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来老师带您解读《中国书法批评史》第十二讲

书画艺术档案谈文化 2024-03-27 05:29:35

王贵来老师带您解读《中国书法批评史》第十二讲

导引:书法艺术批评理论的深度探索与完美理想的建构

(第一部分)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且较为成熟的文字形态源于商朝的甲骨文,横线注解:(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主要用于占卜和祭祀。这些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之一,对于研究商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而汉字的起源可能更早。文字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多次演变,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西周时期的金文、春秋战国时期的区域特色文字,以及秦朝所确立的小篆,横线注解:(秦朝确立的小篆是一种古代汉字书写体系,也称为秦篆或秦始皇篆。小篆是在秦朝统一文字后,由秦始皇统一规范并推广使用的一种字体,用于刻石、铸铜器等。小篆字形简洁规整,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字体演变和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都是文字演变的明证。

秦汉之际,隶书与草书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书迹,无论是甲骨文、金文,还是后来的小篆、隶书和草书,都被后人视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甲骨文和金文,作为大篆的代表,不仅线条丰富多样,单字造型也极具美感。它们体现了汉字初创时人们仰观俯察、取法自然的微妙关系。每一个汉字都是先民智慧与自然启示相结合的结晶,其章法自由和谐,充分展现了人们对于客观世界整体性的把握。

正如宋朝米芾所言:“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横线注解:(宋朝书法家米芾在《米芾书》中提到:“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这句话意思是说篆书和籀文(古代文字形体)要根据字形大小的不同,来表现出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使得字体活泼圆润,各自独立完整。米芾强调了书法作品要根据字形的大小来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以达到整体和谐、各字独立完整的效果。)秦朝的小篆,如李斯所作的《泰山刻石》,整饰而生动,刚严而圆丰,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熟于西汉晚期的隶书,其纵横开阔、千姿百态的特点,更是书法历史上的璀璨明珠。

当时的人们并未将这些书迹视为美的创造,至少在理论上缺乏相关的表述。直至东汉中晚期,人们开始关注汉字书写的美。据《后汉书》记载,陈遵因书翰之美而被时人誉为“陈惊坐”。草书的成熟更是加速了人们对书法美的认知,涌现出如杜度、崔瑷、张芝等草书名家,横线注解:(杜度(约公元712年-约公元770年)、崔瑷(1471年-1541年)、张芝(约公元344年-约公元405年)等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草书名家。

杜度: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尤以行草见长。他的草书作品奔放豪迈,笔势遒劲,被誉为“草圣”。

崔瑷:明代书法家,尤以草书著称。他的草书作品气势磅礴,笔墨奔放,具有独特的风格,被誉为“草圣”。

张芝:东晋书法家,擅长草书。他的草书作品刚劲有力,笔法遒劲,具有独特的个性,被誉为“草圣”。

这些草书名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对后世草书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作品在传世中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承。)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班固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徐干的“稿势殊工”,横线注解:(徐干是中国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擅长草书。他在书法上提倡“稿势殊工”,意思是说每个人的草书风格应该各有不同,要注重个性和创新,而不是僵泥于传统,要在笔墨之间展现出独特的气韵和风采。这一理念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体现了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化和创新的精神。)虽然只是简略提及,但已成为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源头。

崔瑷的《草书势》则开始对草书的美进行系统的阐发,标志着中国书法理论的真正开端。这篇短文中提及的“象”“势”“法”等重要概念,横线注解:(崔瑷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草书势》是一部关于草书艺术的经典著作,对草书的美进行了系统的阐发。在《草书势》中,崔瑷也提及了书法中的“象”、“势”、“法”等重要概念,这些概念在草书艺术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象”:在草书中,“象”指的是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和意境。草书作品要能够表现出文字的形态特征,如奔放、潇洒、豪迈等,同时还要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境,使观者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内涵和情感。

“势”:草书作品的“势”指的是作品的气势和动态感。草书以其奔放豪迈的笔墨运动而著称,要有起伏有致的笔画,使得文字在纸面上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息,具有一种动态美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法”:草书的“法”指的是书法的技法和规则。草书同样有其独特的技法和规则,如笔画的粗细、长短、顿挫、连绵等,以及布局、结构等方面的要求。良好的草书作品必须遵循这些规则,同时也要有创新和个性。

崔瑷在《草书势》中对这些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草书艺术的精髓和魅力。这些概念在草书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国书法理论的核心审美范畴,揭示了书法成为艺术的根本属性。

稍晚的张芝因草书而备受瞩目,横线注解:(张芝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尤以草书著称。他的草书作品刚劲有力,笔法遒劲,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因此备受瞩目。张芝被誉为“草圣”,他的草书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草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张芝的草书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创作风格,被后人称颂为书法艺术的典范之一。)引发了敦煌地区士大夫的追慕和效仿。这种现象不仅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也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书法艺术的问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书法艺术的批评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和理论框架。这些理论不仅为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指导,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也在不断地推动着书法艺术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全文2358字)

作者:王贵来(天津书画艺术网总编)

2024年3月25日星期一

0 阅读:1

书画艺术档案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