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f36329b00aa4111d56a8f0fbae2c8e3.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3796641df231d69bc2ceffae806948c.gif)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天气一冷,医院里总是特别热闹。不是因为感冒发烧的患者增加,而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急诊患者扎堆。您可能不知道,低温天气对血管的影响堪比“雪崩”,稍有不慎,可能诱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a240a78431e8f32b4e02dc196f49b31.jpg)
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入手:为什么低温天气对血管这么不友好呢?答案其实很直白——冷让血管“紧张”过度。
当气温下降时,人体会自动采取“保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血管收缩。
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流失,但问题也来了:血管一旦收缩,流经的血液压力就会暴增,这对那些本来就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者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
有研究表明,寒冷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增加20%-50%。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16952402a65847a376725d8fee2b59c.jpg)
尤其是清晨,温度低、血压高,再加上夜间休息后血流速度放缓,更容易诱发血栓、心梗、脑中风等问题。
举个例子:在清朝年间,乾隆的御医就曾记录过冬季老年人“猝忽卒倒”的现象,虽未明言是脑卒中,但从症状描述来看,显然和现代医学中的中风非常相似。
这也说明,低温对血管的威胁早就被人们察觉,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科学依据。
冬天里,血管最怕你做这些事既然低温是“凶手”,那我们就得找出它的“帮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6e788993bea25d9b9339e73ff7cc7e5.jpg)
以下这些行为,可能让你的血管更加“雪上加霜”。
1. 清早起床猛地一坐,血管受不了冬天的早晨,气温最低。从睡梦中醒来,不少人习惯性地猛地坐起,甚至马上下床活动。
殊不知,这个动作对血管来说简直是灾难。
为什么会这样?人在睡眠时,血压会自然降低。如果醒来后突然坐起或站立,血压会迅速上升,血管内的压力激增,容易导致血管破裂或血栓脱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71e01c834f44463e26a13fc5003fe03.png)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脑血管意外发生在清晨。
正确做法:醒来后不要急着起身,先在床上躺2-3分钟,然后慢慢坐起来,再下床活动。
2. 大冷天洗热水澡,血管“冷热交替”受不了冬天洗热水澡确实舒服,但如果方法不对,可能会适得其反。很多人习惯一进浴室就把水温调得很高,洗完后又匆匆跑到寒冷的室外。
这种“冷热交替”的刺激,对血管来说无异于“过山车”——一会儿扩张,一会儿收缩,血管壁的承受力大大降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a3c1555196966cb739908149d12fe5.jpg)
真实案例:前几年,某城市一位60多岁的老人,冬天洗澡时因水温过高导致血压骤降,晕倒在浴室,幸亏家人及时发现送医,才避免了悲剧。
正确做法:洗澡时,水温控制在40℃以下,洗澡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洗完后用浴巾擦干身体,穿好衣服再走出浴室,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
3. 吃得太油腻,血管“堵车”比平时更严重冬天到了,火锅、红烧肉、腊肠等美食成了餐桌的常客。而这些高脂肪、高盐的食物,会让血液变得更粘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7fc71ca4415104c3548efabf72e83c4.jpg)
为什么冬天更危险?寒冷会让血液中的脂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再加上高脂饮食,血管“堵车”的概率自然大增。
正确做法:少吃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比如西兰花、菠菜、柑橘等,这些食物不仅能降低血液粘稠度,还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
4. “冷死了,我要喝点酒暖暖身”冬天喝点酒暖身是很多人的“习惯性操作”,但你知道吗?酒精虽然能一时让你感觉暖和,但却会让你的血管付出“惨痛代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f4621adc37e1691c2dcaa1f59f077d.jpg)
酒精的真相:酒精会让血管短暂扩张,血液流向皮肤表面,你会感到暖和。但体内核心部位的热量正在快速流失,这会让心脏更加“劳累”,严重者甚至可能诱发心梗。
正确做法:冬天暖身最安全的方法是多穿衣服,或者喝点热姜茶,而不是依赖酒精。
血管的“冬季保养手册”说了这么多,该如何在冬天保护好自己的血管呢?以下几点建议,既简单又实用:
穿暖一点,别硬抗冷空气。尤其是头部、手脚这些末梢部位,建议戴帽子、手套,穿厚袜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6d243b558600a0c08592bcbc95c6aa8.jpg)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部保暖对血管健康尤为重要。
保持适当的运动,但避免过于激烈。冬天的运动以中等强度为宜,比如散步、太极、瑜伽等。
运动时一定要注意热身,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
冬天是高血压、高血脂的高发季节,尤其是中老年人,建议每天早晚监测血压,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多喝水,保持血液流动顺畅。冬天很多人因为不觉得口渴而减少饮水,但这会让血液更容易变粘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0b0c7dbde90ab26d396391866c8ec0d.jpg)
建议每天至少喝1500-2000毫升的温水。
别忽视心理健康。冬天日照时间短,很多人会感到情绪低落,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心血管健康。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冬天里的健康冷知识:为什么北欧心血管病发病率更低?提到冬天,很多人会想到北欧那些长期处于寒冷中的国家。但有趣的是,北欧国家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在于饮食习惯。北欧人喜欢吃深海鱼,这些鱼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保护血管健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91c0940b037705a1145d2ad7d5e836c.jpg)
北欧人普遍重视冬季运动,即使气温再低,也会坚持户外滑雪、慢跑等活动。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是保护血管的“黄金搭档”。
冬天,别让血管为你的疏忽“买单”低温天气对血管的“威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掉以轻心。血管健康不是小事,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保护血管,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身体在寒冷中依然保持温暖。
参考文献: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2》
《低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机制》,中国医学杂志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心血管疾病防治建议
《慢性病与冬季气候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疾病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