又害怕刘封继续迫害他,所以投奔了曹魏。

孟达的叛逃造成了恶劣的后果,因为他了解上庸三郡的情况,他来到曹魏之后,魏文帝曹丕对其十分礼遇,说他有将帅之才,以此来拉拢他,他便建议曹丕出兵收复上庸三郡。

后来,曹丕任命夏侯尚为主将,率孟达、徐晃等人出征上庸,由于敌众我寡,加之刘封的部下申耽、申仪兄弟临阵倒戈,致使蜀军惨败,刘封只得放弃上庸三郡,只身返回成都。

刘封回到成都,见到刘备之后,刘备的反应很让人寻味,他只责备刘封霸凌孟达,致使上庸三郡丢失,以及刘封不救关羽,却没有对刘封进行处罚。

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

由此可见,在刘备心目当中,关羽之死,以及上庸三郡的丢失,都不足以让他杀掉刘封,毕竟刘封是他的养子,他又以仁义著称,怎么能轻易杀掉。

原本,刘封是可以平安着陆的,但诸葛亮的一番话,却点醒了刘备: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大意是,诸葛亮担心刘封性情刚猛,后世之主(也就是刘备的太子刘禅)难以控制,便劝刘备杀掉刘封,刘备听从建议,将刘封给赐死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诸葛亮为何有这样的担心,刘备又为何要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呢?

前文提到,刘备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在荆州收养了刘封当儿子,但在207年的时候,甘夫人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即刘禅。

刘封作为长子,本该成为继承人的,但刘禅毕竟是亲儿子,所以刘备有意扶持刘禅上位,而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也都支持刘禅。

刘禅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支持,除了刘备对他的态度之外,跟他的人生经历是也很有关系的。

208年,在长坂坡之战中,面对曹操大军的围追堵截,刘备为了逃命,竟然抛妻弃子,带着数十骑逃走,关键时刻赵云挺身而出,将甘夫人和尚在襁褓之中的刘禅救出。

211年,刘备率军进入益州,孙权便趁机派人到荆州接走孙夫人,孙夫人临走时将刘禅抱走,已经上了大船了,得知消息的诸葛亮,连忙派遣张飞和赵云去拦截,最终救下了刘禅。

因为这两件事,以诸葛亮、关羽、张飞和赵云为首的荆州集团,与刘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所以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更支持刘禅成为继承人。

而对于刘备而言,无论是从大局出发,还是从个人感情考虑,他都想立刘禅为继承人,谁愿意把江山交给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呢?

于是,在219年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就将刘禅立为王太子,确定了刘禅的合法继承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刘封的地位就十分尴尬了,他作为刘备实际上的长子,却失去了继承资格,他的存在反而成为了刘禅继位的绊脚石,让荆州集团怎么看都不爽。

再加上,刘封年长,有才能,性格又比较刚猛,而刘禅年幼,性格又比较内敛,所以诸葛亮才甘心刘禅日后难以抑制刘封。

为了蜀汉的未来着想,也为了稳住荆州集团,刘备这才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将刘封赐死,以此消除隐患。

事实上,为了扶持刘禅上位,刘备对刘封一直在进行打压,表面上看他让刘封镇守上庸三郡,是在重用刘封,实际上他如果真的看重刘封,就应该将刘封留在成都,对其进行全方面培养,而不是让其领军在外,让其只当一个武将。

所以,刘封输就输在他不是刘备的亲儿子,又在名义上当了刘备的长子,他的尴尬身份及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最终命运。

有人可能又要说了,诸葛亮对刘封的论断有些腹黑,他不能因为自己的怀疑就给刘封定罪。

实际上,刘封临死前说的一句话,暴露了他的人品,也证明了诸葛亮建议刘备杀掉他,是无比正确的。

三、刘封真的会对蜀汉不利吗?

刘备下达赐死刘封的命令后,刘封感到十分绝望,但又无可奈何,于是拔剑自刎而死,临死前他曾说了这样一句话:

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刘封说他悔恨没有听从孟达的话,那孟达对他说了什么话呢?

这件事还要从孟达率军攻打上庸三郡说起,在大战开始之前,他曾给刘封写了一封劝降信,史书称之为《在魏与刘封书》。

孟达在信中说,刘封不是刘备的亲儿子,却占据着长子之位,将会遭到猜忌,结局必定悲惨;自从刘禅被立为太子以来,许多人都感到寒心,他为刘封感到悲哀,希望刘封多为自己考虑。

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闻也。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

孟达还说,刘封被发配到上庸,其实是刘备刻意为之,如果能长期镇守在外,尚可自保;一旦回到成都,必定被杀。他还告诫刘封,明知道大祸将至而不采取措施,是不明智的。

因此,孟达劝刘封投奔曹魏,刘封毕竟是罗侯的儿子,离开刘备不算背亲,且曹丕已经许诺,只要刘封投降,就可以封侯拜将。

然而,刘封因为与孟达的关系不睦,所以没有将孟达的话听进去,而是率军负隅顽抗,最终遭遇失败。

而刘封的结局也被孟达言中,回到成都之后果然遭到猜忌,最终被刘备赐死。

尽管刘封没有投降曹魏,但他在临死前说的话,却说明他曾考虑过投降曹魏,只不过他当时没有想清楚事情的利害关系,所以做出了让他后悔的决策。

如果刘封没有被杀死,他又深切体会到了自己在蜀汉的尴尬处境,我想以他的性格,或许不会继续效忠蜀汉,还会干出一些危害蜀汉的事情来。

即便刘封能够接受现实,成为蜀汉的忠臣,他的特殊身份,也会成为蜀汉内部最不稳定的因素。

之所以这么说,跟蜀汉内部的派系是有关系的,除了荆州集团之外,蜀汉朝堂还存在益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等几股势力,这些势力之间斗争十分激烈,为了自身利益考虑,难免有人扶持刘封来对抗其他势力,这样很容易造成蜀汉内部的瓦解。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刘封就是蜀汉内部最不稳定的因素,他的存在对本就弱小的蜀汉来说十分危险,只有他死掉了,才能维持蜀汉的政治格局,确保蜀汉在刘禅和荆州集团的领导下继续生存和发展。

那么,刘封究竟错在哪里?

其实,刘封除了应该对上庸三郡的丢失负一定责任之外,其他方面他都没有什么过错,尤其是关羽之死,不能算在他头上。

刘封之死,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性格特质,让刘备和诸葛亮感到不放心;另一方面,他作为刘备长子的身份,在刘禅已经是太子的情况下,注定他会成为蜀汉政权稳定的最大障碍。

总的来说,刘封被杀不是因为不救关羽以及上庸三郡的丢失,而是因为刘备想要稳固刘禅作为继承人的地位,确保蜀汉未来的稳定发展。

历史上,许多史学家都替刘封喊冤,比如明代学者李贽就曾说:

刘封虽不出救,其罪正与糜芳同科,俱是情有可原者也。若傅士仁,孟达,则反国之贼也,罪不容诛矣。凡读史者,定须原情定罪,方不冤枉了人也。

说刘封不救关羽情有可原,傅士仁、孟达等人才是卖国贼,罪不容诛。我们在读史书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不能冤枉人。

确实如此,刘封毕竟不是卖国贼,他是被冤杀的,刘备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在刘封死后独自一人抹眼泪,可见他也很无奈,他不怎么做,对江山社稷不利,只能舍弃刘封了。

0 阅读:0

醉波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